星系源科技产业园项目:
当好“产业兴市”行动主力军 加快打造千亿级国家高新区
——专访河源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骆世文

高新区2022年 发展目标
市第八次党代会在培育“五大产业”、实施“产业兴市”行动、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等方面对河源国家高新区(下称高新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日,河源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骆世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高新区将按照省、市部署安排,深入开展产业集群打造攻坚年、产业空间拓展突破年、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推动园区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千亿级国家高新区,为“示范区”“排头兵”和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聚力聚焦攻坚打造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记者:高新区将如何开展产业集群打造攻坚年活动,全力推动产业能级提升、增量提质?
骆世文:高新区将围绕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百亿级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集群、百亿级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超亿元项目35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4个以上,新动工项目30个以上,新投产项目25个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
一是大力发展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聚焦头部企业建设,发挥大型骨干企业提升、老企业焕发新活力等政策激励作用,加快中兴通讯、卓翼科技等企业增资扩产;推动优利德、星系源等项目加快投产;推动华冠(三期)、微浦技术(二期)等项目加快开工建设;重点对接全球手机ODM龙头企业华勤技术等头部企业,吸引华勤、涂鸦等以通讯终端为主的电子信息上下游产业企业入驻园区,推动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通过这些头部企业的带动,今年,高新区力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加70亿元以上、年产值超420亿元,增长20%以上,智能通讯终端产品产量超亿台,引进电子信息上下游企业20家以上。
二是大力发展百亿级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集群。加快水经济产业园一期建设,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积极创建全国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示范区。集中精力抓项目,力促农夫山泉、今麦郎面品等项目增资扩产;推动农夫山泉三期、今麦郎饮品、百家鲜二期等项目建设;建立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招商地图和招商目标企业库,重点对接达利园、维他奶、红牛、紫泉等知名企业,尽快在项目引进上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高新区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产值比上年增加10亿元以上、年产值超60亿元,增长20%以上,争取引进行业知名企业5家以上。
三是大力发展百亿级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今年,高新区机械与模具产业的目标已经明确,力争产值比上年增加5亿元以上、年产值超50亿元,增长10%以上。为此,将重点推动投资超10亿元的乔丰科技加快建设,投资超5亿元的华益盛、金三维、昌硕项目投产,推动深河国际模具城提质增效,模具企业新增上规5家以上。
四是围绕三大产业精准招商引资。一方面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成立招商发展公司,打造多支招商突击队,上半年努力在食品饮料及水经济产业重大项目引进上要实现突破。另一方面建立主导产业招商地图和目标企业库,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深入开展“龙头配套协同招商”“以商引商”,招引一批前景好、效益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上半年重点推动主板上市公司禾望电气、京泉华、农夫山泉四期等意向项目尽快落户。
空间融合和产业融合同步发力
记者: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推动跨江融合发展这一重大发展战略。高新区将如何开展产业空间拓展突破年活动,加快跨江融合发展,不断破解制约园区发展的产业空间问题?
骆世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区工作,站在促进全市产业协同联动发展高度,立足高新区未来产业发展空间需求实际,系统作出推动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的重要部署。目前,工作方案已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高新区将以开展产业空间拓展突破年活动为抓手,按照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和工作方案要求,把跨江融合发展作为主攻点,空间融合和产业融合同步发力,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一是有力有序推进空间融合发展。紧密对接江东新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尽快落实工作方案各项安排部署,做足做细做实前期工作,想方设法筹措开发建设资金,理顺园区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规划建设相关工作,提前谋划招商引资。
二是积极探索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本着共建共赢理念,大力推进“高新区现有产业用地、可提升用地、产业空间及江东新区现有产业用地”等四类地协同招商、多点发展,快速有效推动产业集聚,打造产业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共同体。今年落实好2750亩可整治提升用地用于项目引进。
三是全力挖掘存量、拓展增量。尽快完成水经济产业园、深河产业城B区二期土地房屋征收扫尾工作,推进综合保税区起步区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争取新增产业用地1000亩以上。大力开展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梳理出园区现有工业物业企业清单,实行“一企一策”管理,逐一盘活提升,今年腾出10万平方米以上产业空间。
打造宜业宜居的高质量产业家园
记者:高新区将如何开展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质量?
骆世文:高新区将以开展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围绕产业所需、企业所急、员工所盼,全面系统提升涉企服务、项目管理、科技创新及招用工等方面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宜业宜居的高质量产业家园。
一方面,成立净地交付专班、水电气专班、报批报建专班,对省、市重点项目落实“三个一”制度(班子成员、责任部门、负责人员),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推动“拿地即开工”实现突破。另一方面,全覆盖落实网格化管理服务制度,组建“五个一”(一个网格挂钩领导、一个网格负责人、一个网格服务专班、一个联络员、一支队伍)服务企业机制,形成“网格主动收集问题、部门快速响应落实、专班联动破解难题、设立服务跟踪专员、主动送政策上门、定期反馈通报”闭环服务体系,系统全面解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存在的各类问题难题。其次,纵深推进数字政府、“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争取更多市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下放,推动涉企政务服务“一站式”“免证办”“营商通”,提供快捷便利高效政务服务。
此外,科技创新是园区发展的“硬实力”。高新区还将发挥产学研平台作用,推进鹏城实验室河源节点项目、广技师河源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建立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国高企培育库,完善扶持激励政策,力争高企存量10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40家以上,加快创建省级“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
大力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记者:在产城融合发展方面,高新区今年有怎样的目标和谋划?
骆世文:高新区一方面围绕服务产业发展,今年着重实现深河产业城A区、深河产业城B区、模具城片区等新近开发区域“七通一平”和市政基础及服务配套全覆盖,确保开发建设到哪里、配套设施就覆盖到哪里。另一方面,坚持产业所需、科学有序、适度超前原则,逐步提升产城配套水平,有序有度有力推进中央活力区建设。目前,商务会议中心已逐渐迈向商业化运营,模具城邻里中心将于本月投入使用,图书馆、体育综合体预计下半年建成开放,滨水公园、江滩公园、白鹭岛、活力区景观成为市民网红打卡点,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宜业宜居水平和对外形象。
现场直击
按下“快进键” 跑出“加速度”
近日,星系源科技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放眼望去,塔吊林立,多栋主体建筑物拔地而起,近百名工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有的在绑钢筋、钉模板,有的在搭设脚手架、浇筑混凝土,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的星系源科技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12个现代自动化生产车间,预计投资6亿元,主要研发生产销售智能自动化设备、物联网设备、新能源锂电池及钠电池、消费电子等产品。“去年8月份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建设的3栋厂房,其中1栋去年底已经封顶了。”该项目施工方负责人康红平告诉记者,剩下的两栋将于今年4月、6月封顶。
据了解,星系源科技产业园项目是广东星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河源市欣南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及全部物业,经过河源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协调招商引进的高科技项目。“目前,部分生产线已经动了起来。”广东星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兴祎告诉记者,星系源科技产业园内已有的生产车间在去年底就开始陆续装配启动,主要生产销售新能源锂电池等,将会按照工序、品质达到行业以上标准要求,开足马力,加快生产,早出效益。
“产业园二期约2.4万平方米,预计后年开始筹建,作为公司运营总部。”段兴祎表示,高新区“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企业将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步伐,加大已生产项目的投入力度,待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总策划:曾淑梅
■总统筹:杨建平
■采写统筹:范建国 赵锋 董伟伟
■编辑统筹:李天鸿 刘远朋
■采写:本报记者 陈鹏 邓燕琴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杨坚
■制图: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