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构建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擦亮民政为民爱民温暖底色

——专访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亿芳

2022-04-13 16:31:51 来源:河源日报

cda368c9e8ba2e2576e5ababac9f3f31_p1_s.jpg

今年全市民政 工作目标

民政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助推器,为民爱民是民政工作鲜明的政治底色。市第八次党代会紧盯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等一系列与民政相关的部署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民政部门应该如何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日前,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亿芳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市民政局将以打造“大爱民政”党建品牌引领“有为民政”建设,构建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民政领域“五大体系”建设,擦亮民政为民爱民温暖底色,进一步推动河源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

记者:在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方面,民政部门将重点做哪些工作?

黄亿芳:兜底保障是民政重大的政治任务。今年,市民政局将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为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众提供救助帮扶,让困难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和安稳。

一是持续提高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养育、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确保不低于省定标准。其中,城镇、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866元、606元,城镇、农村低保补差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654元、300元。城镇、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188元、252元;集中、分散供养水平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1949元、1313元。

二是加快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指导督促各县区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实施细则,修订《河源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制定《河源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实施办法》。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三是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在市本级和东源县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移动办公试点工作;实施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家庭生活状况综合评估的双核查机制;开展社会救助数据专项治理,落实村级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

四是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能力。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力度,开展长期滞留人员寻亲返乡攻坚行动,健全完善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

今年力争建成6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记者:养老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也多次提及养老。民政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黄亿芳:今年,市民政局将聚焦老年人的需求,加大基本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保障,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一是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点等内容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制定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政策措施;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推进河源市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河源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规划建设;开展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在今年底前建成6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二是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规模;推动有条件的县区开展“爱心饭堂”“长者饭堂”示范项目;因地制宜推进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改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三是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制定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规划、评价激励机制、人才发展扶持措施,出台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落实养老服务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提升养老护理人员技能。

推进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

记者: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即将满一周年,市民政局作为牵头实施部门,今年在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

黄亿芳: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市民政局将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构建具有河源特色的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格局。

一是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出台工作方案,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六大保护”工作专项组。争取成立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组织县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推进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业务培训。

二是不断提升困境儿童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提升源城区、龙川县、连平县儿童福利机构服务水平,推动其他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开展儿童保障领域专项行动,完善“政策找人”措施办法;继续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等计划;实现申请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网上办理、异地通办。

三是完善困境儿童监护制度。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父母弃养、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等困境儿童保障,落实相关监护制度。

实现全市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

记者:专业社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已列入今年省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我市民政部门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黄亿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在2021年就把实施“双百工程”列入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101个、覆盖率100%,村(居)服务点304个、覆盖率72%。今年,将巩固完善“双百工程”乡镇(街道)社工站试点工作。

一是做好站点建设和社工招聘工作。会同财政、人社等部门做好社工招聘、培训、督导等工作,实现全市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二是发挥好社工的专业作用。组织社工服务站点立足镇街、深入村居,为有需要的群众、家庭、社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三是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点)管理。完善“双百工程”乡镇(街道)社工站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范开展考核工作。以“一站一品牌”为抓手,培育打造一批社工示范站(点)和示范项目。建立健全“进得来、留得住”社会工作人才的激励保障制度,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

■总策划:曾淑梅

■总统筹:杨建平

■采写统筹:赵锋 董伟伟

■编辑统筹:李天鸿 刘远朋

■采写:周慧荷 黄赞福 叶集增

■制图:小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