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坚持绿化发展之路 写好增绿护绿用绿文章

——专访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志锋

2022-03-28 11:35:00 来源:河源日报
886bea5376d5e4605740e02392b96831_p1_s.jpg
■万绿湖畔椎树齐开花


185a4fa897d92f591fb50fc5607bff6b_p2_s.jpg

2022年全市林业 工作目标

绿水青山,早已是河源最亮丽的名片;优良生态,也是河源最突出的优势。如何将河源的生态优势变成生态财富,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日前,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志锋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市林业局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建设“示范区”“排头兵”目标任务,坚持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全面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写好河源增绿、护绿、用绿文章。

今年计划完成森林抚育13.5万亩

记者:当前,我市正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市林业局如何借创建之机全面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进一步擦亮河源绿色名片,写好增绿文章?

何志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河源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我们将以创森为引领,全面深入实施国土绿化。

一是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及生态修复工作。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抢抓林时推进春季造林,落实造林建设资金及用地保障,严把造林设计及苗木质量关,加快生态修复进度,开展乡村绿化美化。2022年计划完成高质量水源林建设7万亩,森林抚育13.5万亩。

二是大力推动园林精细管理。严格实施绿线管制制度,确保绿线内用地不被随意占用和变更。按时间节点完成2022年市区时花种植工作,做好客家文化公园四期前期工作,加强市区园林绿化和公园广场管理,推进市区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场建设,继续做好河源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河源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立法等工作。

三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按照“一树一档”要求,建立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制作并悬挂古树名木保护牌。大力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引导,压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资金,对健康状况较差的古树名木及时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抢救复壮。组织开展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督查,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和违法迁移古树行为。

四是加大力度推进桉树林改造工作。根据《河源市桉树林改造实施方案》和“十四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2022年,我市将改造桉树林12.5万亩。将优先安排桉树林采伐限额,同时做好2021年桉树林采伐迹地除萌和更新改造工作,抢抓造林时节,督促和指导桉树林改造项目备耕打穴和种植等工作。统筹中央造林补助和省级涉农资金,将桉树林采伐迹地纳入高质量水源林建设,推进桉树林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确保桉树林改造工作取得实效。

全面推行“林长制” 写好护绿文章

记者:市林业局将如何全面推行“林长制”,实现“林长治”,写好护绿文章?

何志锋:推行“林长制”是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必然要求。目前,从国家、广东省再到各地级市,都是党政“一把手”工程。市林业局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有效提高全市森林资源管护能力。

一是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健全林长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林长责任区域,建立以村级林长、基层监督员、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护机制。加快出台并认真落实林长制各项制度,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市已设立各级林长4401名,聘用护林员3793名,落实基层监管员1288名。

二是全力推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加快完成2021年森林督查违法图斑和打击毁林专项行动违法图斑查处工作,做好2022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 “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加大2021年森林督查案件、“打击毁林专项行动违法图斑”查处力度。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对接融合图斑核实及林地保护林业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征占用林服务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完成划定天然林重点保护区域50万亩。

三是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加大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做好辖区内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的整改落实,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长效管理机制。

四是全力抓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从责任落实、宣传教育、火源管控、隐患排查、督导检查等方面加强森林防火常态化管理,进一步落实《河源市强化森林防火机制的工作方案》的各项细则措施,把森林防火工作压力传导至基层,打通森林防火“最后一公里”。

五是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全力推动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加大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力度,开展林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计划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116.99万亩,其中防治示范项目约15万亩。

今年实施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3万亩

记者:以绿美境、以绿兴业。市林业局将如何在绿化发展之路上担起责任,写好用绿文章、答好乡村振兴答卷?

何志锋:市林业局将持续厚植我市生态优势,着眼富民产业抓“用绿”,在油茶产业发展、林产品质量安全、林下经济等方面积极探索富有河源特色的生态文明路径。

一是大力推进油茶新造改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今年全省油茶产业大会精神,今年我市将实施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3万亩,完成省林业局下达我市油茶新造林任务10.58万亩。

二是全面落实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认真完成2022年省林业局下达我市食用林产品300批次的抽检任务,进一步提升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推进林业产业有序有效发展。因地制宜大力推动林下种植,适度发展林下养殖,提升林下经济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力。促进木材加工业改造升级,加快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争取扶持和建设一批森林旅游特色线路和森林康养基地,申报一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总策划:曾淑梅

■总统筹:杨建平

■采写统筹:赵锋 董伟伟

■编辑统筹:李天鸿 刘远朋

■采写:本报记者 刘昕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制图:吴丹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