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
——专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陈志才

今年市国资委工作目标
国资企业是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征程上,市国资委将如何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动力,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作出国资国企贡献?
近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陈志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市国资系统将锚定“五大产业”“七大行动”的目标任务,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提升监管服务企业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坚定不移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市属企业承担重点项目16个
2022年度计划投资额约31亿
记者:今年,市国资委在抓重点工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谋划和举措?
陈志才: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市属企业承担的重点项目16个,本年度计划投资额约31亿元 。盛源大厦、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市医疗废物处置、深河花园等项目今年竣工验收或投入运营。以盛源大厦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市区主干道越王大道与永安路交会处,项目用地面积为12014.3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为76080.67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5.9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市民提供透明、高效、便捷的现代化行政服务场所。
二是借力外部优质资源。加大与央企、省企对接力度,力争在旅游、建筑、环保、水利等产业及农批中心项目等方面培育高质量的合作成果,借势借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发展。
三是加快盘活闲置资产。加快推进国有土地资源的盘活工作,争取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支持,解决风光片区征地拆迁遗留问题,推进石龙场工业村、白岭头老虎坑“三旧改造”。
力争直接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340亿以上
记者: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市国资委将如何乘势而上,让国资国企改革不断迈出有力步伐?
陈志才:为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任务,市国资委将深化改革,不断提升企业活力、效率和竞争力。今年,我们力争直接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9%,达340亿元以上。
一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按照资产类型、所处行业,将相关经营性国有资产整合注入归口的5大企业板块,发挥国有资本的活力、影响力、带动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把党的领导更好融入公司治理,加强董事会建设,保障经理层依法履职。健全市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和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改革。
三是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督促市国资公司加快推进保安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推动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不断提升企业活力、效率和竞争力。
四是深入实施“瘦身健体”。加快剥离非主业资产和非优势资产,有效清退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真正做到聚焦主责主业。督促企业精简机构、消除冗员。
提升国资监管效率和国企发展活力
记者:围绕市委提出的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战略定位,市国资委将如何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提升国资监管效率,为全市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贡献力量?
陈志才:一是提升国资监管效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加强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实行事前控制、事中约束、事后整改相结合的财务监管制度,健全系统风险防控体系,提升科学管控水平。
二是推动国资监管职能转变。优化监管方式手段,注重通过公司章程、法人治理结构履职尽责,对不同企业实行差异化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强化监督协同、严格责任追究,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三是加大授权放权力度。突出“管资本”要求,厘清权责界面,做到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授权链条,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四是加快构建全市国资监管大格局。树立全市国资监管“一盘棋”思想,加强对各县区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搭建沟通协作平台,全面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
五是加强日常监管。注重发挥综合监督领导小组及企业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外部董事、财务总监作用,着力打造事前制度规范、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问责的完整工作链条,全面提高监管效能和监管水平。
六是深化对各类风险的评估研判。进一步开展风险排查、强化监测预警、完善长效机制,督促企业切实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企业债务、项目投资、安全稳定、法律纠纷和党风廉政“五类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促进国资国企稳健发展。
■总策划:曾淑梅
■总统筹:杨建平
■采写统筹:赵锋 董伟伟
■编辑统筹:李天鸿 刘远朋
■采写:本报记者 雷宇烁
■摄影:本报记者 肖斌
■制图: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