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
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
■连平县第四小学。连平县实施“两校六园”建设项目,新建成连平县第四小学,完成6个在建、新改建学校项目,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美丽的连平县城 邓宇权 摄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在历届连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勤劳的连平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形成现代都市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格局;百姓生活越过越红火,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深化改革活力涌现,发展成果有目共睹、让人欣喜。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近年来,连平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聚焦县委“168”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定步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产业强基固本 绘就经济新版图
秋风轻抚,凉意渐浓,连平县生态工业园内却如盛夏一般“热辣滚烫”。机械轰鸣、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建筑工人忙碌作业,繁忙是这里的常态。放眼望去,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
新中国成立以来,连平的工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撑起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硬脊梁,已引进维敏特、昂泰、佳泰等大企业、龙头企业,还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翻开连平县产业规划蓝图,战略路径清晰而坚定:制造业是连平的立身之本、强县之基,连平围绕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制药、矿产、家具等“6个10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完善路线图、施工图,挂图作战、按图索骥、聚力招引一批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高端人才团队入驻,共绘产业发展新图景。
在空间布局上,秉承空间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理念,规划了生态工业园、现代产业物流园、城东产业园三大核心园区,构建起“三园联动”的工业发展矩阵。近两年来,投入6.3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企业入驻提供“拎包入住”服务。同时,累计完成1657亩产业园区用地的整治提升,为项目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土地基础。
在行动上,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招商领导小组的力量,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紧盯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积极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引资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今年成功举办桃花旅游文化周暨春季招商经贸活动、“百千万工程”综合帮扶工作推进会暨招商引资项目集中动工仪式等系列招商经贸活动,成功招引世杰机械剪刀、万圣木业等21个项目入驻园区、总投资达56.88亿元。
在服务保障上,构建了以县领导挂钩、企业诉求快速响应、“保姆式”帮办代办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面对面”政企交流活动,围绕登记注册、厂房建设、生产经营、增资扩产等环节,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全周期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对接服务联系企业600余次,“一站式”办成54次代办手续,满意率达100%。
截至目前,连平县工业园已汇聚了173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9家。今年1月—8月园区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5.08亿元、增长33.37%。今年以来,成功引进了14个超亿元制造业项目,提前超额完成了市级下达的招商任务,项目涵盖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机械设备、家具等多个领域,为连平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注入新活力、积蓄新动能。
乡村振兴结硕果 “三农”工作谱新篇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贫困户全部脱贫;富民兴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节节攀升……近年来,连平的农业农村迎来了大变化、大改善、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脱贫攻坚的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不仅让乡村越变越美,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特色农业蓬勃发展。鹰嘴蜜桃、花生、火蒜“连平三宝”,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今年,连平县鹰嘴蜜桃迎来大丰收,总产量约11.2万吨,总产值达21亿元。其中,上坪镇古坑、小水、中村、新镇4个村因发展桃产业跻身亿元产业村行列。
为进一步推动鹰嘴蜜桃产业提档升级,连平县正全力冲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出台《连平县鹰嘴蜜桃扩种奖补实施方案》,对新扩种桃树按每亩500元标准进行一次性补助,带动全县鹰嘴蜜桃扩种2万亩,计划到2025年底完成10万亩种植目标。同时,通过精心策划与推广“阳明牌”鹰嘴蜜桃品牌IP,这一甜蜜果实首次跨越山海,成功进军澳门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双双飙升。花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样成果斐然,引领花生产业产值实现12亿元。此外,全县共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个、省级“菜篮子”基地4个、市级“菜篮子”基地16个,省级示范农场12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8家。
农民稳定增收。扎实开展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截至目前,全县159个行政村村集体已入账总收入4627.5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185.95万元。持续跟踪帮扶现有28户112人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综合采取产业、就业、消费和政策兜底等帮扶措施,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农文旅资源,谋划农文旅联动带动消费,今年来成功举办了土特产南山直通车以及桃花、花生、大蒜、荷花等一系列有本地特色元素的“每月一主题”文旅消费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前来打卡体验的热门选择,进一步擦亮连平城市名片。1月—8月,连平县旅游总人数约186.36万人次,同比增长15.21%;旅游总收入约6.37亿元,同比增长15.61%,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为连平乡村振兴之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城乡融合促发展 美丽县城展新颜
在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连平县城乡融合发展也在加快推进。
县城功能品质实现质的飞跃。实施《连平县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案》,谋划补短板强弱项示范项目12个,国道105线连平县城过境段改线工程、县城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期)项目等一批市政项目加快建设。更让群众期待的是,城市新地标“三馆一中心”项目已步入尾声,体育公园将于年底建成,这些项目的落成,将极大丰富县城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县城的服务配套正逐步迈向高端化、精细化。
典型镇村培育初见成效。持续巩固首批省级典型镇忠信镇和8个省级典型村培育成果,今年重点推进2024年2个省级典型镇和12个省级典型村培育工作。目前忠信镇已全面完成了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上坪镇、隆街镇已完善乡镇建设规划,编制了“一库三图一书”;典型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典型镇村培育初见成效。
乡村面貌再上新台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创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县为抓手,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攻坚行动和“千塘万渠”清淤专项行动,全县159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113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建成14个特色精品村。强化农房风貌管控,累计完成农房微改造超3000户,农房风貌特色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五美”专项行动,累计建设“四小园”11781个,有效提升村容村貌。
推动“百千万工程”,不仅仅是党委政府部门的事情,更需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连平在全省率先探索综合帮扶工作机制,充分整合纵向、横向和“双百行动”帮扶力量,实现“1+1+1>3”的帮扶成效,确定了今年帮扶重点任务65项,成功举办综合帮扶工作推进会,现场签约项目13宗,动工项目10宗,投资总额59.6亿元。全力推进中铁广投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专班,全面梳理、谋划全县重点项目,与中铁广投公司就14个共建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总投资14.38亿元,为连平县的城乡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实践生动地写在田野上,成绩收获在广袤乡土间。在2023年度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中,连平考核总分在15个消薄类县市中排名第二,被评为“优秀”等次。
民生事业齐推进 桩桩实事惠民生
“长者饭堂的饭菜既美味又实惠,我每天的午餐都在这里解决!”
“新建的学校条件很好,孩子上学,家长放心。”
“在乡镇就能看好病,这在以前可不敢想!”
……
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幸福感言背后,折射出越来越多连平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的优质公共服务,也勾勒出一幅美好生活的幸福画卷。连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拿出八成财力用于民生建设,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写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9月2日,位于连平县中心城区的南山幼儿园开学迎新。崭新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这所学校成为中心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一直是连平教育的追求。近两年来,连平县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精心布局县域学校网络,实施“两校六园”建设项目,新建成连平县第四小学,完成6个在建、新改建学校项目,新增优质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065个;新建成富民幼儿园、南山幼儿园、东河幼儿园和陂头幼儿园4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1660个;完成了10所学校运动场建设、改造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率、特控率稳步提升。如今,在连平县,不仅家门口“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在医疗卫生领域,连平县同样不遗余力。连平县人民医院新院完成搬迁并投入运营,新院区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配套了一批处于全市一流水平的高端医疗设备,标志着该县医疗服务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今年9月,“五级”联动医疗帮扶项目在县人民医院启动,纵向贯通“省—市—县—镇—村”五级医疗资源,让乡镇卫生院也能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与上级医院乃至省级专家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与此同时,县中医院搬迁升级改造建设项目、县妇幼保健院提质改造项目等加快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更是为连平人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民生兜底保障更加坚强有力。通过实施“三项工程”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就业服务等一系列精准施策,为居民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助力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在乡镇开设12家“长者饭堂”, 完成适老化改造户数370户,低保、特困供养、孤儿、残疾人等补贴标准持续提高,弱势群体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连平县在创新推进城乡基层治理方面同样亮点纷呈,建立全市首家未成年人关爱帮教基地,深入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法官联络点”、诉讼服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网格化管理服务专项工作在全市第一期考评中排名各县区首位,为连平人民营造了一个安全、有序、和谐的生活环境。
回首向来风雨路,初心如磐谱华章。站在新的起点,连平县将不忘初心、奋勇前进,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奋斗姿态和“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务实作风,心无旁骛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连平篇章。
■本版组稿:本报记者 刘永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