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连平县

执“绿”为笔画好绿美“四张图”

绿色成为连平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2024-09-29 15:31:41 来源:河源日报

4fbcfc67dc03bb61366d7e60e62d54e4_hyrbs0929017_001_01_s.jpg

■连平县各镇村的古榕树,已经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宣讲政策、倡导文明新风的重要阵地。

f3bfeeab94fea6fcc4fedeff50fe34d7_hyrbs0929017_001_02_s.jpg

■连平县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风光

漫步连平河畔,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行走南山公园,枝繁叶茂、清静幽雅;放眼乡村农田,风吹稻浪、瓜果飘香……初秋的连平,千畴绿景万轴画,满城苍翠碧无尘,处处可见“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好图景。

近年来,连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增创生态优势,精准绘制绿美生态建设“四张图”,全力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利用绿色资源“好底子”,握住绿色产业“钱袋子”,打造绿色宜居“福窝子”,努力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的愿景。

如今,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农田、城市中的绿色公园……一幅生态文明的秀美画卷正在连平大地缓缓铺开。

坚持种管并重 画好森林增绿图

登临黄牛石,巍峨高耸,满目尽绿;走进九连山原始森林度假村,天然氧吧,休闲胜地;漫步城乡公园,花团锦簇,碧树如染……这是连平县坚持不懈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的有力见证。近年来,连平县始终坚持科学优化树种,优化林分林相,全面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切实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今年一开春,连平县就抢抓植树造林“黄金期”,在全市率先召开县镇村绿化造林现场会,激发全民义务植树的热情。县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先后多次现场办公、调研督导,全力推进植树造林工作。该县还积极邀请本地体育、演艺明星拍摄宣传视频,让植树造林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发挥好绿美专班牵头抓总作用,完善“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责任倒逼,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好年度任务。

植树造林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苗质量。今年以来,连平县投入1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培育绿化苗木,并在用地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苗圃基地,完善“订单育苗、定向供应”措施,实现良种壮苗供应数量、质量双提升。在此基础上,连平县研究制定工作指引,指导制定“一镇一方案、一村一表格”,明确种植片区责任归属,推动网格管护员定期管护“打卡”,有效提升了苗木成活率。

同时,连平县还严格落实林长制,建立健全各项组织考核体系,压紧压实各级林长责任;每年投入财政资金1400多万元,用于保障森林防灭火工作队员薪酬,提升巡山护林整体水平。

为了实现以“林长制”构筑“林长治”大堤防,连平县还健全“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等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森林法官”工作室,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案件调查、定期协商、诉讼协助、案件审判等方面开展协作配合,形成了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的工作合力,有效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同时,该县还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保障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巩固向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了良好的生态屏障。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连平县先后开展植树活动746场次,累计植树25.8万株,完成绿化面积4658亩;超额完成上级下达2.92万亩林分优化任务。

抓点带线扩面 画好乡村添绿图

“一方庭院,四季常绿,一家人聚在院子里赏花喝茶、闲话家常、其乐融融……”这是连平县绣缎镇居民黄辉祥一直向往的田园生活。当得知自己装扮的庭院入选省“美丽庭院”典型户时,黄辉祥更是感到由衷自豪。

近年来,连平县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生态建设,以“提质增效、全面覆盖、全域美化”为思路,统筹点、线、面全域推进绿化美化工作,推动县镇村组四级绿美提质增效。

“点”上攻坚,突出示范亮点。连平县把乡村绿化工作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抓手,围绕“一廊三区N点”(一廊即绿美生态长廊,三区即核心区、郊野区、保育区,N点即分布在整个示范点的7.5公里森林步道、榕树主题园、樱花主题园、油菜花主题园、体育活动园、环山园路等景观节点),全力打造南山公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同时,以“每镇一个绿美小公园、每村一个绿化小广场”为切入点,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绿美庭院”和“四小园”。截至目前,全县已实施91个公园增绿项目,建成“四小园”约1.2万个、“美丽庭院”4800余个,推窗见绿、四时常绿、处处皆绿已成为村民触手可得的生态福利。

“线”上成景,擦亮“生态窗口”。主干道路不仅串联城乡不同空间,也是一个地区的形象窗口。连平县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点,立足“入连见绿”思路,把打造绿美示范路线作为提升城市魅力、聚集城市人气的重要抓手,围绕主入口、主干道等窗口部位,针对不同路段、不同现状,因地制宜、分路施策实施绿化提升。今年3月—5月,连平县在全县10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国省道等两旁种植三角梅和胸径8厘米以上的秋枫及红花檵木超4.5万株,成功打造绿色通道约200公里,推动全县主干道绿美品质提升,形成了辐射县镇村组的全域绿色路网体系,成为连平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面”上出彩,提升“生态颜值”。今年以来,连平县大力推进绿美连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抓实县镇村绿化,重点围绕镇村主干道、党群服务中心等区域,在“四旁”“五边”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同时,按照“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果则果”的思路,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在房前屋后种植鹰嘴蜜桃、西施柚等苗木,打造“绿化一角”,不断拓展连平绿色版图,推动乡村风貌从“一处美”向“全域美”扩展。截至目前,连平县已建成森林县城1个、森林乡村1个,“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日益凸显。

盘活林业资源 画好桃乡加绿图

金秋九月,连平县元善镇留潭村井头经济社的储备林项目现场,只见远山如黛、树影摇曳,别有一番风景。近年来,连平县坚持绿美与富裕同行,紧盯“生态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主线,不断盘活林业资源、做强林产业,赋能绿色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实现生态与增收共赢。

为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连平县从2022年开始谋划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并将其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去年,总投资32.33亿元、总规划面积30万亩的连平国储林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河源首个国储林项目,也是广东省首个以县级平台为主的储备林项目,标志着连平林业生态建设迎来发展新机遇。两年来,连平县把国储林项目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载体,推行“政企银民”联动模式,不断拓宽资金渠道,充分发挥森林多重效益,积极探索“储备林+林下经济”“储备林+森林康养”等复合经营模式,努力实现森林增量、生态增效、产业增值、农民增收、经济增速。截至目前,连平国储林项目一期已收储林地5.2万亩,示范点已种植黑木相思15万株。

连平是中国鹰嘴蜜桃之乡,鹰嘴蜜桃是连平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现有种植面积8.8万亩,年总产量达11.2万吨,年产值约21亿元。去年,为鼓励桃企、桃农、桃创客扩种鹰嘴蜜桃,连平县实施万亩桃产业扩种行动,出台扩种奖补政策,以500元/亩的奖补措施,推动鹰嘴蜜桃扩种2万亩,进一步壮大了桃产业。与此同时,连平县以打造桃旅项目为主线,进一步丰富桃旅综合体、上坪3A级桃花山景区、休闲观光园区、桃文化走廊、露营基地等文旅产品,将“旅客流量”变现。据统计,今年桃花旅游文化周活动期间,连平县接待游客总人数约1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4亿元。随着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鹰嘴蜜桃已成为当地村民实实在在的“致富果”。

走进连平县上坪镇油茶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今年以来,连平县积极探索储备林项目、新造油茶林项目、集体林权三合一机制模式,推动林木资源保值增值、油茶等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提升。一方面,将油茶产业与国储林相结合,探索“以短养长”发展机制,实现油茶营造面积1.1万亩。另一方面,将油茶产业与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通过实施国储林、新造油茶林等项目集中流转林地,推动林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突出植榕用榕 画好榕树点绿图

连日来,记者走访连平县多地的村头、村尾、祠堂,随处可见婀娜多姿的大榕树。它们冠幅宽大,叶片浓密,郁郁葱葱,人们都喜欢在榕荫的掩映下运动、歇脚、消暑、聊天;县城的市政广场、各大公园等地,大榕树下总是人头攒动,劲歌热舞,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近两年来,连平县围绕“多种树、种榕树”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多渠道、多途径发动乡贤等社会力量种植绿榕,积极打造一批城乡绿美亮点。

植榕荫,凝乡情。榕树因其阔大的树冠和强健的生命力而著称。在连平不少镇街村口,百年榕树开枝散叶,成为各地的天然标记。对于许多离乡的游子来说,乡愁,就是家乡那一棵大榕树。今年以来,连平县以“公园化”理念逐村摸排小公园、小广场等空白点,率先推广新增一村一片榕树林,通过镇村领导干部挂点包片,主动联系本地乡贤助力增种计划,用榕树凝乡情、聚乡贤、引乡思、化乡愁。目前已发动群众盘活出让闲置土地90.5亩、筹集社会资金141万元,增种榕树近192处5033株,20株以上成片林有42片,其中“乡”字型“乡贤榕树林”3片,初步形成了“一镇一片榕树大林、一村一片榕树小林”的生态格局。

造榕廊,优环境。今年以来,连平县把准“增加绿化规模、提升绿化质效、守护绿化成果”的思路方向,以榕树为行道树,精准规划358国道大湖、绣缎、三角3个镇沿线4.9公里“榕树长廊”,采用乔灌结合、高低搭配、桉改榕等方式,在原已种植秋枫、宫粉紫荆、红花檵木5390株的基础上,增植榕树近2000株,成功打造林廊相映的绿色通道,实现由“绿”向“绿美”转变。如今,行走在连平县国道358线,路旁茵茵如盖,树枝错落有致,赏心悦目的感觉油然而生。

办榕堂,聚民心。在连平县田源镇田东村白石湖淡洞河与洪水坑双溪交汇处,有一株古榕树,高20余米,树围十来个成人才能环抱,枝繁叶茂浓荫蔽天,这里一直是当地老百姓休闲纳凉的好场所。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前辈经常在古榕树下宣传革命思想,部署革命斗争工作,这也为古榕树植入了红色的基因。近年来,连平县依托古榕树的红色基因,积极探索“古榕树下办讲堂”新模式,创新性将大榕树作为课堂,让党员干部和群众融入感受榕树精神的同时,听政策、学理论、树新风;许多老党员也喜欢在大榕树下话当年、聊党史、感党恩,用质朴的语言,把党史上的重大事件、英雄故事分享给党员群众。今年以来,“大榕树下的微讲堂”已开办10期、覆盖603人次。遍布连平县镇村的古榕树,已经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宣讲政策、倡导文明新风的重要阵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份份成绩的背后,是连平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效。接下来,连平县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向纵深发展,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本版组稿:本报记者 谭绍丁 刘永菲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上一篇:“警察妈妈”护航“少年的你”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