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源南镇真抓实干、奋勇争先
做专做精工业镇 干好干实民生事
■农夫山泉厂区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源南镇便民服务中心 通讯员 肖文丽 摄
风雨兼程,春华秋实。近年来,源南镇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8”具体安排和区委“1139”具体措施,牢牢把握“百千万工程”的战略机遇,锚定做专、做精工业类专业镇的定位,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推动源南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新担当新作为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源城建设绿色崛起现代化枢纽城区贡献力量。
源南镇获评2023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获评2023年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街道);获评2020年河源市文明村镇;获评2021年移动支付示范镇;源南镇白田村2023年入选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头号力度
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百千万工程”作为牵动全局、惠及长远的“头号工程”,不息攻坚,是一场“蚌生明珠”的宏远实践。为了更好地从整体上推进工作,源南镇持续完善“百千万工程”的体制机制和工作规划,全面构建并高效运行“1+1+8”工作机制,逐项明确工作要点,项目化、清单化扎实推进24项重点任务,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获得群众认可和支持。
走进墩头村,一户户赏心悦目的庭院,为村庄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感受到“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带来的变化。这是该镇整合党组织、群团组织、巾帼志愿者、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建立“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志愿推动+群众响应”的创建模式,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形成以上率下、同抓共促的生动局面带来的良好效果。
源南镇以“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为契机,不断强化乡镇节点功能,持续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美丽圩镇客厅、美丽乡镇入口通道加快建设,“赤膊房”整治稳步实施,彰显特色做好农房风貌管控,特色化、高品质镇域风貌加快塑造,并持续放大首批省级典型村白田村的示范效应,在全域常态化开展打造干净整洁有序镇街行动。
该镇还创新“积分+”赋能基层治理事务制度,以“小积分”激活重点工作中的“大效能”。以“积分+”推动成功创建“美丽庭院”632户、评选“最美家庭”28户、评选“星级文明户”335户、选树“三美”家庭先进典型38户,向上向善、比学赶超的淳朴民风不断发扬壮大,成为积分激励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现在的源南镇各村都有自己的“致富经”,“股权分红”“作价入股”等发展模式多点开花,这是该镇持续引导各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结果。
近年来,源南镇双下村凭借全市独一无二的超千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成为佼佼者。由于有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等国内头部水饮料企业入驻,双下村依托水资源优势,推动水经济项目作价入股农夫山泉,年分红超230万元,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据介绍,目前富镇强村公司进入实体化运营,今年上半年源南镇下辖5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357.464万元、同比增长20.09%。
“四项经济”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工业强镇
近年来,源南镇锚定做专做精工业类专业镇的定位,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产业体系,工业强镇的经济特色更显成色。
除了双下村依靠水资源树立“水经济”招牌外,风光村还依托快递、仓储、交通等优势,联动物流租赁、仓储租赁,推动农产品配送中心、电商物流城融入市区物流网络,吹响“物流经济”新号角。而榄坝村、墩头村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资产,通过集体门店、厂房等资产租赁模式实现保值增收,稳步提升“物业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典型村的白田村深度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流转至企业,支持金绿生五指毛桃基地、下坝生态基地、赢利水产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壮大,通过强化联农带农,持续巩固提升“农业经济”。目前,该镇已形成“水经济+物流经济+物业经济+农业经济”的特色镇域经济。
据介绍,该镇目前有24家规上工业企业保持有潜力、有韧性的增长趋势,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7%,工业特色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4.7%,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6.8%,制造业基底不断夯实,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该镇强化招商引资,今年1至6月完成招引超千万元现代服务业项目3个,完成重点项目5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同比增长19.7%,经济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人民至上 稳步推进民生事业
中秋节前,源南镇公共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从辖区外迁到了辖区内风光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宽敞明亮,各种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优化服务环境,便利群众办事,这是该镇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该镇以镇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为新起点,搭建起1个便民服务中心、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93个综合网格的服务矩阵。
源南镇便民服务中心不仅硬件过硬,“软件”也很健全。该镇完善“一站式”重点服务事项清单,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一门受理、一窗通办、一次办结”的办事机制,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并规划打造白田村“基层治理型”、榄坝村“移民服务型”、风光村“文娱健康型”、墩头村“平安法治型”、双下村“温馨关爱型”、双下路社区“消防示范型”、明珠社区“新居民服务型”等特色服务项目品牌,不断挖潜服务效能。
源南镇在就业方面加大帮扶力度,除了新增公益性岗位,还常态化跟踪新增失业就业人员,落实落细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以解群众后顾之忧。
在教育方面,源南镇坚持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巩固“双减”成效,加强学校课后服务规范管理,基本实现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解决了家长们的烦恼。
在卫生健康保障方面,源南镇“两癌”免费筛查惠及妇女近300人,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覆盖1139人。及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07.2892万元、兜底保障219人。全面完成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60周岁以上老人实现应领尽领。
■组稿:本报记者 李建华 通讯员 陈衍桃 肖文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