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频道

龙年说龙

2024-02-10 13:58:03 来源:

■邹晋开

一个汉字“龙”,与中国相连,在民间相传,和百姓相关。从大处说:中国龙,龙图腾,三大龙脉,龙的传人;从小处说:望子成龙,龙凤呈祥,蛟龙得水,龙马精神;而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寓言或传说,则是叶公好龙,四海龙王,龙生九子,鱼跃龙门。

龙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与十二地支配属“辰”。据传说,远古时代的龙是没有角的,生活在陆地上。它凭着自己身强体壮力大,既能飞翔,又善潜游,本事大得很,不仅想当属相,更想当百兽之王,以取代虎的地位。于是,便有了龙虎相斗,结果斗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不相上下。最后,玉皇大帝觉得它们太不像话,便下旨叫它们来天宫评理,临行前,龙想到自己虽然高大无比,却不及老虎威风,生怕玉皇大帝小瞧自己,担心既当不上兽王,还可能排不上属相。这时,龙的小弟蜈蚣出了个主意:“公鸡有一对漂亮的角,可以借来戴上,一定会给龙大哥添几分威风。”龙听罢大喜,便同蜈蚣一起找到公鸡借角。公鸡听说龙要借它的角,死活都不肯,龙一听就急了,于是对天发誓道:“如果我不还你的角,回到陆地就死。”蜈蚣也在一旁作担保:“如果龙大哥不还你的角,你就一口吃掉我。”公鸡听到龙发了毒誓,又有蜈蚣作保,便把角借给了龙。龙和虎到了天宫,玉皇大帝见龙和虎都十分威风,便下令龙、虎都作兽王,虎为陆地百兽之王,龙为水族之王。虎当然可以成为属相,龙也可以成为属相,只不过要排在虎后面。于是,虎和龙皆大欢喜,向玉皇大帝告辞后,便回到了凡间。龙心里想,如果把角还给了公鸡,水族见我长得这么丑能服从我吗?于是决定不还公鸡的角,便一头扎进水里,再也不上陆地了。公鸡见龙不还角,气得满脸通红,并迁怒于蜈蚣,蜈蚣吓得从此钻进石缝中。今天我们还可以见到,公鸡的脸总是红的、蜈蚣也难得爬出地面,蜈蚣一直怕公鸡,公鸡见到蜈蚣总是张口就吃掉,并且总是在喊:“龙哥哥,还我的角。”而龙呢,再也没有到陆地上生活了。

神话中,龙是专管雨水的神。它的宫殿在海洋深处。古人认为龙是掌管降雨的,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被称为“龙抬头”,民间相传有一条神龙叫“东方苍龙”,冬季隐没在地平线之下,到了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苍龙便开始从沉睡中醒来,在东方露出脑袋,然后一飞冲天,龙吟九霄变成隆隆的雷声,紧接着便会降下滋润万物的春雨。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盼望着当年能有好收成,因此古人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隆重的民俗活动,祈愿龙播甘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图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伏羲时代。伏羲被认为是龙图腾的开创者,他最初以蛇为图腾,随着时间的推移,伏羲领导的部落与其他部落进行征战、交流和融合,从而吸收了更多部落的图腾元素,如马的蹄、鹿的角、牛的眼睛、鱼的鳞片等,最终形成了综合性的龙图腾。由于汉族人口众多,龙图腾,一开始是中国汉族的民族图腾。到后来,龙图腾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标志。

无论哪个时代,中国人都不断地从有关龙的传说中吸取智慧,以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丰富自己的美丽人生。《叶公好龙》的故事,以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只唱高调、不务实际、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叶公式的人物,告诫我们摒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画龙点睛》的故事,高度赞美了南北朝时期的画家张僧繇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比喻人们说话或写文章时要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词语,使表述的内容更加精辟有力。《龙女拜观音》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观音菩萨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只要心存善念,有一颗慈悲之心,每个人都是菩萨。在人世间,在现实生活中,善良与助人为乐的品德与行为,将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彩虹桥。《三龙行雨》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像龙王的三儿子那样,做事要先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细心地把事办好。

中国是个诗歌国度,带有“龙”字的诗句比比皆是,如魏晋·曹植的“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仁进待中人”,唐·李白的“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宋·陆游的“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现代·毛泽东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孤灯夜下,一杯清茶飘香,或春雨秋风,池边柳丝花红,读着这些诗句词章,都会赏心悦目,久久地沉浸在作者所描写的意象和蕴含的意境之中,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龙王爷的帽子——道道多;龙王爷面前挑水——敢想敢干;龙虎相斗——必有一伤;龙珠跟着龙尾转——不对头;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叶公好龙——不敢见真的;画龙点睛——功夫到家了……读读带“龙”字的这些歇后语,都能从中悟出一些为人做事的道理。

放眼河源大地,带“龙”字的地域、文物、温泉等,也是河源人津津乐道的。

地域有龙川县——公元前214年置县,是广东最早建立的县,至今已有2238年的历史。1948年前,县城所在地一直设在佗城,素有“秦汉重镇、唐宋名城”之称,更是“岭南名邑”,成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岭南文化的根。

1996年3月6日,在河源市区的红色岩层中发现了第一窝恐龙蛋化石,此后相继发掘,出土了恐龙骨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成为世界上仅有的集恐龙蛋化石、恐龙骨化石、恐龙足迹化石三位一体的“中华恐龙之乡”。到2004年11月,河源市博物馆馆藏恐龙蛋化石10008枚,于2005年1月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截至2022年9月28日,馆藏恐龙蛋化石已达20005枚。

热龙温泉坐落在和平县热水镇,泉眼有10多处,日出水量达1万多立方米,水温达47℃至96℃,水质清澈透明爽滑,富含60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数,其中氟、氡、偏硅酸的含量均达到国家医疗热矿水的标准,是全国已开发利用的温泉中少见的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温泉,被誉为“岭南养生第一温泉”。

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中央苏区——龙川县廻龙镇大塘肚村。2011年,龙川县将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按照原貌恢复的原则进行修缮,图文并茂地再现了革命先辈在龙川指导革命的实景以及苏区干部的革命情怀,先后被命名为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源市反腐倡廉传统教育基地,2015年2月又被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8月,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及兵工厂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

综上所述,龙与历史同存,与中国同兴,塑造了自强不息、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精神。

    上一篇:无意脱节带来的迟疑(外四首)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