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产同步发力 建设生态经济强县
——专访连平县县长邓小强

连平县2022年 发展目标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聚焦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市第八次党代会对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指明了方向。连平县如何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目标定位,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走出一条符合连平实际的“又稳又好发展”之路?
近日,连平县县长邓小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连平县将立足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文旅融合为引领,高效生态为依托,坚持一、二、三产同步发力,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10个以上,建成2条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打造生态旅游新城,全力做强做实做优实体经济,在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进程中彰显连平力量。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记者:市委提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战略定位,连平县围绕这一战略定位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邓小强:今年,连平县将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农业+”“旅游+”“生态+”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的目标,不断增强连平发展底气和后劲,努力实现又稳又好发展。
记者: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突出培育“五大产业”的主攻方向,连平县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动产业发展?
邓小强: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是连平县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市委培育“五大产业”的要求。接下来,连平县将聚焦“五大产业”,全力做强做实做优实体经济,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工业方面,聚焦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食品药品、先进材料等产业进行补链、延链、强链,形成产业集聚。着力做好水经济产业文章,新建和扩建九连山泉、深邦水厂等5家水经济企业,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力争引进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新增动工和投产项目各10个以上,新增规上企业6家以上,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亿元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税收入库增长10%以上。
在生态旅游业方面,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加快打造“三天两晚”“两天一晚”文旅路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县“四馆一园一中心”项目建设,将县城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旅游新城,力争全年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在忠信片区,以石源美丽乡村、何新屋古村落、粤赣古驿道、忠信花灯以及红色革命旧址等为重要节点,串珠成链打造一条集乡村体验、研学旅游、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与忠信商贸特色小镇建设相互融合,形成集约效应,推动“忠信振兴”;在隆街、田源片区,重点提升改造九连山原始森林度假村,打造新河红色村和肖屋鱼梁、河角坪农业基地、崧岭生态康养基地、东罗田园风光园等农旅、文旅项目,大力推广森林康养、田园风光、户外徒步等乡村旅游线路;在上坪、陂头片区,重点推动上坪“醉美桃源”、内莞客连天下、陂头燕岩六祖文化旅游区等现有景区景点提档升级。
投入1.7亿完善园区,抓好14个项目建设
记者:围绕实施园区主导产业培育提升计划和园区产值倍增计划,连平县在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邓小强:今年,连平县将以提升园区发展能级为目标,以高端高质高效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做实腾笼换鸟,做优做强园区平台,全力推动工业园区提档升级。
一是结合交通路网规划走向和主体功能区划分,调整优化园区规划,推动生态工业园与忠信片区和市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融合发展,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现代产业新城。
二是抓好与深圳南山区的产业共建,推动南山(连平)共建产业园一、二、三期尽快发挥示范效益,发展壮大“飞地经济”规模。
三是加快产业园区功能配套建设,投入1.7亿元完善园区道路、通信、商贸、供水、管网、休闲等各方面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四是持续打好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攻坚战,计划处置盘活闲置、低效用地650亩以上,通过“腾笼换鸟”方式推动园区集约化发展。
五是扩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头部企业等,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
六是加快项目动工建设,推动企业尽快投产,重点抓好万洋众创城等14个项目建设,年内建成2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
七是深入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大力开展行业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不断做大企业总量、产业质量、税收增量,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
投资1亿元打造全国唯一高端花生产业园
记者:连平县将通过哪些具体行动和举措,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邓小强:今年,连平县将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乡村振兴“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目标,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花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全国花生产品贸易集散中心,计划投资1亿元,将产业园打造成集“产、供、销、研”四大链条为一体的广东第一、全国唯一的高端花生产业园;全力推动鹰嘴蜜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级产业园,蔬菜产业园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扶持麒麟山农业生态园、东罗田园风光园、石源村莲藕基地、田源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发展;主动融入市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建设,抓好年度投资2亿元的灯塔盆地(连平)示范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实施新一轮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新增市级以上“菜篮子”基地3家以上;大力开展新一轮垦造水田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0.85万亩。
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统筹调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志愿者+金融助理”多元组团结对帮扶力量,不断强化联农带农助农机制,积极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是实施美丽乡村、美丽圩镇建设行动。全力创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县,努力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县建成2条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带,每个乡镇建成1条三村以上连片美丽乡村风貌带或美丽乡村精品带;大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抓好圩镇改造和功能配套提升,建成3个“示范圩镇”。
四是引导信贷资金向“三农”倾斜。推动我市首个“整镇授信”项目——中国农业银行连平县支行对忠信镇“整镇授信”各项措施有效落地,着力解决农村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并“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连平普惠金融建设工作,不断拓宽乡村金融服务“半径”,让金融“活水”赋能乡村振兴。
现场直击
万洋众创城建设稳步推进
致力打造连平工业发展新名片
3月11日,连平万洋众创城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塔吊林立。为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助力连平工业发展,工人们鼓足干劲,信心满满。
万洋众创城是连平县重点建设项目,去年落户连平县三角镇生态工业园,于今年1月开工建设。该项目总用地面积2000亩,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期为5年,建成后预计可容纳约800家中小企业,提供近2.5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一期规划670亩。万洋众创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兴剑介绍,目前施工现场的4栋标准化厂房建设顺利推进,为实现一期项目在两年内投产开了个好头。“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连平县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才能迅速开展各项工作,整个园区的建设进展比较顺利,目前已成功引进企业10余家。”
据悉,万洋众创城是专为中小企业服务,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 模式运营的制造业集聚平台。“万洋模式的特点是既能解决工业园区招商、管理、服务等难题,也能助力企业解决用地难、建设难、融资难等问题。” 顾兴剑说,将充分发挥作为制造业集聚平台运营商和中小企业集群服务商的专业优势,促进园区产业集聚发展与转型升级,把连平万洋众创城打造成连平工业发展的新名片。
■总策划:曾淑梅
■总统筹:杨建平
■采写统筹:范建国 赵锋 董伟伟
■编辑统筹:李天鸿 刘远朋
■采写:本报记者 刘永菲 谭绍丁 梁驱远 通讯员 刘梦莎
■摄影:杨坚
■制图: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