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稳住农业基本盘 力争实现“双十”目标

——专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邓春华

2022-03-08 10:25:00 来源:河源日报
p1_s[1].jpg
■东源县顺天镇大坪村蓝莓种植示范基地


惊蛰已至,农事渐忙。河源大地,千里沃野,春意萌动。

“今年,我市将按照全产业链、工业化的思维推进农业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力争今年农业经济实现‘双十’目标,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邓春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稳住农业基本盘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要,市农业农村局将坚决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任务,坚决完成各项硬任务。

努力培育全省乡村振兴新样板

记者:河源是农业大市,今年在推动河源“三农”工作中,市农业农村局将如何系统谋划?

邓春华:2022年,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锚定目标,要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目标增速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增速10%。为圆满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市农业农村局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总抓手,围绕年度任务,按照统筹推进农村疫情防控与农业经济发展、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工作总体思路,扎实有序做好稳产保供、产业发展、改革推进、安全维稳等重点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努力培育全省乡村振兴新样板,迈出河源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步伐。

围绕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突出抓好“五件要事”

记者: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河源在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上,有哪些具体举措和目标?

邓春华:2022年,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围绕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突出抓好“五件要事”。

一是要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接续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狠抓防灾减灾生产指导,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稳定”。计划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9.5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80.2万吨。对照去年,将切实抓好早造生产,争取春播粮食作物100万亩,其中水稻92万亩,大豆4万亩,玉米4万亩,力争全年粮食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三增长”。

二是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突出抓好耕地质量提升,深入实施农田整治提升攻坚行动,确保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8.5万亩建设任务。持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选好选准适应我市农业生产良种良法,加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强化政企、政校合作,不断强化科技支撑。

三是加大重要农产品供给力度。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支持完善“菜篮子”基地及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蔬菜种植面积、产量稳定,稳定生猪生产,加强产销衔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争新认定粤港澳大湾区及省、市“菜篮子”基地15家以上,切实保障“菜篮子”稳定供应。

四是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大紫金蓝塘猪、东源药用野生稻、黄花小种油茶等珍稀濒危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强化引育种业企业服务保障。

五是合理保障农民种养收益。坚决贯彻落实种养补贴惠农政策,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工作,着力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养综合效益。

“三个一批”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记者:在培育现代高效农业、健全乡村产业体系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如何确保这些行动落到实处?

邓春华:培育现代高效农业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动能。今年,农业农村部门将按照“做大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做优一批农产品品牌、做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以抓好新一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以“八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体系,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一是加快河源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建设。做大做强油茶、蓝莓等优势农业产业,推动美林油茶加工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协助办好灯塔盆地农业高峰论坛和招商大会、茶叶产业大会、民宿招商大会,打造全国农业交流合作品牌,着力引进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种质资源库落户。同时,将全力支持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高区。

二是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谋划新一轮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创建,指导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加快建设,支持东瑞生猪产业园申报国家级产业园。全市现有1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总产值达100亿元,大力支持东源县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争取实现我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园零的突破;大力支持龙川县实施“一镇一园”农业产业园试点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是抓好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坚持全产业链思维,谋划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围绕“八大”产业抓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坚持品牌化导向、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持续发挥“12221”市场体系作用,推进农产品食品化工程,依托“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探索发展预制菜产业,不断完善延伸农业产业链。

四是抓好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我市有27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00多家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农业农村部门将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切实转作风、打硬仗、出战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推动我市乡村振兴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2年全市农业发展目标

●计划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9.5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80.2万吨。

●确保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8.5万亩(含实施高效节水灌溉1万亩)。

●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

●全市现有1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总产值达100亿元。

●力争新认定粤港澳大湾区及省、市“菜篮子”基地15家以上。


■总策划:曾淑梅

■总统筹:杨建平

■采写统筹:范建国 赵锋 董伟伟

■编辑统筹:李天鸿 刘远朋

■采写:本报记者 王亚娇

■摄影:本报记者 肖斌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