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中的河源将士——
血战淞沪 保卫南京
■1939年1月15日,第六十六军抗战阵亡将士追悼大会会场,各界肃立听致悼词。 本报记者 黄赞福 翻拍
■薛岳所赠“钢军”旗帜。本报记者 黄赞福 翻拍
河源县人李锐光、龙川县人李奕传、河源籍少校营长房仲庄,和第六十六军的粤军战友们血战淞沪,以惨重的代价重挫日军久留米师团后,随即投入南京保卫战。南京失守,第六十六军成功突围,出征时2万多人的部队,只剩下约7800人。
“只有战死的粤军,没有投降的粤军”。整个抗战期间,广东出兵90多万人,归来者不足3000人,才有了后来“粤地户户挂白绫”的说法。
1
激战多日,2万“钢军”伤亡过半
1937年9月17日晚上7时20分,战斗告一段落,兵士返回庄家泽宿营。
夜里,秋雨不绝,路途险滑,跋涉艰难,行李、弹药、衣、枪全湿。军人们忍着饥饿,一路看到田野、村庄和主要道路上有无数的骸骨和伤兵。远眺上海市区,红光冲天、火焰猛烈,大火燃烧了数天。大家忧心忡忡:“可怜10多万名难民,逃难到哪里是归宿呀?”
艰难的一日,李锐光与弟兄们吃些炒米充饥,熬过这一夜。
由于淞沪沿线濒海,构筑不起有利的防御工事,第六十六军阵地暴露于敌前,遭受日寇海军猛烈炮火攻击。有资料记载,三天三夜的激战后,粤军终于稳住了阵地。但代价惨重,一五九师和一六○师的士兵伤亡过半。
18日晚上7时30分,九四九团向庄家泽推进。进兵时,汉奸在敌前放闪烁片标示中国军队行军路线,引来敌机在黑夜里以猛烈火力进行扫射,战士们不顾一切冒着炮火冲去,硬是打进庄家泽,与日军进行白刃肉搏巷战。
爆炸声猛烈,满街火光。忽然间一阵重炮弹袭来,屋瓦全毁,浓烟滚滚,战士们呼吸困难。苦苦地打了一夜一日,才打下庄家泽阵地。尚有日军残兵在屋楼上丢手榴弹,团里派出士兵进行搜索,清扫战场。
19日傍晚6时,一五九师奉命强夺日军阵地,一五九师接替三十二师国际电台、金家湾、朝王庙至王家巷一线阵地,李锐光所在的九四九团担任攻取上海国际电台左翼阵地的任务。
当夜,双方为争夺阵地进行肉搏,手榴弹、机关枪,轰炸不绝,炮火猛烈,山崩地摧。
战斗如此惨烈,双方各有重大死伤。棉花田畔间,“死尸堆积成山,血水成池”。
李锐光的班上只剩下7个弟兄,他们携满弹药,奉了长官面谕,不管牺牲如何惨重,一定要完成任务,将国际电台和其余重大目标炸毁,同时配给5名工兵协助狙击。
趁着黑夜混战,李锐光将生死抛诸身后,迅速接近目标并进攻,双方炮弹不停地落在身旁。李锐光急速用火力压制敌人,命工兵绑配好黄色炸药进行爆炸。
20日,日军第三十四联队第一大队向第一五九师蔷里阵地发起进攻,但仅夺取东南高地一角。第一中队中队长川那大尉战死,全中队只剩20来人。日军第十八联队转而攻击第五十七师第三三九团三营张宅阵地,被中国军队阻止于阵地前数十米处。
23日,日军对中国军队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日军炮弹每分钟可达110多发,从凌晨3时到晚上23时轰炸不断。一五九师七个连、一六○师两个连全部殉国,阵地全毁。日军第三十四联队占领了金家湾、薔里,该联队经连日苦战后战斗兵员剩下约800人。
24日,中国军队左翼作战军为收缩调整战线,决定撤至右翼接杨家宅附近之第九集团军,经窦家弄—顾家镇—刘行东侧(国际电台附近)—太平桥、万桥沿荻泾以至罗店南侧之线。当晚,陈诚命令一六○师接替一五九师阵地,一五九师撤到刘行以西待命。
李锐光没有战死,但负了重伤。1947年的《陆海空军官佐履历表》记载,他奉命炸毁上海国际电台,夺取重要军事阵地。因双方炮火猛烈,以致他头颅、左腰、胸际、左臂、左大腿等处负重伤。
过了一些时间,李锐光在日记中回忆,“由9月15日夜3时3分钟开始进攻,至24日最严重……我全军官兵为着全民族生死存亡……甘愿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我将士以勇敢的精神战胜敌人,一夜攻下敌阵地,夺取130多平方公里,敌将松井石根心寒胆惊。”
当时的日军屡次增兵,采取夹攻的方式,企图突破防线,其攻势如同凶猛野兽向前突进。但一六○师与一五九师协同作战,成功消灭了多次来犯的日军。正是这两个师的英勇抗击,使得日军久留米师团遭受沉重打击,一蹶不振,进而让淞沪全面的战局得以安定。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虽然没有更大规模的直接接触,但两个师仍持续作战,每日都有俘获。
在这场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激烈战斗中,第六十六军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据统计,一五九师官兵共有5124人伤亡,一六○师1949人伤亡。教导旅的情况也不乐观,官兵共375人伤亡,就连炮兵营和工兵营也分别损失了24人和5人。总计下来,全军的伤亡人数高达7477人。向南京撤退时,在苏州、锡澄、江阴、汤山等地与日军进行了短暂的交火,沿途受日军猛烈阻击。退入南京城后,出征时有2万多人的第六十六军仅剩下1万人。
2
保卫南京,河源人血洒太平门
因日军从金山卫登陆,1937年11月11日,一五九师与一六○师奉命转进至吴福前进阵地,承担起逐次掩护友军撤退的任务。他们在真义、唯亭附近与日军激战,在圆满达成掩护任务后,向江阴阵地转进,随后又在璜塘、艾家桥、石塘桥一线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
在这段时间里,时任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九四九团二营上尉政训员的龙川县人李奕传,镇定率部奔走于战途,对营中给养、军实输送及伤病官兵的处理,都做到井然有序、一丝不苟。
11月26日,第六十六军奉命向南京转进,以一部兵力占领丹阳、句容附近,通过袭扰、阻击等方式拖延日军进攻速度,为南京城内部队的部署与防御准备争取了缓冲时间。
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中国军队方面,保卫南京城的原战斗计划是破釜沉舟准备死守,未作撤军准备。然而日军第十八师团在长江上游当涂渡江进逼浦口,中国军队原计划依靠浦口在长江北岸的补给线,顿时陷入断绝危急的境地。
第六十六军主力于12月4日占据镇江南阵地,顶住日军对汤山的连日猛攻,有效阻挡了敌军向南京核心区域的直接推进,延缓了其攻势节奏。很快因为淳化镇方面的牵动,第六十六军奉命转进南京城,策应友军。其中,黄纪福团肃清突入中华门的日军,何全标团肃清突入通济门的日军,及时遏制了日军从城门突破的势头,暂时稳定了城防态势,为友军调整防线争取了时间。
4日晚,因紫金山雨花台友军失守,粤军第六十六军、第八十三军迫不得已要从日军正面突围。经浴血奋战后,成功从正面突破了日军的重重包围。
突围之役,第六十六军从太平门出城,从正面突破日军战线,穿过紫金山麓,突破浙皖边境。出城后,与日军激战于岔路口、仙鹤门、尧化门、空山、孟塘、汤山、句容等地。突围开始时,一五九师代理师长罗策群身先士卒,率先冲锋敌阵,壮烈牺牲。罗策群的殉国,极大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
在南京保卫战中,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九五○团第一营少校营长房仲庄加入前线。汤山是保卫南京第一线的重要阵地,是南京东南正面阵地,属一五九师的战斗区域。12月6日,日军进至南京外围的秣陵关、淳化镇、汤山一线。7日,各路日军开始对南京全线合围攻击。
经历了多场战斗后,房仲庄率领士兵,与日军反复冲搏,受重伤不能站起来,仍声嘶力竭,指挥士兵杀敌。不久,日军增援部队赶到,部下想将房仲庄抬走,他不肯离开阵地。部下看他伤重,含泪欲取其手中枪,以免落入敌手,房仲庄大声说:“我尚有最后一颗子弹,敌人岂能不饮我弹而踏过我的阵地!”很快,大股日军扑至,房仲庄遂竭其最后杀敌力量而殉国,时年仅43岁。
房仲庄战死次日,秣陵关、淳化镇、汤山一线相继陷落。
12月12日凌晨,日军以两个师团的主力向紫金山(教导队防守)、雨花台(第八十八师防守)的阵线猛烈攻击,敌我争夺非常激烈。至下午1时,雨花台及紫金山第一峰据点相继失守,第八十八师部分官兵向下关溃退,为驻铁路部的卫戍司令部特务营所制止。
李奕传所在的一五九师,临时受第八十三军指挥,驱逐雨花台、中华门的日军。此前,即12月10日,第六十六军由大水关入城待命后,由于长时间作战,伤亡很大,一五九师缩编为两个团,由旅长林伟涛(原九五○团团长)指挥;一六○师也缩编为两个团,由喻英奇指挥。
虽人员整编已经完毕,但补给跟不上。李奕传带着士兵奉令突围出城。但因该军一部分士兵胶着于第一线,撤回不易,且太平门沙包堆积,费了1个多小时进行搬运,部队才能通过。此时,教导队又撤入城内,两部互相挤拥,队伍紊乱。出城后,因满地埋有地雷,不少士兵误触,队伍更加乱了阵型。此时,日军战车往来驰突、节节拦阻。李奕传随军向太平门冲出,不幸为敌弹所中,当场殉国。
李奕传牺牲后,他的士兵们仍在奋勇冲锋激战,13日数次遭遇日军,与其展开激战、肉搏。当日,日军占领南京,开始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
只有战死的粤军,没有投降的粤军
13日,第六十六军军部参谋处处长郭永镳突围至句容县九华山下墓东村,设立了收容站,前后收容了17天,至当月底收容粤军散兵约1500人。至12月31日,部队南返。
第六十六军在南京保卫战中既是防御战的重要力量,又是突围阶段的核心部队,以顽强抵抗和巨大牺牲,在战役的多个关键节点发挥了阻滞日军、稳定防线、掩护友军的重要作用,是南京保卫战中不可忽视的战斗力量。
成功突围后,第六十六军只剩下约7800人,与出师时人数相比,损失了约2/3精锐。
在武汉会战期间,在日军集中兵力攻打广东时,粤军只剩3个军,但仍然抽调第六十四军参加武汉会战。虽然兵力缩水严重,实力和日军差距很大,但由于在家乡抗战,粤军战斗热情高涨,一直跟日军鏖战到1945年抗战结束。在武汉会战期间,粤军在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指挥下参加万家岭之战,并攻上万家岭主峰,几乎全歼日军一○六师团。
“只有战死的粤军,没有投降的粤军”。整个抗战期间,广东出兵90多万,归来者不足3000人,才有了后来“粤地户户挂白绫”的说法。
1939年1月15日,第十二集团军副总司合兼陆军第六十六军军长叶肇、副军长谭邃在祭奠仪式上,向该军京沪南浔抗战阵亡将士致以哀悼,祭文曰:
国遭横暴,倭寇来侵;去秋七七,枪砲如林。芦沟肇衅,平津陆沉。海集战舰,空飞铁禽。机械部队,愈入愈深;物质犀利,杀气阴森。我为正义,岂任浸淫。全国奋起,万众一心。寇势披猖,得寸进尺。华中华南,均遭锋镝。鼙鼓惊天,战争益剧。迭入名城,伤亡枕籍。血流成渠,江河尽赤。涂炭生灵,惊心动魄。谁实尸之,佥日倭贼。我国存亡,系于旦夕。 领袖神武,洞悉寇情;长期抗战,策动全民。粤居南海,革命驰声,同仇敌忾,岂敢后人。忝总军旅,秣马励兵。奉令挞伐,整军遄征。将士用命,血战泥滨。杀敌致果,重创凶鲸。战晷转移,南浔奔命。与敌相持,前蹶后振。碧血横飞,丹心远映。壮烈牺牲,千秋钦敬。军次信丰,追悼期定。哀我同袍,仁至义尽。联帏花圈,祭奠惟谨。魂兮归来,鉴兹馈赠。呜呼尚飨!
历史资料来源:李锐光淞沪战地日记,《陆军第六十六军抗战阵亡将士荣哀录》,《陆军第六十六军战斗详报》(载于《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南京保卫战》)等。
■本报记者 凌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