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河美共赢篮球联赛龙川大区赛 以“体育 + 经济” 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农产品出圈 “一桌菜” 走红
■8月25日晚,2025河美共赢篮球联赛龙川大区赛暨龙川县第七届运动会男子篮球(乡镇组)总决赛中,铁场居仁故里队以72比71险胜老隆队,勇夺桂冠。(来源:龙川县铁场镇政府)
日前,随着2025河美共赢篮球联赛龙川大区赛暨龙川县第七届运动会男子篮球(乡镇组)总决赛落下帷幕,2025河美共赢篮球联赛龙川大区赛整个赛季各项赛事任务圆满收官,赛事活动成为展示龙川风采、凝聚群众力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舞台。
2025河美共赢篮球联赛龙川大区赛启动以来,主办方深化全民动员,分层推进赛事,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宣传,激发城乡群众参与热情,进一步促进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170万+观看!总决赛火爆出圈
8月25日晚,龙川县体育馆内人声鼎沸、气氛热烈,2025年河美共赢篮球联赛龙川大区赛暨龙川县第七届运动会男子篮球(乡镇组)总决赛,在龙川铁场镇居仁故里队与老隆镇代表队之间拉开帷幕。经过四节鏖战,铁场居仁故里队以72比71险胜老隆队,勇夺此次比赛的桂冠。
比赛现场,两队球员全力以赴,进攻犀利、防守严密,每一次突破、传球、投篮都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欢呼,双方实力不相上下,比分交替上升,激烈的对攻战持续至最后一节。最终,铁场居仁故里队以72比71险胜对手,拿下比赛冠军。
现场观众罗良斌说:“氛围非常好,大家非常热情、非常团结,龙川大区赛不仅展示了团队精神、龙川风采,更展示了龙川人敢拼敢闯的精神风貌。”
本次赛事由广东广播电视台体育频道媒体矩阵同步直播,联合直播数据显示,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172.19万人次。
扩大赛事规模 凝聚干事创业力量
龙川大区赛,领导干部、村民、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踊跃组队参赛,每一场对决都浸透着队员的汗水,镌刻着拼搏的印记。
4月29日,2025河美共赢篮球联赛龙川大区赛·县城初中教职工庆“五一”男子篮球(园丁杯)比赛在龙川县体育馆圆满落下帷幕,龙川县城各初级中学的10支教职工代表队参赛。自4月22日开赛以来,各参赛队伍秉持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在球场上展开了激烈角逐。此次比赛不仅为教职工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切磋球技的平台,也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现龙川教职工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龙川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6月26日,2025河美共赢篮球联赛龙川大区赛暨龙川县第七届运动会“表率杯”领导干部男子篮球赛在龙川县体育馆开赛。“表率杯”比赛包括政府线、农口线、宣教文卫线、西部水产业、交通建设线、南部都市经济、经贸线、东部产城融合、党群线、北部生态经济、中部现代经济、政法线等12支代表队。参赛队员们全情投入,突破、抢断、上篮等动作行云流水,展现出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据了解,龙川大区赛不断扩大赛事规模与影响,开展“表率杯”领导干部赛、“曾冰强杯”三人赛等分小组交叉赛,男子联赛乡镇组赛事分镇级分区赛、镇级总决赛两阶段进行。其中镇级分区赛由佗城镇、黄布镇、丰稔镇、车田镇等4个镇承办,实现镇域全覆盖。主办方扩大参与规模,坚持“赛事主体群众化、群体基层化”原则,动员领导干部、村民、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广泛参赛。
球场内,当呐喊声凝聚成同一句“加油”,当所有人因同一份热爱击掌。
“双赛合一” 助力“赛事+农文旅+经济”融合
本次赛事,主办方创新采用“双赛合一”模式,将2025河美共赢篮球联赛龙川大区赛与龙川县第七届运动会合并举办,实现“一场赛事、双重意义”的定位升级。
赛事期间,对“全民健身日”的宣传也紧紧相扣,赛事不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更成为龙川县推进“全民健身”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纽带,吸引周边村民现场观赛,带动乡镇文体活动热度,让“运动健康”理念深入乡村。
主办方积极探索“赛事+农文旅+经济”融合模式,今年龙川大区赛举办以来,通过赛事激活体育经济新动能,带动产业联动。在赛场周边,主办方设立农特产品展销区和特色美食街,吸引本地商家参与,也通过悬挂横幅的方式提高知名度,带动销售额增长;同时优化赛场周边消费场景,打造“农文旅体商”一站式消费场景,有效拉动餐饮、零售、农特产销售、文旅等关联产业消费,拓宽当地人民群众增收渠道,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能。
此次龙川大区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体育赛事的圆满落幕,更是龙川体育文化发展的新起点,它让篮球成为连接群众、传承文化、激活经济、塑造形象的纽带,为当地体育文化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龙川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2025河美共赢篮球联赛龙川大区赛成功举办为新起点,重点推进“体育+”融合升级,深度拓展“体育+”内涵,策划推出更多具有龙川文化IP属性的精品赛事,推动体育与文旅、农业、教育更深度融合。未来,龙川还将持续实施乡村体育设施补短板工程,探索建立县、镇、村三级体育设施管护运营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后赛事时期”资源转化利用机制,推动赛事品牌、场地设施、人才队伍等资源持续服务全民健身、文旅发展和产业培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