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认真抓好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工作

示范引领促振兴 城乡融合提“颜”增“质”

2024-11-24 10:20:00 来源:河源日报

hyrbs1124005_001_01_s[1].jpg

■油茶果丰收。龙川县走“绿富双赢”产业振兴之路,致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全县油茶树种植面积达45.6万亩,年产值突破20亿元,“龙川山茶油”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hyrbs1124005_001_02_s[1].jpg

■龙川县麻布岗镇嘉顺玩具公司装配车间。该镇在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时,联手企业加强富民工坊建设,让产业走进乡村,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

 hyrbs1124005_001_03_s[1].jpg

■美丽的龙川县黄石镇长洲村

核心提示

乡镇具有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功能,开展典型镇培育工作对于落实“百千万工程”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龙川县拿出推进“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全力抓好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工作,示范带动县镇村整体提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今年以来,龙川县扎实有效推动丰稔等4个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建设,严格落实典型镇培育要求,深化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积极探索和实践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形成多方参与的良好态势,并结合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项目,深入推进省级典型镇建设,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按照工作部署,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县24个镇典型镇培育全覆盖。

龙川县认真贯彻落实市有关开展美丽圩镇建设“百镇攻坚”行动,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抓好环境卫生整治,不断夯实圩镇人居环境底色。在今年第一、第二季度全市打造干净整洁有序镇街专项行动评价中排名靠前,圩镇建设提“颜”增“质”。

做大做强中心镇——麻布岗、鹤市

麻布岗镇,龙川县域北部重镇、中心镇,辐射带动周边数个乡镇。今年以来,该镇围绕典型镇、中心镇双重创建任务,以美丽圩镇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成为“北部公共服务重要支撑地、现代商贸物流区域集散地、城乡融合发展实践标杆地”。

治理能力不断增效。麻布岗镇开展“物业圩镇”试点工作,开启了圩镇管理精细化、集约化的新模式。建立集自然资源、建筑安全、森林防火、河长制、社会治安等于一体的综合治理网格化数字化工作机制,形成一套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有效巡查机制,社会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圩镇建设日趋完善。麻布岗镇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圩镇自来水和5G网络、超高清网络实现全覆盖;圩镇道路提升、照明设施、停车场建设一体纳入小城镇专项债项目建设范围,目前圩镇道路提升、停车场项目均基本完成建设;加快便民服务中心和文体、教育、医疗、养老、商超、物流冷链等设施建设和优化。美丽入口通道、干净整洁农贸市场、健康步道、绿美生态小公园、圩镇客厅、美丽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七个一”项目建设基本完工。开展城乡风貌管控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强化“四旁”“五边”绿化美化,圩镇变得干净美丽。

镇域经济持续发展。麻布岗镇立足商贸大镇,优先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现代物流业,计划投入1.56亿元建设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中心项目。与企业共建“富民工坊”13家,带动农户就近就业1000多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禾坑康养中心等项目落户。根据县统计部门测算,该镇工农业总产值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鹤市镇扎实推进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工作,以创建“高质量发展中心强镇”为目标导向,积极将镇村的资源禀赋、发展潜力、特色优势转化为典型镇村建设的“实景图”,力争“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和实效。

推动项目实施。鹤市镇党委政府谋划了29个项目和1个专项债项目,已开工项目19个,完工项目13个。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强化风貌管控提升,全力整治“三线”,常态化开展“六乱”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圩镇。发放《全民参与共建典型镇倡议书》,积极发动乡贤支持典型镇村建设,让更多群众积极投身到典型镇培育工作中来,干群同心推动典型镇培育取得扎实成效。

做专做精专业镇——丰稔

丰稔镇今年被列入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名单。该镇依托丝苗米、油茶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专业强镇,同步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农业特色镇“铭牌”不断擦亮。丰稔镇依托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子公司东瑞公司和联生畜牧水产、绿誉农业、湾叶农业等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积极推广规模化与集约化的种植模式,着重发展丝苗米、生猪、油茶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依托枇杷、李子、柚子等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莲东村连片示范种植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成功培育“华礼丝苗米”“寻味礼堂”和“南粤飘香山茶油”“霍山”等本土品牌。

锚定“七个一”打造美丽圩镇。强化丰稔门户形象,打造美丽圩镇入口通道。深入实施“六乱”和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示范主街。以提升圩镇整体风貌为目标,结合城乡风貌管控提升攻坚行动,推动沿街房屋外立面改造。盘活老旧建筑资源,改造占地1000平方米的废旧电影院,升级为集地方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展示于一体的美丽圩镇客厅。推进农贸市场环境提质升级,打造干净整洁农贸市场。实施河道美化、生态修复和水域隐患修复工程,构建美丽河道。依托圩镇入口山体资源、圩镇客厅周边土地资源及地理位置优势,规划建设休闲、运动设施,打造绿美生态小公园。

同时,丰稔镇聚焦民生工程,加快推进教育、医疗、文体、交通、商贸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着力推动风貌提升,加强镇村绿化,入列市级“美丽庭院”典型乡镇,打造了黄岭、十二排、礼堂、丰稔等4个市级“美丽庭院”典型村。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企村联合成立客家美食制作富民工坊,聘用镇村闲置劳动力,参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与互利共赢。目前,富民工坊已提供固定就业岗位30余个及季节性就业岗位近百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超50万元。

做优做美特色镇——田心

多彩田心,文旅胜地。拥有全县唯一 一个少数民族聚居行政村,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霍山,鱼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航天稻种植成为农文旅类新风景,龙川一号公路穿境而过,龙川县田心镇以特色和优势跻身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对象。

奋力建设美丽圩镇。田心镇以人居环境整治、风貌管控提升、绿化景观和道路提档升级等方面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先后完成美丽乡镇入口通道、干净整洁农贸市场、绿美生态小公园、美丽圩镇客厅和美丽示范主街建设,房屋外立面提升、美丽河道(碧道)等2个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服务提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商贸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扶持红松茸菌、螺旋藻鸡蛋、鹰嘴蜜桃以及航天水稻、航天花生等系列“航天品牌”等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擦亮“八宝鱼生”金字招牌,打造具有特色的霍山鱼生美食街和网红打卡地。用好用活霍山风光、畲族风情、鱼生文化、千年古迹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田心“两天一晚”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文旅产业效益不断提升。截至10月,全镇各村总收入569.4565万元,目标完成率达102.02%。其中经营性收入482.65万元,各村经营性收入均突破20万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田心镇先后承接了“村BA”赛事、田北桃花节、八宝鱼生节、一号公路骑行、环霍山徒步、甘陂畲乡风情夜等文旅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和竞争力。其中10月2日举办的畲乡风情夜活动吸引了1.5万多名游客现场游玩打卡,直播平台流量达34万余人次,活动招商、游玩项目、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助推强村公司创收约36万元,27个民俗美食销售摊位带动商户群众增收,被央视及省市媒体宣传报道。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塔丰等7个村创建“美丽宜居村”和田心村创建“特色精品村”。积极推动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结合文旅特色镇打造需求,因地制宜规划种植桂花、桃树、黄花风铃木等3.9万株。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积极优化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机制,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四小园”建设、美丽庭院建设等,使村民自治行为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

■延伸阅读

龙川对标对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要求 

补短板扬优势 抓好典型村培育工作

龙川县共培育创建典型村35个,其中第一批培育创建13个、第二批选树培育22个。对标对表典型村培育事项指标,查摆短板不足,扎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风貌管控、问题整改等工作,做优做强优势,找准发展路径,全力推动一批村庄创建成组织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典型样板,确保典型村培育工作高质量开展。

强化问题整改。7月以来,省、市共反馈龙川县典型村问题109项,已完成整改问题107项,整改率达98.17%。对照培育基础指标做好查漏补缺,进一步摸清典型村现状底数,切实把问题“找出来”,组织第一批、第二批典型村对照基础指标开展自查自评,以行政村为单位,形成“一村一清单”,查漏补缺,补齐短板。推进“三线”整治,三大通信运营商根据问题清单逐村整治。

聚焦风貌管控提升。龙川县政府拨付285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示范镇、典型村及“三线”整治风貌管控工作,拟从2024年深圳市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中切块4400万元用于支持第二批典型村的培育创建工作,主要用于风貌管控、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

奋力找准发展路子。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入手,全力推动典型村建设,奋力擘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愿景。

田心镇甘陂畲族村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举办了捕鱼节、篝火节、三月三乌饭节、蓝大将军出巡、开耕节、畲乡风情夜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活动,特色旅游产业逐步做大做强。今年以来,甘陂畲族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

佗城镇枫深村通过“强村公司+村集体”联手招引项目,引进外资开发建设南越文化乡村旅游、枫园温泉、枫色花海旅游小镇等项目,举办漓泉啤酒美食音乐节、灯光节等系列活动,打造“夜经济”的消费模式,今年以来枫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2.79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63.48万元。

老隆镇板塘村是“东江第一进士”韦昌明故乡。该村高标准推进“进士故里·十里栖溪”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建设,探索乡村文旅新业态,致力于挖掘和培育富民产业,力图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其他典型村培育工作同步开展。丰稔镇黄岭村、麻布岗镇大长沙村均是广东省古村落,两村在培育典型村进程中,融合本土资源禀赋,依托碉楼、古民居等古建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丰稔镇礼堂村培育了丝苗米、高山茶油、肉牛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大大提升了“造血”能力。鹤市镇河布村积极推动“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和“绿富双赢”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机融合,打造镇村苗圃基地,与有关单位签订价值87万余元的苗木种植及管护合同,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预计将突破8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突破60万元,将给村民分红20万元。黎咀镇皮潭村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整村连片发展乡村民宿,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接下来,龙川县将进一步摸清典型村存在的问题、健全问题台账,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以问题为导向,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分阶段、分步骤整改,扎扎实实推进典型村培育取得成效。

■统筹:刘豪 甘国科 钟剑锐 丘文敏 刘伟东 陈小玲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巫铭山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