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锚定“百千万工程” 绘就高质量发展实景图

2024-11-24 10:15:00 来源:河源日报

hyrbs1124004_001_01_s[1].jpg

■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

 hyrbs1124004_001_02_s[1].jpg

■蓬勃发展的河源龙川产业园区

核心提示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龙川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抓紧抓实,聚焦落实大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社会力量参与和加强组织实施“5+1”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中奋力推动龙川全面振兴。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龙川县经济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工业经济主引擎作用凸显,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商贸经济繁荣活跃,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取得“五金九银”的好成绩,经济总量位居各县第一,全年有望突破200亿元。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初见成效,在“2024年绿美广东竞风华”活动(河源赛区)中荣获优胜奖,并将代表我市参加全省总决赛。龙川新城建设有序推进,全力打造现代化县城示范样板。

经济实力增强 交出“五金九银”答卷

龙川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全面振兴”使命任务,聚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全县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今年前三季度,龙川县交出了主要经济指标“五金九银”的亮眼答卷,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在全市排名第一,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全市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建筑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全社会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园税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等9项经济指标排名全市第二,全县高质量发展夯基起势。

高质量发展质效提升。稳投资措施持续见效,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工业生产、建筑业产能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1%,增速排名全市第一。税收收入、工业园区税收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二,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消费活力持续迸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73元,同比增长7.1%,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4元,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1元,增长7.7%。进出口贸易越做越活,进出口总额15.5 亿元,增长3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其中,出口11.1 亿元,增长31.4%;进口4.4亿元,增长45.1%。人气持续兴旺,社消零总额51.23亿元,增长 4.1%,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制造业当家 产业集群崛起

龙川坚持制造业当家,抓好产业建设,工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今年以来新签约项目19个,计划投资38.31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亿元以上项目13个,投资总额26.25亿元;动工建设项目10个,投产项目5个、总投资额超5亿元。目前“一园四小区”落户企业存量达160家。

打造产业集群。龙川深入实施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2+2+2”(电子信息、创意玩具2个新兴支柱产业,现代食品、文旅2个传统优势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2个配套支持产业)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电子信息、建筑工业、应急与节能、先进材料和现代轻工纺织等“4+1”产业集群加快向百亿级十亿级迈进。截至第三季度,“一园四小区”落户企业存量达160家,“4+1”产业实现产值98.28亿元。

建设园区平台。持续盘活园区可开发用地,共梳理盘活园区可开发用地(熟地)230.28亩,超额完成第三年度整治提升行动任务,共完成整治任务503.12亩,占年度目标总任务的111.8%。积极利用专项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宝龙工业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约25.54亿元,今年已成功申报国家专项债券1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落实“周二企业服务日”“周三项目推进日”和“代办制”“包办制”服务制度。今年以来,为34家企业代办、包办事项75宗,已办结43宗,已取证件29个,对接企业及相关部门2000余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达1233项。推动减产企业复产达效、优质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整合园区空置厂房16.7万平方米解决丹尼玩具(龙川)有限公司厂房不足问题,“富民工坊”帮助解决用工1000多人,推动丹尼玩具(龙川)有限公司产值3年时间增长超10倍。做好企业融资需求摸排,协同金融机构走访数十家需融资企业,促进银企对接。扎实推进“信用县”创建工作,今年3月成功申报省第二批服务绿美生态专项类信用县。

优化人居环境 追青逐绿向美而行

“今年新增绿化植树72.5万株,占全市的36%,排名第一;新增森林面积1.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4.44%,对比去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市第一,绿美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在8月23日举行的“2024年绿美广东竞风华”河源赛区比赛现场,龙川县委书记、县第一林长刘力晒出了绿美龙川生态建设阶段性“成绩单”。

森林覆盖率从2023年的74.06%提高到当前的74.44%,“绿色版图”持续扩大的背后,是龙川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致力推动绿美龙川生态建设的鲜活实践。

纵深推进县镇村绿化。“倡导全县24个镇361个行政村(社区)及县城植树60万株”,这是龙川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标任务。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倡导开展“百万人百万树”绿美家园县镇村绿化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三年行动方案的目标、主要内容、工作要求等,计划到2026年在全县植树100万株。下发《龙川县开展“一名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一片林”活动实施方案》,号召党员干部参加义务植树造林活动,以实际行动助推绿美龙川生态建设。

一时之间,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广大群众一起挥锹培土、扶正踩实、提水浇苗的植树活动在全县24个镇同步铺开,“支部林”“乡贤林”“青年林”等各类主题林接二连三建成,小果园、小花园随处可见。铁锨挥舞间,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也在龙川大地生根发芽,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在“绿”起来的同时,还要让环境更“美”。龙川县持续精准发力,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推进龙川县乡镇垃圾收运服务项目落地。建立健全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用收取工作,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供资金保障。聚焦“七比两看一提升”“六清三绿一改”等工作,开展净化绿化美化行动,着力提升乡村“颜值”,建成“美丽庭院”7755个,佗城镇佳派村成功认定省级“美丽庭院”村。全力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攻坚行动,在第二季度全市打造干净整洁有序镇街专项行动中取得较好成绩。

追青逐绿,向美而行。随着绿美龙川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群众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植绿、爱绿、增绿、护绿的文明风尚日渐浓郁,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绿色正成为龙川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高位推进 干出一个像样的新城

“干出一个像样的新城”,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龙川县新时代的历史使命。龙川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主体责任,积极攻坚破题、主动对接,锚定“一年起步开局”的近期目标,加快谋划一批标志性、示范性启动项目,加大力度筹措建设资金,一步一个脚印地将“规划图”变为“施工图”。

规划建设的龙川新城包含佗城、幸福新城、龙台山、宝龙新城、高铁新城等片区,规划总面积约58.2平方公里。

为此,龙川县成立龙川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并实体化运作,形成《龙川新城开发建设近期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协同深圳规划团队编制龙川新城总体规划并开展城市设计,基本完成综合规划纲要并初步确定起步区方案。做细基础工作前期工作,坚持把基础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充分挖掘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全面开展资源摸排,形成了可利用开发资源项目清单,为推动龙川新城开发建设蓄势赋能、奋楫扬帆。

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精准谋划项目。龙川以项目聚产聚人聚城,从生产、生活、生态等实际需求出发,以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为重点,系统梳理龙川新城起步区首期17个项目。突出抓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龙川新城规划建设范围内的供电、供水、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在规划建设龙川新城的同时,龙川同步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打造“古邑苏区、双铁枢纽、东江绿谷、烟火漫城”的亮丽名片,查缺项、补短板、抓整改、促提升,描绘出一幅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画卷。

激发活力 强村富民产业兴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龙川现代化建设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板。龙川县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鲜明底色,深化运用市委“133”工作法,健全完善“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不断开辟新空间。

持续推进强村富民建设。龙川县进一步扶持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全域全面推动强村公司、富民工坊建设。目前,全县共有强村公司34家、富民工坊75间,带动就近就业2733人,助力企业增产2.2亿元;强村公司签约合同金额1957.16万元、实现分红113.7万元。

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龙川路径,制定《龙川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成功在省自然资源厅备案,是全省首批12个成功备案的县区之一。持续推进佗城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完成农用地整治项目900余亩、矿山修复项目110亩,完成古城墙升级改造及护城河湿地生态治理项目。积极开展耕地集中连片整治试点工作,其中市级龙川县佗城镇上蒙村耕地集中整治区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立项规划设计等工作,目前已进场施工;开展县级佗城镇亨渡村、叶布村、东坑村、坪田村4个村的耕地集中整治区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立项等相关工作。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龙川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制定2024年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计划,逐一认真研究“一村一策”,力争今年增长26%以上,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亿元,村均收入37.32万元,其中老隆镇水贝村收入579.04万元。深入推进农村集中建房试点工作,佗城镇佳派村、通衢镇玳瑁村两个试点村首批21户集中建房户已全部动工,择位竞价收入共计316.13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29.91万元,惠及了一批无地可用的宅基地需求户,既改善城乡风貌,又增强土地要素保障能力,为区域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改革赋能产业发展,加快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龙川县主导产业“2+2+2”不断壮大,有效开辟新赛道新领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业集群崛起,电子信息、建筑工业、应急与节能、先进材料和现代轻工纺织等“4+1”产业集群加快向百亿级十亿级迈进,前三季度实现产值98.28亿元;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发展,丝苗米、油茶等特色农业集群发展,休闲农业新业态持续壮大;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消费市场活跃,零售业稳中有升,餐饮业增势稳定,文旅体市场运行良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

■统筹:刘豪 甘国科 钟剑锐 丘文敏 刘伟东 陈小玲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巫铭山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上一篇:黄沙阁沙坝地首茬萝卜上市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