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特色产业、典型镇村,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打造“百千万工程”连平特色品牌
■万亩桃园风光。“三月赏花,七月品桃”已成为连平的一张亮丽名片。(资料图片)
■美丽的连平县城
编者按
产业项目建设方兴未艾、文旅消费展现新业态、城乡融合走出新路径、民生福祉更加厚实……今年,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一幅产业兴旺、景美人和、协调发展的幸福画卷正在连平大地徐徐铺开。
今年以来,连平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精神,用好市委“133工作法”,始终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 通过以点带面打造“百千万工程”连平特色品牌,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培育特色产业 筑牢经济发展底盘
火热的市场又回来了。“全年订单已排满,预计全年出口法国的产品超7000万元,我们干劲十足。”走进位于连平县三角生态工业园的河源昂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机器运转声不绝于耳,自动穿孔机、喷涂机器人等生产线令人目不暇接。该公司负责人王雷介绍:“目前有约60人的研发团队,每年都有自己的‘新专利’,这次供给奥运的拍子最少有6项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专利,在减震、吸震方面会有更好的表现。”据悉,在今年巴黎奥运会期间,该公司生产的高端运动球拍,在奥运赛场上大放异彩,标志着“连平制造”成功跻身国际赛事舞台。自落户连平以来,河源昂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作为本土企业的佼佼者,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羽毛球拍、网球拍等高端复合材料运动器材生产商,超90%的产品出口海外,销往欧洲、北美等地。此外,连平还孕育了全省最大的热敏纸生产商——维敏特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年产值16亿元的全省最大花生加工产业。
企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连平县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重心,把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以工业、制造业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文旅产业,形成多点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为连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持续拓展工业“三园”。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工业园区这个主战场,全力推进城东产业园、生态工业园以及隆街物流园等三个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区三园、产城融合、县镇互动”的工业发展格局,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制药、矿产、家具等“6个10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稳向好。今年以来,共投入4.9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此外,连平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成功举办桃花旅游文化周暨春季招商经贸活动、“百千万工程”综合帮扶工作推进会暨招商引资项目集中动工仪式等系列招商经贸活动,成功招引世杰机械剪刀、万圣木业等21个项目入驻园区、总投资达56.88亿元;新增动工项目15宗、新增投产项目12宗。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园区引进超亿元项目数、项目动工率、项目投产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五项指标均排“全市第一”。
——全力提升农业“三宝”。鹰嘴蜜桃、花生、火蒜 “土特产”文章越做越大,加快推进鹰嘴蜜桃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创建和花生省级农业产业园建设,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标准、实施种苗研究、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拓展销售渠道,今年鹰嘴蜜桃年产值达21亿元,同比增长31.25%;花生产业年产值预计可实现16亿元,同比增长33.33%。
——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农文旅资源,谋划农文旅联动带动消费,今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土特产南山直通车以及桃花、花生、大蒜、荷花等一系列有本地特色元素的“每月一主题”文旅消费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前来打卡体验的热门选择。今年1月至10月,连平县旅游接待总人数203.91万人次,同比增长53.56%;旅游总收入6.99亿元,同比增长50.01%。
培育典型镇村 城乡风貌实现美丽蝶变
乡镇道路宽阔畅通,生态公园绿意盎然,美丽圩镇客厅各具特色,房屋外立面刷新“颜值”……走进首批省级典型镇忠信镇,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已全面完成,各个项目串珠成链,一幅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景象在眼前展开。忠信镇党委副书记黄灏凯介绍,该镇聚力建设“百千万工程”首批省级典型镇,致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辐射带动忠信片区五镇协同发展。
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镇域活则全县活。今年以来,连平县持续巩固首批省级典型镇忠信镇和8个省级典型村培育成果,重点推进今年2个省级典型镇和12个省级典型村培育工作,紧紧围绕典型镇村有关建设要求,聚力美丽圩镇建设,全面整治提升人居环境,着力补齐圩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发展强镇兴村产业,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同时,以中铁广投为主,借助央企、国企、民企等力量,通过“七个一点”(分别从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对口帮扶专项资金、县级财政专项配套资金、央企助力、乡贤捐资、群众自筹以及省考核奖励资金)统筹各类资金共3亿元,全力破解规划设计、资金筹措、社会发动等问题,一体推进典型镇村培育。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创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县为抓手,深入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攻坚行动和“千塘万渠”清淤专项行动,连平县159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113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建成14个特色精品村。强化农房风貌管控,累计完成农房微改造超3000户,农房风貌特色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五美”专项行动,累计建设“四小园”11781个,有效提升村容村貌。
典型引路 擦亮改革“金招牌”
改革是推进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前不久,连平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动工暨银行授信签约仪式在忠信镇新下村举行,项目总投资3.21亿元,获得国开行授信2.56亿元。连平是粤北地区首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获批国开行融资的县区。连平积极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已谋划96个子项目,着力破解“百千万工程”中“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聚”的关键性问题。在具体实施中,按照在典型镇先行先试的思路,优先在忠信镇推动实施一期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提升、新能源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
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是连平县以改革之力拓展县镇村发展空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连平县围绕“百千万工程”,大胆探索、新招频出,推出了一批针对性强的改革创新举措,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得到了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探索深化集体林改、油茶产业项目、国家储备林项目、碳汇项目“四合一”发展模式被全国推广;
探索“1+N+X”综合帮扶工作机制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打造“联络站+产业发展”模式入选省第七届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
探索基层药品安全监管综合治理改革,率先在全市创新性建立“两员”(基层药品安全协管员、村药品安全信息员)队伍,构筑基层药品综合治理新格局,相关经验做法被省药品监管局推广;
率先启动“五级”联动医疗帮扶,纵向贯通“省—市—县—镇—村”五级医疗资源,全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
从“首创”到“率先”、从“首个”到“前列”,一项项创新务实的改革举措、一次次奋发有为的改革实践,进一步打破了制约束缚、释放了发展效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在连平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亮点篇
巧用“六字诀”
写好绿美生态“林文章”
绿色是连平县发展的底色。作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广东省生态县”,当前,连平县森林覆盖率达76.98%,同比增长2.8%,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为持续涵养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今年以来,连平县在“点、线、面、人、树、林”六个方面下功夫,全面构建党建引领、凝心聚“绿”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努力打造绿美河源“连平样板”。
以“点”切入,打造绿美示范。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县城南山公园为绿美突破口,围绕“2+10+20”的规划思路(即2个绿美建设示范点:南山公园、李花谷,10个工程造林示范点,20个典型村示范点),有效推动连平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格局。
以“线”串联,拉伸生态版图。沿358国道一路行驶,途经连平县绣缎、大湖、三角、忠信等镇,道路两旁触目皆绿,风景怡人。今年以来,连平统一“入连见绿”的植绿思路,在全县路网体系沿线种植秋枫、红花檵木等观赏苗木8万多棵,成功打造县域绿色通道200公里,形成一条条“路在林中”的风景线,不断扮靓城市门面。
以“面”扩绿,构建生态网络。率先在全市启动省级森林县城创建工作,围绕县镇村“四旁”“五边”开展“一个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一片林”行动,推动县镇村绿化种植苗木26万棵,形成“每镇一个绿美小公园、每村一个绿化小广场”格局;在农村开展“四小园”“美丽庭院”建设共2万余个,全县13个乡镇已形成推窗见绿、四时常绿、处处皆绿的生态新容颜。
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连平从“为群众添绿、带群众植绿、与群众享绿”的基点出发,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植绿护绿,形成共建共享绿美格局。今年以来,连平县抢抓植树造林“黄金期”,号召全县党员带头植树2.5万棵,网格化设立652个党员管护责任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780多场,8.2万余人参与,社会捐赠乡村绿化资金超1000万元,完成全社会义务植树18.9万棵,打造“党建林”“乡贤林”“企业林”“志愿林”等主题林235片,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蔚然成风。
以“树”为基,传承生态文化。在南部片区三镇(三角镇、大湖镇、绣缎镇)国道沿线成功打造9.7公里的“榕树长廊”。同时,积极探索“榕树下+”新模式,将大榕树作为聚集地,打造“榕树下的微讲堂”“榕树下的微法庭”“榕树下的大舞台”等系列榕树下品牌。将大榕树作为课堂、法庭、舞台等场所,邀请党员干部、专家学者以及乡贤代表,开展榕树下政策宣讲、纠纷调解、唱山歌等活动。
以“林”生金,转化生态效益。在全市率先成功开发省级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卖“好空气”,去年带动6个村集体增收57万元,今年预计可带动12个村集体增收250万元。打造精品林旅徒步线路5条,建成省级自然科普教育基地2个。特别在“桃经济”方面,“三月赏花、七月品桃”吸引超百万人到连平观光旅游,上坪镇古坑村等4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桃产业亿元村。
数说百千万
01
招商引资有力度
今年新签约项目21宗,投资总额56.88亿元;新增动工项目15宗、新增投产项目12宗。
02
特色产业势头强
连平县鹰嘴蜜桃种植面积8.8万亩,总产量约11.2万吨,产值达21亿元;花生产业年产值预计可实现16亿元。
03
文旅产业出圈出彩
开展“每月一主题”文旅消费活动,今年1月至10月,连平县旅游接待总人数203.91万人次,同比增长53.56%;旅游总收入6.99亿元,同比增长50.01%。
04
绿美连平底色足
当前,连平县森林覆盖率达76.98%,同比增长2.8%,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广泛动员全民参与植树造林,打造“帮扶林”“金融林”等特色主题林235片,推动县镇村绿化种植苗木26万棵、完成任务数达202%。
■组稿:本报记者 刘永菲 通讯员 赖艳珍 ■摄影:本报记者 邓宇权(除署名外) ■制图:吴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