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祉成色足 绘出幸福新画卷
连平县全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连平县首家“长者饭堂”投入使用,托起县城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周其武 摄
■今年5月,连平县人民医院新院全面投入运营,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连平县第四小学的投入使用,更好地满足了连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核心提示
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近年来,连平县委、县政府在全力稳经济的同时持续擦亮民生底色,紧盯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救助等民生领域,扎实推出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落细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把群众的“美好向往”变为精彩现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今年1月至10月,连平县累计民生支出2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20%;召开7场“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专题座谈会,办结群众诉求2091宗;积极落实促就业各项政策,全县新增就业岗位4000多个;健全教育惠民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工作效能……在托起人民幸福的路上,连平县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爱心满满的民生答卷。
办连平人民满意的教育
迎着晨曦,踏着朝阳,连平县第四小学的师生们在操场整齐列队,举行开学升旗仪式。今年秋季新学期,新建成的连平县第四小学正式开学,共开设14个教学班,容纳学生人数超500人。县四小的建成,既方便了城西片区的孩子就近上学,又有效缓解了县一小和县二小学位紧张的问题。
据介绍,县四小依托深圳市南山区优质教育资源,将每年引进一批深圳市南山区选派的高水平教师组团到校支教,并选派骨干教师到深圳跟岗培训,努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特区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近年来,连平县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稳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翻开成绩单,一组数据印证变化:今年以来,连平县“两校六园”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公办优质幼儿学位770个、小学学位1350个;县一中运动场和综合楼、雁桥中学宿舍楼投入使用,新增学(宿)位1280个;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6%;积极推进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投入资金886.97万元,在县一中、隆街中学、忠信镇中学建设考点共15个考场;高考特控率、本科上线率、体育艺术特长生上线人数均创历史新高;适龄特殊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建10间资源教室和1间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投入1.7亿元实施的县职校能力提升工程已动工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连平县各类教育势头发展良好,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提升。
在此基础上,连平县聚焦城乡、校际教育差距,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三个课堂”“双师课堂”等工作,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学校管理、同课异构、科组交流、经验分享等方面的互动交流,整体提升连平县中小学办学质量。县一中、上坪中学、隆街中学连续多年进入全市公办学校前列,被评为全市教学质量优胜奖。
各义务教育学校在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均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和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推行“5+2”模式大力开展课后服务。目前,全县除寄宿制学校外,以镇中心小学为单位启动校内课后服务学校19所,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极大缓解了家长放学接送“难”、课后看护“忧”的问题。大湖中学、县实验小学还荣获河源市第一批“双减”示范校。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连平县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努力开拓创新,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教育管理工作,唱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之歌。
筑牢家门口的坚实“医靠”
今年5月,连平县人民医院新院全面投入运营。与老院区相比,新院区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规划床位700张,还配套了一批处于全市一流水平的高端医疗设备。“新院里的医护人员很细心、检查很到位,像广州的大医院一样。”就医群众连连夸赞。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也是连平县委、县政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的奋斗目标之一。聚焦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今年以来,连平县稳步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县120急救指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县妇幼保健院成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连平县中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通过、连平县中医院骨伤科创建广东省中医特色专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医疗机构运行水平、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为了让村民“小病不出村”、看病更加便利,连平县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陂头中心卫生院、溪山镇卫生院分别成功创建国家推荐标准、国家基本标准;同时,落实镇村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有40个村卫生站由卫生院派驻人员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针对辖区空白村卫生站,由辖区卫生院定期开展巡诊或派驻服务,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除了注重“治病”,连平还完善了县、镇、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体系建设,全县175个村(居)委员会均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公共卫生科室,构建全县疾控“一盘棋”格局,基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连平县着力推进“两专科一中心”建设,连平县中医院成立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站,其脾胃科、骨伤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完成建设,相关科室已开展业务;大力推广适宜技术下基层,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结合连平县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巡诊活动,已在13家卫生院进行了巡回义诊,实现全覆盖。
从“治病”到“防病”,群众健康守护屏障更加坚实;从“增量”到“提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快提升;从“差异”到“同质”,基层群众生命健康更有保障。连平县以“实打实”的行动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新实惠,切实当好人民群众的坚实“医靠”。
多措并举拓宽群众就业路
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拿到相应的等级证书,从微薄酬劳到月入过万、从小山村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刘愉平、邱云珍等一群勤劳的客家妹子通过“南粤家政”工程培训班提高劳动技能,成为了大湾区客户连连称赞的“连平月嫂”,靠自己双手真正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就业,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连着经济大局。今年以来,连平县施展“十八般武艺”,大力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培训工作,积极落实促就业各项政策,累计拨付就业专项资金744万元惠及2768人次,全县新增就业岗位4000多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通过强化培训支持、提高培训水平,吸纳更多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截至今年11月30日,连平县依托现有的两所职业培训学校(连平县金山职业培训学校、连平县金榜就业技能培训学校)、鉴定所和家政服务企业专业培训平台,已开展“南粤家政”职业技能培训261人,其中母婴培训189人、养老培训72人,鉴定合格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95人,已就业59人;从事行业有月嫂、育婴师、家庭煮饭、家庭保洁、家庭清洗等家政服务工作。同时,已开展“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100人,已就业44人;开展的工种有客家风味菜烹饪等,从事行业有酒店、饭店、饭堂、个体户等。
为拓宽就业渠道,今年连平县大力开展“南粤春暖”“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共60场,提供招聘岗位10791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058人,发放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宣传资料1.2万份,助力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求职群体成功就业。同时,开发了一批乡村保洁、乡村绿化等乡村公益性岗位15个,现已完成安置15名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其中9名为脱贫人口,有力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收入。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重中之重。“我县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到企业、青年就业见习计划,认定就业见习基地20家,就业岗位210个,引导43名青年参加就业见习计划。”连平县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连平县还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做好就业跟踪服务,接受就业服务777人,服务率100%。
一串串亮眼的工作数据,见证着连平县大力促进就业创业的持续努力和永久恒心,也记录了连平县把稳就业作为民生之基的坚定信心、决心。
“长者饭堂”托起老年人幸福“食”光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年来,连平县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加大对老年人的关爱力度,基本养老服务成色不断提高。
每到饭点,连平县城连平大道中大拇指超市二楼自助餐厅长者饭堂传来阵阵香味,老人们围桌而坐,饭堂里欢声笑语,很是热闹。通过建设长者饭堂,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就餐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连平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据悉,该饭堂于今年12月向连平县长者开放。早餐时段,长者可享受6.8元的优惠价。中晚餐按四菜一汤一饭每餐13元的标准制作,政府将为符合就餐条件的长者提供助餐补贴,经过补贴,连平县户籍60周岁至79周岁的老人可享受8元的优惠价;60周岁以上且特困供养人员、一级二级残疾人员、低保家庭、失独老人或者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的老人可享受5元的优惠价;80周岁至89周岁的老人可享受1元的优惠价;90周岁以上的老人可免费就餐。
除了县城,忠信镇官陂社区也将建立一个长者饭堂,目前正在装修阶段。该长者食堂建成后采取堂食+配餐模式,提供早中午餐,辐射忠信镇12个村居5个社区。此外,连平县充分利用好现有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社区服务机构、小区物业、餐饮企业、企事业单位、学校饭堂等设施场所资源,增加“长者饭堂”助餐配送站点,进一步扩大“长者饭堂”的覆盖面。目前绣缎镇和田源镇、隆街镇确定了“长者饭堂”的初步选址工作。今后,连平县将继续深化“长者饭堂”建设工作,有序扩大“长者饭堂”覆盖范围,实现乡镇(街道)“长者饭堂”全覆盖,稳步提升长者的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2023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河源实践中,连平县委、县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推出真招实招,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重点发力,让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描绘出一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民生福祉全景图,倾力书写出硕果累累的民生答卷。
■组稿:本报记者 方新苗 刘永菲 特约记者 黄新 通讯员 谢文仲 周其武 曾越武 黄典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