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连平县

连平县坚定不移做强特色农业,加快建设农业强县

“农”墨重彩谱新篇 沃野处处展新颜

2023-12-27 11:24:12 来源:河源日报

0f355bd9c7a3e2c7d7b19823982958c1_hyrbs1227012_001_01_s.jpg

■12月8日,连平砂糖橘首次出口。 资料图片

470ac4eb6c781b5ca60c2821f029005b_hyrbs1227012_001_02_s.jpg

■连平县元善镇内莞径三华李今年喜获丰收

9b06f64a6c208f9ea3ffb5da1f9d89d4_hyrbs1227012_001_03_s.jpg

■连平县上坪镇鹰嘴蜜桃种植基地

核心提示

50吨砂糖橘首次销往海外,开启连平农产品对外出口新篇章;8个农业项目在连平·忠信花生文化周暨农业招商活动上达成意向签约,总投资额达8.3亿元;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栽培示范基地亩产达866.54斤,提高73%……

时近岁末,佳音频传,背后是连平县积极开拓现代农业产业版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连平县紧紧围绕创建农业强县的目标任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突出乡村产业振兴,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动忠信花生、鹰嘴蜜桃、砂糖橘等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前三季度,连平县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4%。

现代农业高歌起,无限生机绽沃野。今日的连平,正铺展农业产业更兴旺、乡村面貌更迷人、农民口袋更殷实的绚丽画卷。

夯实基础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稳定增产,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连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落实党政同责要求,抓好粮食生产,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开展巩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履行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实现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双增”,确保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高产创建是推动粮食生产发展的重大举措,更是打造精致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经过专家测产,晚稻平均亩产达1114斤,已超过预定目标产量!”今年11月,在三角镇塘背村水稻百亩攻关田现场测产验收会上,测产结果一经公布,引来阵阵欢呼。

据悉,为大力推广水稻优良品种、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等示范内容,提升规模化生产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连平县在忠信镇、绣缎镇、三角镇创建了一批水稻百亩攻关田和千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根据广东省省级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百亩攻关田两季水稻亩产要达2200斤以上。

水稻测产验收专家小组通过随机抽测的方式,对三角镇塘背村水稻百亩攻关田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经测算,晚稻平均亩产达1114斤;今年上半年,百亩攻关田早稻测算平均亩产达1140斤,两季水稻亩产达到2200斤的目标。

连平县不仅水稻高产创建结硕果,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实现稳步增长。数据显示,今年,连平县粮食种植面积24.98万亩,同比增长3.44%,其中水稻种植21.36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约9.3万吨,同比增长4.53%,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加快转变。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连平县全力保障肉类、蔬菜等食物有效供给。

渔业实现稳步增长。连平拥有丰富的优质水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连平县以发展现代渔业和推进渔业绿色健康发展为方向,围绕提质增效、富裕农民目标,大力实施渔业标准化生产。今年,连平县水产养殖面积12750.4亩,预计全年渔业总产量6657吨,比去年增加304吨,同比增长4.79%;预计渔业总产值10456.41万元,可比价增长4.2%。

稳畜禽生产保供给。连平县围绕畜禽生猪保供给年度目标任务,做好生猪产能调控,推动畜牧业增效、生猪稳产保供。同时,在加强畜禽产业管理方面下功夫,今年下半年,连平县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规模养殖场通过改造提升实现稳产增产,从加强疫病防控、规范企业管理、运输流通管控、金融服务支撑等方面促进全县生猪产业高质量、高速度、集群化发展,补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标短板,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蔬菜面积和产量总体平稳上升。目前,连平县共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个,省级“菜篮子”基地4个,市级“菜篮子”基地16个,产品种类包括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有力保障了主要“菜篮子”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做强龙头 优势产业齐头并进

连平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做足“土特产”文章,培育壮大鹰嘴蜜桃、花生、黑蒜、蜜李、畜禽、丝苗米、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众星捧月、百花齐放的农业发展格局。今年以来,连平县重点做好“花生”文章、“桃李”文章,以举办“每月一主题”文旅消费活动为重要抓手,举办桃花节、蜜桃节、土特产展销会、花生节等系列活动,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齐头并进,带动一产“接二连三”。

——百年花生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高地

好山好水出好花生,花生是连平县的特色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连平县花生产业不断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创新营销方式,推动“小花生”实现产业“大振兴”。

2021年,连平县成功创建花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平县委、县政府成立专班,以“一把手工程”力度推进产业园建设,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花生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园总投资额逾2亿元,致力打造集“产、供、销、研、学”五大链条于一体的高端花生产业园。

通过创建花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县花生种植面积逐年攀升,产业相关经营主体“遍地开花”,县域总产量以及综合产值稳中向好。当前,连平县拥有以花生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近千家,全县花生种植面积7.7万亩,产量超1.7万吨,综合年产值约12亿元。

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连平县还持续在品牌塑造上下功夫,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花生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今年2月,连平县在忠信镇举办了首届花生节,以“元宵赏花灯 好事有花生”为主题,系列节庆活动让越来越多消费者认识和爱上连平花生。今年5月,连平县举办花生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正式发布连平花生区域公用品牌名称、标识和宣传口号,进一步提升了连平花生知名度、认知度。今年11月,2023年连平·忠信花生文化周启动仪式在连平县忠信镇举行,通过开展农业招商,展销“连平花生”产品,以“花生”为媒,让各类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在连平大地活力涌动。“连平花生”标识还登上广州塔,让“连平花生”成为河源市首个亮相广州塔的“县字号”农特产品,推动“连平忠信花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全国大市场。

——鹰嘴蜜桃“赚足”亿万“眼球”

今年,连平县的鹰嘴蜜桃产业也刷足了存在感,4次登上央视,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连平县是中国鹰嘴蜜桃之乡,产出的鹰嘴蜜桃果大、味甜、色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获得“岭南十大佳果”“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近年来,连平县出台了《连平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奖补实施方案》等惠农惠企政策,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利益联结模式,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切实将鹰嘴蜜桃打造成为兴业富民的特色产业。当前,连平全县鹰嘴蜜桃种植面积6.8万亩,年产值16亿元,果农户均年收入超20万元。

除了鲜果销售,连平县还通过深加工,不断延伸鹰嘴蜜桃产业链,生产了鹰嘴蜜桃酒和鹰嘴蜜桃干等深加工产品。河源市九里红酒业有限公司生产优质果酒,该公司副总经理温漫萍告诉记者,鹰嘴蜜桃酒是公司2018年研发出的白酒,年产量1000 吨左右,希望通过研发鹰嘴蜜桃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实现果品增值、农民增收。

近年来,连平县结合万亩桃园风光,以打造桃旅项目为主线,利用好“鹰嘴蜜桃”这张名片,以“桃”为媒促发展,实现了把游客、资源引进来,把产品、文化带出去,有效促进鹰嘴蜜桃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和生态旅游发展。今年2月、7月,连平县倾心打造了桃花节、蜜桃节等节庆活动,累计吸引游客百万人次。

从赏花到摘果,从卖水果到“卖”风景,在上坪镇,“看得见”的农旅资源,正源源不断变成当地群众“摸得着”的发展红利。

当前,连平县以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为目标,持续做大做强“桃”产业,牵头研究制定《连平县鹰嘴蜜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列出工作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成立了连平县鹰嘴蜜桃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从顶层规划设计、鹰嘴蜜桃扩种政策支持、产业链延伸、桃文旅产业融合等方面谋划了工作任务目标,制定《连平县鹰嘴蜜桃新扩种奖补实施方案》,推动今冬明春扩种鹰嘴蜜桃2万亩。同时,拓展“桃经济+”新业态,结合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致力将桃花山核心区打造成六大基地(广东最美婚纱摄影基地、最浪漫露营基地、最舒适徒步基地、最创意写生基地、最生动科普研学实践基地、最和谐的人和自然共生地)。

擦亮品牌 打造更多“国字号”“粤字号”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农业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连平县的雄心不只在“花生”和“桃子”。如今,连平高山绿茶、忠信火蒜、三华李、砂糖橘……一大批叫得出、喊得响的农产品成为连平农业走四方的拳头产品,成为培育壮大现代特色农业的不竭动力。

12月8日,50吨连平砂糖橘首次走出国门,销往中亚,实现了连平县农产品出口“零”的突破,这也是我市首次出口砂糖橘;在元善镇,内莞径三华李成功开拓珠三角市场,年产值超1500万元;在田源镇田西村铁皮石斛国家有机种植示范基地,上百亩铁皮石斛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超800户农户发展种植,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良药”;在三角镇石源村百亩荷塘,竞相绽放的荷花不仅扮靓乡村,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还衍生了莲藕、莲子、荷叶等产品,产品种植加工带动了村民增收,实现了产业的风景和“钱景”共赢;“九连绿”高山云雾绿茶、红茶先后获得深圳绿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

农业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市场化与产业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连平县充分利用生态优良、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等优势,扎实开展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引导扶持各类涉农企业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连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积极开展农特产品展销活动,今年组织忠信花生、黑蒜(火蒜)、大米、龟苓膏、五指毛桃鸡、陂头米粉、茶叶等60多家次土特产企业40多种农特产品参展,提升农特产品品牌和市场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当前,在连平县的特色农业版图中,共有8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1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铁皮石斛、葡萄、大米、绿茶等4个产品品牌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同时,连平县大力培育农业新型主体,通过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创建、特色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全县新型经营主体的质量、数量,并实现增收。目前,连平县有农业企业247家,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2家,农民合作社803家,家庭农场358家,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约2.86万户。

■组稿:本报记者 刘永菲 特约记者 黄新 通讯员 吴欣烨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除署名外)

    上一篇: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