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连平县

绿美连平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打造和谐共生绿美图景

2023-12-27 11:27:09 来源:河源日报

f9c45b23f0d1bb0e491e31060dd0de66_hyrbs1227013_001_01_s.jpg

■黄腹角雉已广泛栖息于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 资料图片

image.png

■白鹭等鸟儿在连平各地落脚栖息,安家育雏。 麦俊生 摄

c6268aa05589396a283ff2a0fb1f25f7_hyrbs1227013_001_03_s.jpg

■连平县全力推动上坪桃花山A级景区创建,加快林文旅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肖斌 摄

33c42d0034a7397c43cdb4a98dc3653d_hyrbs1227013_001_04_s.jpg

■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风光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核心提示

摊开连平的风景卷轴,放眼尽是“生态绿”。河滩白鹭翩跹,青山苍翠绵延,保护区绿意盎然……俯拾皆是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图景。

当下,全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绿色正成为河源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粤北重要生态屏障、新丰江重要水源地,连平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全面深化“林长制”为抓手,以“六大行动”为着力点,做好“林”“水”“产”“技”“人”五篇文章,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连平样板。

目前,连平拥有森林总面积17.0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098.9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6.98%,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一线记录 黄腹角雉、白鹇、豹猫等珍稀物种频频出没

在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在悠闲觅食;广东省省鸟白鹇摇曳着长长的尾羽游戏林间;身姿灵巧的豹猫潜伏树下,蹲守垂涎已久的猎物……近年来,随着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监测、科普宣教、资源管护等工作的有序推进,一些多年难觅踪迹的珍稀濒危重点保护物种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去年7月至今年9月,布设于黄牛石保护区内的多台红外相机已多次、多地点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的清晰影像,且雄雌性黄腹角雉及亚成体均有拍摄到。黄牛石保护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说明了保护区存在多个黄腹角雉种群,其栖息地范围较大,而这也是连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有力证明。

据悉,2002年至2022年,黄牛石保护区共开展了3次资源本底调查。目前,保护区共记录到维管植物214科787属1620余种(栽培植物72种),大型真菌22科31属52种。其中珍稀濒危野生保护植物20科37属5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8种。共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目80科223种,蝶类9科81属113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分别是黄腹角雉、穿山甲和金斑喙凤蝶,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4种。

为切实守护好这一方绿色宝藏,今年4月,连平在黄牛石保护区成立全市首个“森林法官”工作室,推动破解基层林长解决实际问题法律知识不足、护林员管护法律基础薄弱等问题。同年7月,连平“森林法官”敲响广东“第一槌”,在黄牛石保护区公开开庭审理一起非法狩猎案件,发挥“审理一案,引导一片”的巡回审判实效,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践行“两山”理论,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同时,连平在全市率先落实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探索“林业部门投保+保险公司理赔+受灾群众获益”的保险机制,补偿群众野生动物致害损失,大力营造野生动物保护良好氛围。

【谋划篇】向绿而生,擘画绿美连平新蓝图

2023年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按照省、市的部署,连平第一时间成立了绿美连平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研究制定了《绿美连平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提出实施森林质量优化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名木古树保护提升行动以及全民爱绿护绿行动等“六大行动”,对绿美连平生态建设提出目标。到2027年年底,全县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3.12万亩以上,森林抚育提升18.33万亩以上;到2035年,全县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7.63万亩以上,森林抚育提升59.7万亩以上,混交林比例达到60%以上,积极打造山水相连、城乡协同的绿美连平生态建设新格局。

与此同时,连平加快制定《连平县2023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高质量水源林)建设项目作业设计》《连平县2023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新造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连平县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方案》等多项政策文件,将目标任务细化、列出责任清单,明确“路线图”“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确保绿美连平生态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引领绿美生态建设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聚焦关键环节、层层压实责任的指挥链也同步搭建。

连平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绿美连平生态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全面落实林长制,将绿美连平生态建设纳入林长制考核和各单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同时,强化资金、技术、人才、机制等要素保障,统筹安排各类财政资金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含绿量”、发展“含金量”。

【笃行篇】向绿而行,加快实现“绿富”双赢

“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物种丰富,连平风景真好!”日前,“河源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调研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连平,在采访过程中,观察团成员忍不住拍照发圈,感叹这方秀丽山水。

在连平,目光所及的城市绿景,早已为群众所熟悉。人们在绿色的生态空间中,享受着美好宜居的生活节奏,而这也是连平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剪影。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今年以来,连平大力实施“六大行动”,推动连平“绿起来”“美起来”取得明显成效,已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任务9.92万亩,其中林分优化3.91万亩、新造林抚育2.58万亩、森林抚育3.43万亩;建设南山公园综合型示范点,已完成林分优化2664亩,森林步道两旁绿美提升2.8公里。

各镇、县直部门所负责的年度绿美任务,同样成色十足——成功创建森林城镇1个、森林乡村1个、乡村绿化美化7个和绿美红色乡村1个;完成连平县自然保护地规划和4个自然保护地的科学考察、总体规划和勘界立标工作;在大广、汕昆高速公路等围内山地营建13887亩森林景观绿化带;已建设200亩县级林长义务植树基地,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等单位表率作用,积极发动社会力量,营造全社会参与绿美连平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全县登记在册古树430株,按照“一树一牌”建立古树档案,今年已实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6株,并持续做好古树病虫害防治、抢救复壮工作。

在“绿美广东竞风华”河源赛区选拔活动中,连平晒家底、展蓝图、比发展,全面展示绿美生态建设成果,取得了全市第三名的佳绩。

绿水含金,青山有价。绿水青山既为连平的自然风光添彩,又为连平的高质量发展增添“助推器”。

今年5月,连平在全市率先启动首个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该项目总体规划30万亩,计算期40年,其中建设期8年、生产经营期32年。其中,首期规模10万亩、投资10.3亿元。经前期调研、专家论证,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特征、山林树种结构和林相特点等因素,项目(一期)树种选定闽楠、红锥、杉树等。目前,已完成元善镇留潭村林地树种采购和施工设计工作。

据介绍,国家储备林项目不仅能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还能带来可观的预期收益。接下来,连平计划在国储林中幼林抚育片区种植五指毛桃、黄精、金樱子、灵芝等林下经济作物,建设期限为5年,建设规模为2万亩,预期收入10亿元。

这是连平探索“绿富双赢”的其中一个案例。当前,连平还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森林康养、徒步露营、乡村民宿、科普研学等新业态,推动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抓好桃花山A级景区、九连山原始森林度假村、大湖蝴蝶谷森林康养等项目建设,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变为金山银山。同时,抓紧推进水经济产业园建设,拓展和延伸水资源产业链,力争两年内年产值达到5亿元。

【展望篇】向绿而兴,多措并举夯实绿色根基

高水平的生态环境,赋能连平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应如何将绿美“绣”进发展蓝图,进一步夯实绿色底色?连平已经有了部署和行动。

根据上级下达目标任务,2024年连平需完成总任务10.45万亩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其中,林分优化4.79万亩、新造林抚育2.46万亩,森林抚育3.2万亩;启动创建森林县城1个、申报建设森林乡村1个、古树抢救复壮5株;需完成县镇村绿化面积4684亩,绿化长度695公里。

为实现上述目标,连平在《绿美连平生态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按照“6+1+1”(六大行动+示范点+林业产业)总体思路,充分考虑苗木、用地、技术、资金等要素保障,提前谋划2024年绿美工作,编制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专项规划,为2024年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锚定目标,压实责任。紧盯“明年开春第一场雨开种、3月底前全面完成种植”的时间节点,县委书记、县长挂帅上阵,进一步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发挥好绿美专班牵头抓总作用,全面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好年度任务。

二是打牢基础,谋好长远。针对良种率不高的问题,连平将拿出1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培育绿化苗木,并在用地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苗圃基地,优化提升种苗质量结构,完善“订单育苗、定向供应”措施,实现良种壮苗供应数量、质量双提升,确保苗木供应充足、良种率提升。

三是加强管护,护绿增绿。严格落实“林长制”,进一步完善镇村基层森林防灭火工作机制,充实工作力量,每年拿出1400多万元财政资金,用于保障325名森林防灭火工作队员薪酬,切实提升巡山护林整体水平。切实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健全“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等机制,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持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高标准管护连平特色森林群落。

四是融合发展,“绿富”共赢。持续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林果、油茶、南药、花卉苗木等林下经济,今年扩种油茶1.1万亩,今冬明春扩种鹰嘴蜜桃2万亩,目前已基本完成备耕。加快林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三谷一缘”项目(蝴蝶谷、李花谷、峰林谷、桃花缘),其中,将桃花山打造成“六个基地”(广东最美婚纱摄影基地、最浪漫露营基地、最舒适徒步基地、最创意写生基地、最生动科普研学实践基地、最和谐的人和自然共生地),成为绿美连平生态建设的样板。

■组稿:本报记者 刘永菲 特约记者 黄新 通讯员 石士 

    上一篇:“农”墨重彩谱新篇 沃野处处展新颜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