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江东新区

江东新区

铆足干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打造“五大平台”全力培养“五大产业”

2023-09-19 15:26:07 来源:河源日报

3a015e6c3e8237e1a6e320e122a507fe_hyrbs0919012_001_01_s.jpg

■江东新区产业园内的凯中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411935c46f5589f167c1f9e626e94394_hyrbs0919012_001_02_s.jpg

■江东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

3ee354b6757035bb1f5a39b4e5efeb40_hyrbs0919012_001_03_s.jpg

■江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广东精方科技有限公司上门服务

db79a1d6df2659154f4a078e7592c1b1_hyrbs0919012_001_04_s.jpg

■企业工作人员在江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江东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按照我市打造“1+3”产业集群、“绿色崛起”工作要求,锚定打造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融湾”“融深”枢纽门户和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重要战略平台,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着力打造“五大平台”,全力培育“五大产业”,全力拼经济、拼项目、拼发展,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坚定扛起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江东责任与担当。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

做强做大主导产业

近期,江东新区招商引资工作传来喜讯,与汕头市食品安全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投资10亿元,在江东新区建设食品安全产业园。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江东新区新签约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111.7亿元。其中,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1个,总投资32.7亿元;动工项目12个,总投资37.4亿元;投产项目7个,总投资30.75亿元。预计第三季度可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个,动工项目 9个,投产项目5个。

今年上半年,江东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1亿元,同比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9% ,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6.3%。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也是绿色崛起根基所在。江东新区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上,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坚定不移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具有江东特色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

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配件和食品健康等五大主导产业,积极谋划电子商务、水经济、食品深加工等新产业,江东新区全面对接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和市“1+3”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大力推动思比电子、埃纳生医疗、凯中精密、广东精方、鸿德医疗、鸿祺电子、厚威包装、华成金属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大力推动固达机械、盛丰电子等19个在建工业项目早日投产见效;推动铂科新材料、坚宝电缆、健达通、焦点科技、元久科技等17个投产项目固投纳统和上规入库;集中精力、千方百计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优势,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实现65亿元以上,规上增加值增长8%以上。同时,加快总部经济区建设,打造电商产业园,加快推进中储粮项目食品深加工产业园建设,打造新区产业发展新优势。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江东新区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导向,全力推进30个省、市重点项目和20个区重点项目建设,想方设法破解阻碍项目建设的各种问题,力争完成年度投资44.62亿元。千方百计加快推进提前批4个专项债和3个一般债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准备实施第二批3个专项债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加快推进铂科新材二期、信大合金、宝蓝科技、弘洋共盛、诚信康等重点项目动工建设,督促前海汇桥、慈航、欣泰星科技项目早日动工建设,推进天利源华、新泰工业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工作。

另一方面,江东新区认真研究与把握中央和省、市政策导向,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的“盘子”,力促项目储备、开工、建设、投产“梯次推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今年力争新增谋划项目30个以上,计划入库10个以上,着力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招商引资方面,江东新区落实“一把手”招商机制和招商引资工作综合考评机制,充实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出台招商亮点政策,充分发挥招商公司和招商服务中心作用,形成大抓招商的工作格局,围绕“五大产业”、水经济、食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实行精准招商。

江东新区党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招商,各级各部门前往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济南、温州、深圳、吉林等共20个省市开展考察招商,在深圳和无锡分别成立招商联络办,负责收集招引线索信息、积极宣传推介江东新区投资环境和联系拜访企业,力争2023年实现在谈项目30个以上,签约引进项目25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动工项目15个以上,投产项目8个以上,上规项目5个以上。

着力推进“五大平台”建设

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紧紧抓住市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重大机遇,依托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战略,江东新区致力于把“五大平台”打造成为产业强区的主引擎和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9月12日,江东新区党委书记朱永生到江东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东扩项目建设现场调研,并召开现场推进会,就加快东扩项目建设进行再部署、再推动。

作为江东新区的“一号工程”,产业园东扩项目承载着江东新区产业发展的期待与梦想,从主要领导到基层部门都格外重视。

江东新区加速推进产业园区主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园区东扩“一号工程”建设,加大0.88平方公里东片区的征拆力度,加快工业用地挂牌出让,做好东扩区一期0.92平方公里的征拆摸底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断拉大园区框架和承载力;加快推进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征拆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完成空间融合发展区1号至4号地块的土地房屋征收任务,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并联做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工作,确保月月有新貌、季季见成效;进一步推进“五园合一”,积极盘活园区存量用地和空置厂房,大力实施用地整治提升行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资源整合和功能提升。

截至8月底,跨江融合发展项目累计完成土地测绘198户1731.73亩,已签合同并付补偿款面积1629.85亩;产业园东扩项目已测绘土地约510.2亩,签订补偿协议313亩;平整产业园东片区大坑水库及周边区域土地675亩。

另一方面,强力推进城市起步区平台建设。江东新区持续完善城市起步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推进东江东岸碧道工程、东江东路、紫金桥头片区综合开发、河紫路社区房屋改造、保利东塔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总部经济区18栋商务楼建设,出台鼓励总部经济区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通过搭建总部经济区招商平台,吸引更多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优质企业落户,实现产业、总部经济联动发展。

此外,全力推进高铁新城平台建设。江东新区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加快调优高铁新城控规,盘活现有工业项目,研究出台支持工业企业生产政策,统筹考虑好企业近期办证、报建等增资扩产及远期外迁等问题,做好近远期工业企业发展规划。推动赣深高铁河源东站周边环境打造,推进华南城桥南商业综合体、江雅柏悦湾小区等项目建设;吸引更多资金流、物流、人流等要素聚集,大力发展与高铁匹配的现代服务业和康养旅游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江东新区、河源国家高新区制造业有机融合。

聚力打造临江、古竹圩镇两个平台建设。江东新区推动临江镇发展成为交通枢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等工业重镇,推动古竹镇发展成为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乡村旅游等荔香小镇。积极构建乡村振兴产业平台,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积极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临江、古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实施“五个一”服务企业机制

做企业发展的“贴心人”和“店小二”

今年6月,江东新区召开2023年“五个一”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座谈会,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卡点、堵点问题,促进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结合实际谈感受、讲诉求、提建议,畅所欲言,会上还举行了“五个一”领导挂钩服务企业承诺书及公示牌发放仪式,体现江东新区服务企业的真诚与决心。朱永生在座谈会上表示,江东新区将认真落实好“五个一”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工作机制,认真履行服务承诺,坚持当好企业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做到服务企业制度化、规范化、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五个一”领导挂钩服务企业,指一家企业由一个领导挂钩、一个部门一把手负责、一个联络员(企业服务专员)专门联系、一个方案专门服务的方式。江东新区各挂钩领导按挂钩联系企业安排,主动加强与挂钩企业的沟通,时刻关注企业(项目)的进展情况,保持沟通顺畅,积极做好服务工作,每月至少1次带队深入挂钩企业调研,牵头解决问题,协调政策落实,为挂钩企业排忧解难,提振挂钩企业信心。

《江东新区“五个一”服务企业工作机制(试行)》提出,将建立健全问题收集“建账编号”、问题解决“督导挂号”、问题反馈“跟踪销号”的“三位一体”运行体系,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持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效率。

此外,江东新区还优化便民利企服务新模式,加快推动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按照“系统全覆盖、服务全方位、管理实景化、数据可视化”的思路,实施新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线上平台建设,实现对新区重点投资项目的全方位跟踪和多维立体服务管理。设立涉企服务专区,强化部门协同、整体联动和机制建设,实现所有涉企服务事项线下“一窗”综合受理,推动政务服务环境更加便民、优质。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颗粒化梳理成果应用,实现新区56个高频常办事项的“全市通办”服务,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下沉,推进镇(街)政务服务中心环境便民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建设。

■组稿: 本报记者 张平 特约记者 廖志良 通讯员 陈敏

■摄影:本报记者 肖斌 杨坚

    上一篇:江东新区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开设赌场案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