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和平发挥“五大优势‘立足’六大产业”诚邀凤凰来
■赣深高铁和平北站 朱灯塔 摄
■位于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和平县图书馆、文化馆。邓金炼 摄
■和平县城 和平县工商信局供图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平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发挥区位、资源、生态、平台、政策等“五大优势”,立足钢铁、腐竹、水饮料及食品、新材料、新医药、可穿戴饰品等“六大产业”,坚持制造业当家,围绕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超前谋划、深挖潜力、优化配套,大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不断强化平台载体建设,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力推动和平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和平县委、县政府全力拼经济、优服务、解难题,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全县工业企业总体保持较好运行,企业减产面持续收窄。2023年1到7月,和平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9.6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9亿元,同比增长16.5%;完成工业投资16.9亿元,同比增长66.9%,其中技改投资4.3亿元,同比增长273.6%。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谱写新篇。和平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大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力度,以发展的累累硕果,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发挥“五大优势”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优势①:区位优
1518年,王阳明上奏,移司设县,建县之所,地名和平,以地名县,以为得宜,以此百姓永享太平之乐。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跨越五百多年的时光隧道,圣贤之言,穿越绵延的东江水域,凝结成一块客家璞玉,“和平”便由此诞生。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地处粤赣交界,为纯客家地区、原中央苏区县,是东江流域文化的发祥地和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平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南连粤港澳大湾区,北接长江经济带,东承粤东和海西经济区,西启大西南和东盟地区,是内陆连接“双区”的便捷通道,“双区”进入内陆的枢纽门户。京九铁路、粤赣高速公路、赣深高铁纵贯南北。赣深高铁和平站至深圳北站约1小时车程,和平县已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活休闲的后花园,广东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的窗口。
优势②:资源优
和平素有“非金属矿产之乡”美誉,探明矿产资源9类30多种,储量千万吨以上的有稀土、高岭土、石灰石、黑曜岩等,具有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主要有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高岭土、萤石矿、白云岩、石灰石、膨润土、黑曜岩、铀矿、地下热水等;和平有“中国温泉之乡”之称,全县有10处温泉,共42个泉眼,常年喷涌水量超过250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热水、贝墩、大坝、公白等7个镇;和平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四季分明,气候优良,雨量充沛,生态优美,造就了和平优势农业产业,有特产103种,其中腐竹、猕猴桃、丝苗米、百香果、油茶、茶叶远近闻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
优势③:生态优
和平是东江流域的源头区域,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拥有黄石坳省级自然保护区,河源市黎明市级自然保护区,和平县河明亮等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仙女石等7个森林公园以及黄蜂斗等3个湿地公园;和平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县域内森林面积259.37万亩,毛竹面积16.2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56.15万亩,森林蓄积量1114.05万立方米,自然保护地面积67.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44%,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以上。正在规划开发的水经济产业园地处和平九连山脉自然生态林海拔300多米的奶头山下,规划面积达10万平方米,水质清澈透明,口感清甜,含有偏硅酸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低钠、低矿化度含偏硅酸型天然山泉水。
优势④:平台优
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分为“一园三区”,2007年获评省级产业转移园,是产城融合示范园区,商业、金融、酒店、学校、医院、文化休闲等配套设施齐全,有企业孵化、物流、科技创新等服务平台,四大国有银行在园区均有网点,涵盖从幼儿园到初中阶段的教育资源,县妇幼保健院新院落户园区,有3家大型商场超市,还建设有环保设施工业污水处理厂、电镀污水处理车间各1座,华润燃气供气覆盖整个园区,是“城园互动”“产城融合”的代表性园区。目前,园区现有储备工业用地900亩,可租用厂房7万多平方米,同时,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北扩工程正积极推进,可新增工业用地约1200亩。
优势⑤:政策优
和平县致力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同等水平营商环境,实行县领导挂钩企业、首席服务官、代办员制度,实现一站式服务。企业在和平投资,可在购地、建厂、厂房租赁、购置设备、科技创新、上市上规、财税、人才等方面获得支持,同时享受原中央苏区、生态发展区及珠三角地区的优惠政策。
立足“六大产业” 踔厉奋发启新程
目前,和平县落户企业18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涵盖电子信息、钟表制造、钢铁、制药、建材、农产品(食品)加工、服装纺织、橡胶和塑料产业等行业,基本形成以现代轻工纺织、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新材料、新医药等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中规模最大的产业为钢铁产业,主要企业为粤深钢实业有限公司;第二大产业为新材料产业,主要企业有金龙矿业、长丰环保、图志科技、恒大塑料等27家企业;第三大产业为可穿戴饰品企业,该产业有32家企业。此外,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平县布局建设了可穿戴饰品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循环可再生大坝产业聚集区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特色产业布局,聚力打造钢铁、腐竹、水饮料及食品、新材料、新医药、可穿戴饰品“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
产业①:钢铁产业
和平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障粤深钢实业有限公司稳产达产,推动该公司产能转换。同时,加快推动宝武韶钢粤深钢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高铁新材料绿色智能基地,整合投资者、设备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专业化运营商的相应服务,构建一个共享的钢铁生态圈。
产业②:腐竹产业
依托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平县大力推动腐竹产业聚集,重点打造“一中心、两区、三基地”。目前,位于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腐竹科技创新中心、位于合水镇彰洞村的腐竹产业园三产融合发展区、位于贝墩镇三多村的腐竹精深加工区已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腐竹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腐竹主导产业进一步聚集。
产业③:水饮料及食品产业
依托优异的自然禀赋和生态优势,和平县全力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着眼于食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省级腐竹产业园、省级猕猴桃产业园、和平县肉联厂、和盛食品集团农牧生态循环产业一体化项目建设,依托聪明人集团、万家香、东森堂等重点企业,探索发展绿色农业和食品原料综合利用,推动食品产业向规模化、优质化、营养化、方便化、保健化方向发展。同时,依托优质水资源及猕猴桃、百香果等优质农特产品,推动聪明人、东森堂等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出多元化绿色高档精制果汁饮料产品。此外,加速升级改造明泉科技、黎水食品等本土水产业企业,大力推动水产品深加工发展,大力发展本地瓶(罐)装饮用水产业,努力打造优质饮用水品牌,致力推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推动一产向二产转化。
产业④:新材料产业
和平县加快大坝产业集聚区塑料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瞄准特种功能纤维材料、稀土材料产业,加快培育竞争优势,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以大项目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深圳市长丰环保新材料和平基地建设进度,着力打造水性环保涂料基地,做大做强做优塑料化工产业。大力培育园区金龙高岭土高新材料、长丰环保新材料、保特新材料、瑞祥科技、图志科技等龙头企业,引导园区内企业向精细化工、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型。大力推动新引入居美新材、三恩包装、华胜塑料、创安顺交通设备等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动工、早日投产,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添砖加瓦。
产业⑤:新医药产业
依托现有的和平药业、君乐药业与弘顺医疗等生产企业,和平县构建创新引领平台,推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和平药业现有厂区搬迁入园工作,该企业预计明年6月底前完成搬迁并投产,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中草药规范化生产,加强与周边地区实体平台合作,充分利用和平药业传统优势作用,打造和平县中医药合作小镇,建设现代化制药生产基地,其年产值每年可递增40%,到2027年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推动君乐药业从合作代加工向自主生产转变,强化平台建设,拓宽市场渠道,提升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和平药业、君乐药业等龙头医药企业的带动作用,以标准化种植为抓手,着力培育优势南药品种,加快南药种植、深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市场流通平台建设,引进大中型医药生产企业,不断延伸南药产业链,积极争取国药启宣、和德福生物等企业落户和平。打造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紧扣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统筹一、二、三产业,打造集种植、加工、贸易、科研、服务于一体的高端中药材产业集群和专业园区。
产业⑥:可穿戴饰品产业
和平县以打造“钟表之城”为行动指南,加快对接珠三角地区的钟表产业和创新资源,建立常态化招商推介机制,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钟表配件、成品表企业抱团发展,构建根植于和平县本地的优势钟表产业集群。同时,大力推动总投资10亿元的可穿戴饰品产业园项目建设,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共三栋,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于去年12月动工,目前已完成一期总工程量的35%,预计明年底可投入试运营,计划引进企业15家,预计年产值2亿元,年创税收0.6亿元,吸纳劳动力2000人。
深化产业共建 共谋发展大局
自1998年以来,深圳市福田区携手和平县发扬“特区+苏区”精神,开展全面对口帮扶工作。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是福和两地产业协作结晶,是和平县产业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主战场,也是市委赋予和平打造“产城融合、城园互动”和平样板的基础所在。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优都凝聚着福田区的心血。
今年以来,和平县积极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重大机遇以及省推进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福田区对口帮扶等机遇,认真学习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先进发展经验,挂牌成立和平(深圳)制造业企业创新中心和“人才双向飞地”,开启“双向飞地”发展新模式,与“双区”联系更加高效便捷。
7月20日,深圳市福田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率队到和平县调研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福田区将聚焦“当地所需”、发挥“福田所能”,围绕今年确定的各项工作要点狠抓落地落实,加快推动福田拓展纵深,助力和平“融湾”“融深”,续写新时代“山海情”。和平县将继续把握福田区对口帮扶的机遇,进一步完善联动配合机制,激情担当、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拓平台、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加强沟通协作,深化产业共建,共谋高质量发展大局。
■组稿: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江逸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