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共谋共赢共享高质量发展

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东源诚邀四方客商来投资兴业、观光休闲

2023-09-19 11:56:48 来源:河源日报

ecd1d553d6988a7ba29f5f3326e033b5_hyrbs0919006_001_01_s.jpg

■广东汇先丰农牧有限公司鲜鸡宰杀车间,日供香港1.5万只冰鲜鸡。本报记者 杨坚 摄

6fff4a95943df3fbcc38cd30a03cfb80_hyrbs0919006_001_02_s.jpg

■5月31日,东瑞肉食屠宰加工项目在东源县食品加工(预制菜)产业园(一期)竣工投产。本报记者 杨坚 摄

5a0daaed66cab060b38745fcd9838161_hyrbs0919006_001_03_s.jpg

■万绿湖先后获评“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 ”等荣誉称号。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成效篇

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今年5月31日,由河源市东瑞股份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下称东瑞公司)投资2亿元兴建的东瑞肉食屠宰加工项目在东源县食品加工(预制菜)产业园(一期)竣工投产,成为该产业园首家投产企业。

据悉,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按照屠宰加工行业最高标准5A级规划,建设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猪屠宰生产线、肉制品生产线和检验检疫、办公宿舍、污水处理厂(日处理1000立方米)等配套设施,打造一个空间结构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现代节能高效的生猪屠宰及肉制品生产基地,是目前河源市最大的标准化生猪屠宰基地,预计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年产值达20亿元。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设肉品深加工车间和中央厨房车间。

东瑞公司是河源市首家在主板上市的农业企业,是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延伸生猪屠宰和肉制品深加工产业链而投资的全资子公司。目前,该公司与深圳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年出栏不低于100万头的规模向深圳市供应生猪及猪类肉制品,将打造成为河源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优质猪肉加工产品供应基地。

东源日照时间长、雨水充沛,处处绿意盎然,同西双版纳、鼎湖山一起被称为北回归线“沙漠腰带的东三奇”,是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被省划定为“生态发展区”,空气质量常年维持在国家一二级标准,是广东省唯一没有下过酸雨的地区。境内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新丰江水库(万绿湖)为香港、深圳、东莞、惠州等大湾区城市近5000万居民提供优质水源保障,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内,先后获评“中国天然氧吧”“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 ”等称号,具备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空气质量和物产资源。

规划建设东源县食品加工(预制菜)产业园是东源县委、县政府围绕市“6+5”战略性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和“打造百亿级水经济、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加快构建“3+2+N”产业集群升级版的生动实践与行动体现。目前,产业园区已落户有元渔夫预制菜、东瑞预制菜等项目。

经过接续努力,东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有正能量扩建年产25万吨天然饮用水生产线(计划总投资3亿元,建设36000BPR饮用天然水500ML和2000BPH饮用天然水5L的生产线各1条,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霸王花食品二期工程(总投资3亿元,规划建设8条智能化生产线,总设计产能8万吨,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15亿元、年税收约6000万元)、品冠园休闲食品饮料(计划总投资约6.2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可达8亿元,年税收约2500万元)、东瑞肉类食品、汇先丰乳鸽加工基地等一批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项目。

据统计,截至目前,东源全县有水饮料产业企业1家,规上食品产业企业6家[河源米粉(米面)加工企业3家、饲料生产企业2家、冰鲜鸡加工企业1家]。

目标篇

打造“3+2+N”产业集群升级版

拼经济、抓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东源今年工作的总基调。当前,东源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项目为王”,聚焦市“6+5”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全力以赴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东源大地发展的“实景画”,奋力推动东源又快又稳发展、当好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主力军。

绿美东源,活力无限,商机无限。目前,东源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越良好的产业平台、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和厚积薄发的发展优势正释放出强大的“虹吸效应”,成为四方客商选择的生态净土、休闲乐土、投资热土和创业沃土。东源诚邀四方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共享绿水青山、共赢合作发展、共创美好未来,加快打造“3+2+N” (3是指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水饮料及食品产业;2是指现代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业;N是指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产业集群升级版。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东源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强化政策支持,整合要素资源、加强金融支持,当好项目的“首席服务员”和“金牌店小二”,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让广大企业在东源这片热土上投资放心、经营安心、发展顺心。

区位优越 交通便利 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

东源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区位优越,是大湾区向北出省和向粤东方向的主要通道,交通四通八达,京九铁路、粤赣高速、河梅高速、汕昆高速、河惠莞高速等多条全国性交通大动脉贯穿东源全境,距离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深圳均约200公里,一大批交通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或谋划实施,广汕高铁、杭广高铁将陆续建成通车。

特别是纵贯东源5个乡镇、在黄田镇设立河源北站的赣深高铁于2021年10月建成通车,结束了东源不通高铁的历史,让东源人民在家门口圆了“高铁梦”,让东源深度融入了大湾区1小时的交通圈、经济圈与生活圈,实现与大湾区发展同频共振,迈入“高铁经济”新时代。

生态优美 物产丰富 大湾区“六子”供应基地

东源区域总面积407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万,辖21个乡镇,森林覆盖率达70.48%,是广东省地域面积第二大的县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物产丰富,历来是广东省粮食主产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东源有30万亩良田,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是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正在申报创建的国家级农高区灯塔盆地的核心区就在东源;全县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农业龙头企业150家(国家级4家、省级30家),蔬菜水果品种齐全、鲜禽生猪供应充足,能够满足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的原材料供应。有广东省农科院东源农业发展促进中心等系列创新平台,引进了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团队。目前,东源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分类发展,致力打造成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水缸子”。

政策优惠 服务优质 大湾区同等水平营商环境

东源有相对便宜的用地、用水、用电、用工等成本优势,在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现代物流等各个投资领域,出台了上规上限奖励、盘活利用低效用地、激发老企业新活力、工业项目建设奖励、技术改造、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及融资上市、贷款贴息、人才发展、科技创新等“一揽子”优惠政策,涵盖了从项目落地到投产达产全过程,累计设立惠企奖补项目20余个,全力扶持企业发展。

东源实行招商项目“一事一议”制度,建立招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业项目首席服务员制度,实行县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机制,全力当好企业的“联络员、服务员、导航员、破解员、辅导员”,全程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提供“一对一、全方位、全过程、零距离”的专业服务,让项目招得进、落得下、发展好;实行服务企业“二十条”“十不准”“十必须”,为服务企业工作立规矩划红线和保驾护航,努力打造与大湾区深度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

产业平台 扩容提质 园区三期开发建设

河源东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9年12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河源东源高新区)自开发以来,在深圳市盐田区的倾情倾力帮扶下,积极探索“产业园区+主题产业园”发展模式推动园区提质增效,相继在园内创办了智能制造集聚区、深圳盐田(东源)共建现代物流园和东源县新材料产业园,园区建设、项目招商、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实现齐头并进。园区6次获评“省级优秀园区”、连续3年获评“省环保优秀园区”。目前,共有入园企业252家(其中已投产192家),规上企业6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上市企业1家,以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河源东源高新区于2022年启动园区三期开发建设,总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1亿元,其中启动区面积1.26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4.8亿元;自启动区开发建设以来,东源县以园区工作专班为抓手,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园区配套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持续提升,为入园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深圳盐田(东源)共建现代物流园。由盐田区和东源县共同建设经营,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首期建设1805亩、计划投资7.5亿元。目前,园区已引进物流项目28个,总投资56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实现143亿元以上、年税收可实现4亿元以上。

——东源县新材料产业园。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总投资6.1亿元。目前,已引进晟源永磁、惠集、英吉瑞等14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45.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7.3亿元以上、年税收2.76亿元以上。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杨坚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薛宇航 彭冰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