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高新区

河源国家高新区

全力以赴拼经济、拼项目、拼发展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做厚制造业家当

2023-09-19 15:20:16 来源:河源日报

d31f3ec7f4e942dc2566d8483d789576_hyrbs0919009_001_01_s.jpg

■河源国家高新区今年全力以赴拼经济,拼出高质量、拼出加速度、拼出好业绩,交出一份令人鼓舞的高新区答卷。

c925bba6588c1c9b85c1f3fb38386f5b_hyrbs0919009_001_02_s.jpg

■河源国家高新区机械与模具企业迎来新的生力军,总投资10亿元的乔丰科技项目首期投产。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按照我市打造“1+3”产业集群、“绿色崛起”工作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打造攻坚年、主平台申报建设攻坚年、产业空间拓展突破年、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年”四个年活动,大力开展“产业集群能级提升、招商引资全年攻势、省级主平台申报建设、产业空间突破、项目建设提速、创新人才协同发力、国企改革、产业环境提升”八大攻坚战行动,全力拼经济、拼项目、拼发展。

9月19日,在河源市2023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仪式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招商推介会上,河源国家高新区将签约项目13个,计划投资总额52.1亿元,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75.4亿元。

项目为王快动工。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35个项目动工建设,总投资109.65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23.4亿元。以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项目为代表,涵盖全国龙头水生产企业、水设备、及水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等各项目类型。

企业投产添动力。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28个项目先后投产,总投资约75亿元,2023年预计实现产值18.5亿元。其中,京泉华项目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禾望电气项目预计实现年产值5亿元,为产业规模扩大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前8个月,河源国家高新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1.5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0家,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额75.2%。河源国家高新区拼出高质量、拼出加速度、拼出好业绩,实现经济平稳向好发展,经济发展韧性更强、后劲更大,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令人鼓舞的高新区答卷。

以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仪式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招商推介会的举行为契机,在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河源国家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争分夺秒拼项目、加压奋进拼经济、攻坚克难拼发展,力争圆满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强经济

提升产业能级 做厚制造业家当

今年,河源国家高新区擂响打好产业能级提升攻坚战的战鼓,加快推进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建设,产业集群打造取得扎实成效。今年以来,快裕达新材料、紫泉饮料等35个投资额5000万以上重大项目实现新动工;新投产项目28个,合同总投资额约75亿元,预计可新增产值18.5亿元,其中卓翼科技、今麦郎、禾望电气、京泉华、华益盛等新投产企业,生产走上正轨,为产值增长作出贡献,成为新动能、新支柱,展现勃勃生机活力。

电子信息产业新赛道开拓,呈现产业新动力。今年前8个月,河源国家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42.8亿元。

河源国家高新区围绕中兴通讯、卓翼科技、西可通信、中光电通讯、美晨通讯等现有龙头企业引进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不仅如此,高新区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将能源电子作为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新赛道,并且成功引进了以禾望、京泉华、麦格米特等3家A股上市公司为代表的能源电子龙头,并加快推动能源电子头部企业麦格米特三期、能源电子产业上下游项目及皓吉达等细分领域高成长项目签约落地。

作为新落户河源国家高新区的电子信息新能源赛道的龙头企业,今年,河源市京泉华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已成功申报上规企业,今年有望完成产值10亿元,未来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0亿元以上。其母公司京泉华科技公司是一家集电源开关、磁性元器件、特种变压器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磁性元器件和电源行业具有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生产制造供应商,特别是在电子变压器细分市场领域排名国内第一。

河源市禾望电气有限公司也是河源国家高新区的新投产企业之一,今年预计实现年产值5亿元。禾望电气项目由深交所上市公司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后者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电控系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了国内新能源领域领先的电力电子企业。

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龙头聚集,产业链加快配套。今年前8个月,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5.2亿元,同比增长27.5%。

河源国家高新区在聚集了农夫山泉、今麦郎、百家鲜、饭饭得等水饮料及食品企业的基础上,加快水经济产业园发展布局,建立了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招商地图和招商目标企业库,着重围绕知名食品饮料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新引进了紫泉饮料、白象食品等龙头企业,水经济产业孵化基地引入首批相关产业项目。

机械与模具产业聚焦汽车模具领域,标杆企业陆续投产。河源国家高新区聚集了龙记、华益盛、金三维等一批国内重点骨干模具企业、模具龙头企业。今年6月,乔丰科技河源项目首期工程建成试产,将原来在河源国家高新区租赁厂房的设备和生产线全部搬迁过来,并开始承接部分深圳公司的订单和产能。乔丰科技实业(深圳)有限公司选择在河源国家高新区投资落户,总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该企业是我国领先的塑胶和模具制造商之一,主营产品汽车前装面板占到国内将近20%的市场份额,在精密制造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奔驰、宝马、大众、丰田、日产、马自达等汽车品牌提供产品服务。

为推动模具产业加快聚集成链成群,河源国家高新区举行模具企业产业链招商推介活动,吸引以华益盛模具公司上下游配套商为代表的模具行业考察团到园区考察交流,同时加强与各地模具行业协会组织等交流、考察、合作的频率与力度,推动广大模具企业、产业链配套商在高新区抱团发展、就近配套、形成合力,凝聚更强的行业竞争力,积极为打造百亿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推动河源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

拓空间

推动跨江融合发展 打造高质量产业空间

产业空间如何拓展?河源国家高新区今年全力以赴破题,掀起产业空间拓展攻坚战,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好平台、打开新天地。

一是跨江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要素保障专班的大力支持下,河源国家高新区积极推进跨江融合发展各项工作,在立项、控规编制、扩园、资金、用林、用地、土地平整等工作上取得突破进展,争取获得首期用地指标,加快交付首批用地,提升产业空间接纳能力。

在产业项目引进方面,河源国家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方向,从上市公司、行业百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中筛选重点招商企业,加快汽车模具、新一代电子信息及新材料产业项目落地。目前,已同步谋划推进招商工作,密切对接国内知名运营企业,积极储备跨江产业园起步区项目,计划布局首期400亩用地的汽车模具冲压产业园,引进汽车模具抱团项目,已有中泰模具等8家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协议。

二是土地整治提升加快推进。作为拓展产业空间的抓手之一,河源国家高新区加快推进土地整治提升,加大力度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通过综合施策、创新手段、大力攻坚,第二年度已完成整治提升用地1570亩,其中金常盛、依苏米、高新物流公司项目用地等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完成用地提效;台和、东益文具、悦斯莱特、豪劲等十余个项目用地通过增加投资、加建厂房的方式,完成用地提升448亩。

河源国家高新区通过产业用地整治提升进行“腾笼换鸟”,为企业腾出发展新空间。广东星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原有的闲置厂房并重新规划改建扩建,是河源国家高新区以招商盘活闲置厂房、实现空间拓展的成功实践。该企业总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主要研发生产销售智能自动化设备、物联网设备、新能源锂电池及钠电池、消费电子等产品,目前已顺利实现投产。

三是重大产业平台加快建设。在腾空间的同时,河源国家高新区还在打造产业平台上下足功夫,高标准建设一个个聚集优质资源要素的产业载体,为落户企业提供够用、好用、合用的生产空间。

今年以来,高新区着力推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全面建成后将提供50万平方米的高质量产业空间,以大平台引进大企业、好项目,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制造业。着力推进水经济产业园孵化基地建设,聚力于为水饮料及食品企业提供生产厂房、研发办公楼及孵化器等服务配套,进行产业全链条孵化;同时,依托中储粮项目谋划建设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努力推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规模再突破。着力加快模具加工中心首期厂房建设,推动普特、佳发鼎盛等注塑模具项目通过购买定制厂房方式落户,打造“高效集约用地”,实施“先租后售、可租可售、租售并重”模式标准化厂房建设开发,推动产业用地高水平产出。

优服务

提升产业发展环境 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河源国家高新区全面优化企业服务,大力提升产业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和人才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加快项目动工投产。河源国家高新区实行每周项目会商督办制度,进一步强化落户动工、在建竣工、在产企业三个服务专班高效运作和要素保障落地落实,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审批、用地、用能等相关问题,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加速项目动工和投产速度。目前,河源国家高新区正加快紫泉饮料、农夫山泉三期、白象食品等项目的动工建设,推动龙亿达、金三维、博锐特等一批在建项目转投产、上规。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新动工项目35个,新投产项目28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省、市重点项目预计完成年度投资额75.2%。

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河源国家高新区实施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开设企业诉求小程序平台,建立企业诉求大、中、小闭环管理解决机制,开展“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座谈会,更加迅速地协调和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类问题,如招工、融资、入学、就医、配套等涉企问题,系统解决“停车难”等员工群众关切实事,助力企业加速上规、达产、满产和扩产,提高员工群众的工作生活幸福感,实现高质量发展。自去年开设企业诉求小程序平台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收到并办结在产企业提出的诉求事项297项,涵盖了交通出行安全、员工子女入学、招工用工、行政审批事项、工程建设、惠企政策咨询、融资贷款等热点诉求。通过小程序,企业能够快速、方便地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提高了诉求处理的效率,也挺高了企业对高新区企业服务的认可度、满意度。

提升人才吸引力。河源国家高新区全面加强人才服务和完善人才政策,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人才培训力度、提供创业扶持和创新资源支持等举措,为园区的创新人才、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搭建平台。同时,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走出一条“产业+人才”融合发展的新道路,着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制造业人才集聚地。

完善服务配套。河源国家高新区通过完善服务配套,持续推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扶持大型骨干企业发展、支持股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创业扶持、技术培训、融资服务等,进一步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今年前8个月,高新区推动32家企业融资7.5亿元,组织50家企业申报省级技术改造、主平台有序转移、梯度培育等政策,为新建工业企业购买6项免费服务101宗,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便利,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高新区也不断完善园区的城市硬件配套设施。滨水公园、江滩公园、白鹭岛公园等场所成为网红打卡点,商务会议中心、邻里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体育综合体、图书馆今年内可完工交付。

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河源国家高新区纵深推进数字政府、“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深化数字政府和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实行工作日“中午不停歇”服务,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高频办理的事项压缩至1个工作日,3个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河源国家高新区吸引了更多的优质项目和投资,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组稿:本报记者 邓燕琴 特约记者 聂燕民 李晓 张立 通讯员 罗珊 黄莹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