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湾入圈 逐梦未来
和平推动“发展之树”蔚然成林
■深和中心,位于和平福和产业转移园。
■赣深高铁和平北站
核心提示
从粤赣古道到赣深高铁,从阳明古郡到京港高速铁路、粤赣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南下入粤第一县,地处东江上游的和平县,正从“联络闽广,带控龙南、安远,要害之地”,蜕变为融湾入圈,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
一直以来,和平县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紧扣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绿美和平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持续以“融湾”“融深”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开创又稳又好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篇章。
【产业】山海相牵结硕果
推进产业协作一条链
“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发展,需要走自动化之路。”在和平县南粤福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谢进斌表示,油茶深加工一体化设备实现了茶籽粉碎、自动蒸麸、自动做饼,既保持了传统榨油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能更好地把控茶油品质。产业的转型升级,来自先进技术对和平本土产业的赋能提效。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和平县之间,一条以产业为纽带的“黄金通道”正在打造。
随着福和产业园北扩工程和大坝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平台建设取得成效,工业园区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以钟表、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为主导,同时发展新能源、新食品、新材料、新医药的产业格局。
和平县积极推动粤深钢、长盛电机、冠华精密模具等龙头企业稳产增产,同时高岭土高新材料产业园、聚基新建材、长丰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也在加快推进。此外,鼓励威创达、盈讯电子、和平药业等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提档升级。建设钢铁、腐竹、食品饮料、新材料、新医药、可穿戴饰品等“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和平猕猴桃、百香果、丝苗米、茶叶、油茶、黄豆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不断扩面增效,腐竹产业园建成试产,丝苗米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猕猴桃、腐竹、丝苗米和油茶(跨县集群)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建设提质增效。
随着和平“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基本完善,印象新天地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林寨古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打造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醉美客乡·绿色和平”,“六大服务业”培育成效初显,也吸引了更多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
人流量带来商业流量,最终推动企业“流量”变“留量”。为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和平(深圳)制造业企业创新中心于4月正式揭牌成立,实现了以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标志的“单向飞地”向“双向飞地”的转变。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外出招商,共赴3省10市开展招商引资46次,拜访企业和商协会75家;招商小分队累计外出开展招商引资72次,对接企业和商协会122家,涵盖新能源、电子和设备制造、光电半导体、地产、新型电池、绿色食品饮料、纺织、包装、生物制药等行业;成功举办春季、秋季经贸活动,新签约工业项目22个,已引进超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13个,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
【交通】交通先行 提供支撑 推进互联互通一张网
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是河源的重要交通枢纽,高铁的开通,更是给和平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高铁时代”开启两周年,沿线城市特别是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串联,不仅影响着和平人的出行方式,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位于和平县阳明镇东北部的均联村的粤赣高铁和平北站,驱车右转,一路沿着大环城公路和福和大道向前,仅仅15分钟车程就能到达和平“印象新天地”商业综合体。这是一个集购物中心、酒店、商业步行街、住宅为一体的综合体项目,于今年9月26日开业,是和平地区体量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城市综合体,占地面积25069平方米,拥有停车位约1000个。和平县内的交通区位优势,让一张互联互通的生活网络呼之欲出。
随着内联外通交通网络加快完善,国道238线鸭塘至兴隆中桥段改建工程、省道253线热水至青州段改建工程、省道512线林寨兴井至合水良排段、大环城二期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和平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同时,和平“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县域内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不断畅通,对外通达水平不断提高。
【机制】整合协作资源 推进机制融合一核心
4月23日,和平(深圳)制造业企业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意味着以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标志的“单向飞地”向“双向飞地”转变,深和产业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将凝聚起携手同行的强大合力,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助推更多项目落地见效。“双向飞地”机制的落地,其背后是和平推进机制融合所做出的努力。
制度焕新施雨露,发展之树蔚成林。为推进机制融合这一核心,和平县有序出台了《和平县工业园落实河源市关于低效用地、闲置用地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的实施细则》《和平县工业园管委会关于加快园区低效用地、闲置用地专项招商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用政策保底的方式助力园区用地整治提升工作;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大力开展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挖掘园区用地存量,和平县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第二年度完成811.33亩,第二年度任务完成率122.9%,总任务完成1700.66亩,总任务完成率85.8%,第三年度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正在有序推进,为和平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用地保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174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920项实现“免证办”,899项进驻综窗“一门式”受理,“粤智助”自助机实现镇村全覆盖。
同时,和平县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完成县国资公司事改企和4家县属国企改制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制试点工作;构建产学研协作模式,6月和平县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和平县“人才双向飞地”,进一步搭建起高校、政府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桥梁。
【生态】彰显绿美本色 推进生态共治一盘棋
和平县坚守生态之“本”,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其中:2023年完成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25万亩(林分优化3.92万亩、新造林抚育2.03万亩、森林抚育2.3万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露天焚烧、露天烧烤网格化监管,深入开展工业炉窑和锅炉污染综合治理,加大对储油库、加油站和企业自备油库等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力度,其中粤深钢持续开展VOCs治理升级改造,协同减排VOCs、氮氧化物,防控臭氧、颗粒物污染,巩固和平县空气质量各项指标持续达优。
【民生】积极融入“幸福圈” 推进民生共享一体化
和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教育发展事业日益壮大。9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及附属工程完成建设,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增强;学前教育“5080”攻坚行动成果更加巩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教研教改工作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日益提升。近年来,和平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各项工作深入有序开展。和平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和平县人民医院传染楼扩建项目已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综合楼(二期)扩建项目、县疾控中心新建实验大楼、县妇幼保健院发热诊室、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和精神病专科医院建设有序开展,医疗保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同时,和平县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积极组织搭建企业供需平台及线上、线下招聘会,扎实推进“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工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参保扩面工作稳步推进,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医保智能化、便民化持续推进。
【亮点】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医共体为群众健康护航
近年来,和平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突破。始终坚持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总要求,积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试先行、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的新格局。
和平县医共体围绕“统一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打造管理共同体;围绕“共建共享”,明确建设路径,搭建服务共同体;围绕“服务同质”,统筹人才资源,建设责任共同体;围绕“评价共效”,形成长效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通过资源整合、资源下沉,打造县级强,辐射带动县域强,有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目标。牵头医院2019年成为首批达到国家县级综合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县级医院之一,并于2021年顺利通过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Ⅲ级、Ⅳ级手术占比由21.51%上升到62.61%,收治病种数量由916种上升到1396种,开展关键诊疗技术由65种上升到207种,帮扶基层分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数量37项;基层Ⅰ级、Ⅱ级手术实现零的突破,完成各类创伤手术350余台。
【蓝图】以产业为牵引 促进“融湾”“融深”纵深推进
接下来,和平将聚力抓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钢铁、可穿戴饰品、现代农业与食品饮料三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加快推动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3.16平方公里、大坝工业区扩园1.28平方公里,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可穿戴饰品产业园、先进材料产业园等平台建设。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和平将全面提升猕猴桃、腐竹、丝苗米、油茶(跨县集群)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打造以腐竹、丝苗米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聚力抢抓机遇,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重点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绿美和平生态建设等领域,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领域推出更多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在招商引资方面,和平将持续以“融湾”“融深”为牵引,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加强以商引商、以链引商、联合招商,聚焦“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引进一批强链扩链型、集群配套型、龙头基地型项目,夯实产业支撑。加快推进互联互通一张网,打造以高速公路、高铁为重点的立体交通走廊,不断拓宽“融湾”“融深”通道。
在生态建设方面,和平将不断筑牢北部生态区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实施绿美和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持续提升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绿化美化品质,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建设,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统筹落实好“管车、降尘、治污、禁烧、控放”措施,协调联动应对污染天气,大力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在民生方面,和平将不断推进民生共享一体化,推进老城区、新城核心区、工业园区、高铁新区联动发展,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加快补齐地下管网、防洪防涝、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短板。巩固提升“5080”攻坚成果,推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持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促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统筹:叶春雨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江逸伦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