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新起点上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和平县城全景图 冯晓铭 摄
今年以来,和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委书记黄坤明调研河源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对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工作安排,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实施产业兴县行动,统筹推进“融湾”“融深”、“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和平生态建设等工作,奋力拓平台、抓招商、上项目,县域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前三季度,和平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5亿元,同比增长5.4%;农业总产值24.9亿元,同比增长5.2%;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亿元,同比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税收总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4.6%;实际利用外资265万元,同比增长430.0%。
特色农业高效发展。1.06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快建设,灯塔盆地灌区(和平片区)投入使用,累计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2.41万亩,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猕猴桃产业园持续发挥效益,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建成,丝苗米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完成计划投资90.5%,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效益持续增强。猕猴桃、百香果、优质稻、茶叶、油茶、黄豆“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加快建设,完成试种“黄玉”优质新品种300余亩及36个早造丝苗米新品种。1月-9月,第一产业增加值18.5亿元,同比增长5.2%。
工业经济后劲增强。聚焦主导和特色产业,持续做强钢铁、腐竹、食品饮料、新材料、新医药、可穿戴饰品六大主导产业,推动“六个十亿级”产业聚集发展,全县工业企业总体保持较好运行,企业减产面持续收窄。目前,全县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家,其中今年新增4家。1月-9月,第二产业增加值22.6亿元,同比增长10.6%。
第三产业稳步回升。成功举办“温泉之都·和平有约”——河源客家文化旅游周(温泉节)暨和平县温泉康养精品线路品鉴活动、和平县“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丹枫农场、瑞丰种养专业合作社成功上榜广东省第二批南粤森林人家名单,备案登记民宿24家,工业园糖水夜市提质升级,凝聚人气、激发活力。1月-9月,第三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同比增长3.2%。
园区支撑作用凸显。坚持把福和产业转移园作为“产城融合”“城园互动”和平样板的主阵地,一体化推进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福和产业园北扩工程和大坝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完成第二年度产业园区用地整治811.33亩,园区的吸附力和承载力进一步增强。1月-9月,园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排名全市园区第二。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大力开展联合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今年以来,县领导同志赴3省10市开展招商引资46次,拜访企业和商协会75家;招商小分队外出开展招商引资72次,对接企业和商协会122家。1月-11月,累计实现在谈项目55个,意向投资总额304.27亿元;新签约工业类项目22个(其中正式签约19个,制造业项目16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3个),合同投资总额73.60亿元;新动工工业类项目13个,合同投资总额58.3亿元;新投产工业类项目11个,合同投资总额30.8亿元。
县城首位度加快提升。坚持新城核心区、高铁新区、产业园区、老城区“四区融合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抓手,大力推动县城高水平扩容提质,持续完善工业园区及周边公共基础设施,加快高铁新区建设,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升级,灯光球场停车库、全民健身广场等开放使用,百盛时代、华城钻石等高品质小区加快建设,印象新天地商业综合体顺利开业,县城综合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不断提高。
和平县先后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教育强县”“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卫生县城”“广东省县级文明县城”“岭南特色水果产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2023年,被省委平安广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平安鼎”。
■本版组稿: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江逸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