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涧头镇积极推动石坪茶产业品牌创建
“紫霞仙子”拓宽乡村致富路
■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涧头镇石坪村的石坪优质茶叶基地。藏于万绿湖水源头深处的石坪山顶,终年云雾笼罩,森林茂密,土壤与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出产的茶叶品质独特。
核心提示
唐代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者,紫者为上。”“紫鹃”是高花青素茶树新品种,被誉为茶中的“紫霞仙子”。2007年起,一股紫鹃茶的茶香开始弥漫在东源县涧头镇石坪山。经过10余年的种植,涧头人和一片神奇紫叶之间碰撞出的浪漫气味越来越浓。
“我们涧头的紫鹃茶具有紫芽、紫叶、紫茎,被视为茶中珍品,已经成了涧头的金字招牌,深受消费者欢迎。”涧头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将加快推进石坪茶产业布局,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石坪茶产业品牌创建,打造石坪茶叶名片,推动涧头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引进紫茶 一缕茶香清溢远
好山好水出好茶,涧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土壤富硒,产的茶自然不同凡响。近年来,涧头石坪茶保持健康高速发展态势。2023年,茶叶种植面积从20年前的零散分布增长到292.4公顷,茶叶年产量达360多吨,年产值超1亿元。
博采众长,择善而从。2007年,河源市石坪顶茶叶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石坪茶业)引进了紫鹃茶苗试种。自此,涧头茶农在碧水青山之间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茶叶之战。
据悉,石坪茶业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集茶叶开发、种植、加工、深加工以及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公司,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培育提纯新品种紫鹃茶,使之适应不同种植条件的土地,并连续13年实现有机种植。“如今,紫鹃茶因为其特有的花青素含量备受养生市场追捧。” 石坪茶业负责人说,目前,该公司有紫鹃茶种植规模300亩,并计划在5年内把整个石坪的茶园都改造成紫鹃茶园。
石坪茶凭借“茶香清正,显花果香”独有特色,获奖众多。2014年有机茶系列产品荣获第二届“国饮杯”全国评比一等奖、“全国优质茶”称号,被评为“广东十大名茶;2020年7月“石坪顶”荣获“中国著名商标”称号,同时产品连续12年取得有机认证。
时至今日,这一缕原本萦绕在涧头石坪山顶的茶香,溢出了河源,飘香广东。
品质提升 准备实行统一的行业标准
品质上乘的茶叶,源于质量一流的鲜叶,也源于纯正的匠心工艺。涧头茶农们深知:使用农药、化学肥料培育出来的茶叶口味、品质与手工除草、施有机肥种出来的茶叶完全不同。只有品质上去了,知名度才会提升,有了知名度,茶叶价格自然会上扬。
涧头镇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法,指导农民种茶,培训农民制茶,形成了长效合作机制,准备实行统一的行业标准,从全域层面上把控茶叶品质。
为了进一步提升茶农种茶水平、提升茶叶质量,涧头镇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专家到石坪茶园种植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茶苗种后约1个月,当萌芽或长新根时,距茶苗13-15厘米处,挖7-10厘米深的浅沟,浇稀薄水肥,随即盖土。”今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少群深入茶园基地,在茶园开展“林间课堂”,为种茶大户讲授茶园种植知识,并对现有茶叶机械化采摘和茶叶加工工艺提出了改良意见。
提升茶叶品质不只是停留在镇域层面,茶企也在不断努力,“在以往的制茶工艺中,茶叶经过炒制杀青后变得易碎,随后直接进入揉捻工序,会产生大量茶末。” 石坪茶业负责人说,他们在杀青和揉捻之间,增加了“回潮”这一步骤,使成品茶生产率有所提高。
联农带农 叶叶香茗“链”成片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涧头“茶叶”这张名片,为粤港澳大湾区熟知。一路走来,涧头不断以“茶”兴“农”,走出了联农带农、共同致富的新步伐。石坪茶业负责人介绍,2018年,该公司就与159户农户签订了10年的产业帮扶任务,每年投入36.1万元用于产业帮扶。
以“茶”兴“农”已成为拉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这远不是终点。如今,涧头镇还将重心放至以“茶”兴“业”,不断创新全产业链融合模式。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茶企开始建设茶叶加工厂,引进现代化生产线,研发绿茶含片、绿茶粉美容面膜、绿茶籽油、紫鹃茶籽油、绿茶洗发露等产品……石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长更远。
一山千行绿,阡陌茶飘香,茶山的叠翠令不少前来涧头游玩的游客心旷神怡。“我们将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茶融合产业来扩大发展版图,准备建立一个集文旅、茶叶基地、生产、销售、品牌宣传等元素于一体的茶庄园。”涧头镇相关负责人说。
又将新火试新茶。时至今日,一片叶子撬动乡村振兴的品质赞歌在涧头大地上唱得激越、唱得响亮。
■组稿:本报记者 曾敏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苏道华 朱文伟 彭冰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稿件统筹:李成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