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频道

一片叶子的故事

2024-02-22 11:31:01 来源:

■包丽芳

三十年前的一个夜晚,石侧村老陈家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已有一个儿子现又添一个女儿,老陈喜出望外,给女儿取名陈凤,这是龙凤呈祥啊。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陈凤三岁那年,老陈洗脚上田,带着老婆孩子到城里打工。陈凤兄妹上高中住校后,老陈夫妇才回到村里,继续耕种一亩三分地。老陈对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很热心,村里换届选举时,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看着连片的山峰,老陈陷入沉思,怎样才能让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老陈扛着锄头,天天行走在山里,这里挖挖那里锄锄,总想捣鼓出点名堂。他累了渴了,摘片叶子放嘴里咀嚼,过后喉咙竟然甘润如甜。老陈发现有几棵长这种叶子的树,他摘下一捧叶子,拿到镇上问人,人家告诉他这是野生茶叶。原来石侧村的山也适合种茶叶,老陈大喜过望,马上召集家人,上山种茶。这一种就欲罢不能,老陈把石侧村的荒山都种上了茶叶。

转眼,陈凤上大学了,出落成一个大美女。陈凤活泼开朗,担任学生会干部,经常参加社团活动。认识了来自和平县的小吴。小吴很有经商头脑,经常做一些校园小生意,大学期间,他不但不用家里给生活费,还攒了一笔丰厚的存款,这吸金能力让陈凤对他刮目相看。自然地,他们走到了一起。

毕业后,两人在广州找到工作,从小职员做到中层管理人员,收入颇丰。

婚后,陈凤怀孕休假回老家住了一段时间。一天,陈凤父亲说:“走,去茶山看看。”他们爬上茶山顶,俯瞰全镇,看到国道边挂着“乡村振兴齐参与,美丽家园你我他”“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之类的标语。“村里搞乡村振兴?”陈凤问。“是啊,我们的茶园本来可以列入产业扶贫扶持项目,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干的,可惜,我老了,干不动了。”

陈凤一夜辗转难眠。小吴抱着她,在耳边低语:“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咱们回来,帮老爸把茶园搞起来。”“真的?老公我真是没看错你。”说干就干。陈凤接过老爸的茶园,又承包了村里几百亩荒山,把村里几十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从银行贷款,买回设备,她和哥哥、老公轮流去各地学习种茶、采茶、炒茶、销售,每个环节都摸得透彻。茶园在陈凤夫妇的精心管理下,茶叶产量上来了,品质也不错,口感好,味道佳,与其他茶叶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可销量一直不温不火,陈凤很郁闷。

陈凤拿茶叶去参展参赛,每次成绩不俗。有一次,参加茶博会,盲评打分,陈凤的茶得分最高,但宣传报道名单却没有她的茶。一位评委看了,说:“怎么没有半嶂茶?它可是最高分哦。”“什么茶?半嶂?没听说过这种茶啊。”“我们搞比赛,比的是品质,不是名气。”在专家的坚持下,陈凤的茶才上了名单。可是后来没人记住她的茶。

陈凤拿茶叶请教了很多人,送给很多懂茶的人品尝,个个都说口感好,味道不错,品质甘醇。可咋就没几个人知道呢?怎样才能把茶叶宣传出去?陈凤愁得脑壳痛。

有一次参加会议,陈凤提着一大包自家茶叶交给会场服务员,说:“这是我自己种的茶叶,没农药、纯手工炒的,送给大家尝一尝。”

会议上,有位代表呷了一口茶,嘴巴咂了咂,他端起茶杯又呷了一口,嘴巴又咂了咂。这一幕刚好被陈凤看到。休会时,陈凤一阵风似的出现在这位代表面前,递上一小包茶叶,毕恭毕敬地说:“领导好,这是我种的茶叶,刚您喝的就是它。”

“你是茶农?哪里的?”

“柳城半嶂。”

“柳城半嶂?没听过,你年纪轻轻会种茶?”

“我是柳城半嶂村的,大学毕业后就回家种茶。”

“这么年轻的大学生、女孩子能在山里深耕,不错。茶也不错。柳城半嶂?不如叫‘柳上美人’吧,茶与人一样美。”

“柳城,柳上,河源话好像哦,那美人?”

“就是你啊,你完全可以当柳上美人的形象大使了。”

陈凤一拍脑门,马上注册,成立柳上美人公司。

成立公司后,陈凤和哥哥、老公分工合作。他们一起上山挖坑种茶、发酵肥料、施肥除草、采摘茶叶、手工炒茶、真空包装。每片茶叶、每个细节、每道程序都经过他们的手。山坡上、茶垄里、铁锅旁,风里来、雨里去,流下多少汗水,踩下多少脚印,哭过、笑过、迷茫过……经过多年的专注打磨,柳上美人红茶已走出狭窄的石侧小道,走向大中城市,走进千家万户。

这片茶叶,依然盛开在半嶂山上,袅袅茶香与轻纱云雾交融,奏响乡村振兴的黎明晨曲。

    上一篇:与春天交换一次粉红(组诗)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