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的浅唱低吟
■管淑平
“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小雨窸窣,将落未落,放眼整个田园与原野,一派生机萌发。一场春雨,就是一种欣欣向荣的信号。从冬天的苦寒到春天的温暖的迸进,尽管会经历乍暖还寒的考验,但春三月确实在期待中慢慢近了。
这低调的雨水,既平凡又朴素,蕴含着一种伟大和无私。春暖大地,一场雨水正是一场甘露,滋润着沉睡了一整个冬天的心灵。
仿佛,只是望见毛毛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只是听见清脆的雨声,滴滴答答、松松散散地淋在树叶、花草的身上,就连它落在泥土的痕迹也透着一种美感。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关雨水的文献记载并不是很多,以至于让人觉得雨水节气像是一个轻飘飘的梦一样,如雾似纱。也许,是因为古人所选取的节气意象实在太过平常,竟让我差点忽略了它的存在。然而,平常的东西,总是弥足珍贵的,有时就是维系一种关系的重要条件,就如同我们时时刻刻要呼吸,累了要休息、渴了要喝水,而雨露的伟大正好在于此。
其实,雨水节气中无论是降水的水量还是频率都不是很大,有时甚至见不到一点儿雨丝。毕竟,沉睡了一冬的冰河大地,解冻和重返生机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然而,春回人间草木知,此时,下一点儿毛毛细雨总是好的。一场雨露,能够洗濯冬日里的孤寂和郁闷;一场雨露,能够润泽和净化原本沉睡的世界和枯涸的心灵。
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可见,“水”和“木”是春天来临的一种意象和标志。其实,它们并不仅仅是自然界中一种简单的物象,还是古人智慧思想的体现。冬尽,春来,夏往,秋续,无不显示着时间和生命的轮回,而我们从古人干练、深邃的哲学思想中感受到一种力量和启迪,足以慰藉我们渺小的灵魂。
雨水节气的雨,是带着一种希望的雨。在我的家乡四川,由于受特殊纬度、地形因素影响,每到雨水节气,是可以见到一两场绵绵的小雨的。而在北方,从立春到雨水,还需要承受冬日之寒,下雨似乎也就成为一种期待。然而,对于油菜、冬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适宜的降水就显得特别重要。倘若,这时有一场及时雨,那么麦苗青青的春天也就拥有了一种能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幸福。雨水的恩泽,总是无形的,悄悄地洒落,轻轻地润泽,利万物而不争,这种低调是无私的,这种无私又是低调的。
春雨贵如油。当冬天慢慢远去,春天又一次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回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怎能不为之感到欣慰和欢喜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