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衣锦也还乡
■徐善景
中午快下班时,妻子打来电话说中午喝腊八粥,让我去超市买两个馒头。想起“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童谣,我才意识到年又快到了,思绪瞬间回到了去年腊月。
去年腊月廿三,妻子吃过早饭去上班了,我却想睡个懒觉。就在我睡得正香时被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原来是老家的邻居德叔。
德叔提着一个蛇皮袋,说是给我捎了些萝卜和白菜。天很冷,我看出瑟瑟发抖的德叔还没吃饭,便要去厨房做饭,可他硬拉着不让我去:“大侄子,你给辉打个电话吧,这事儿比吃饭要紧……”
原来,辉在外打工已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之前是因为疫情回不来,去年过年能回了,他却跟家人说不想回家。“一家老小都盼着他回来过年呢,他却犟着说出去三年了没挣到钱,没脸回来。”说这话时,德叔混浊的双眼湿润起来。
我掏出手机,却被德叔制止了:“他这会儿正上班呢,晌午再打吧,不要说是我来找你的,他犟着呢!”
德叔硬是没吃饭就走了,我的心里久久难以平静。辉比我小半岁,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因为家中条件不太好,35岁那年,他才与一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姑娘成家,婚后生育了一双儿女,聪明可爱。父母年迈,妻子残疾,儿女年幼,家中生活相当困难。但不怕吃苦的辉跟着一帮搞建筑的人外出打工,每年都能拿回几万块钱,四年前又借了一部分钱,翻盖了房屋,购置了一辆电动三轮车。
眼看着家中生活慢慢好了起来,可该死的疫情发生了,辉在外面的日子也开始越来越不好过。他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外出几年干的全是力气活。疫情发生后,很多建筑工地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没活干。能挣到一点钱,他也都尽可能转给家里。偶尔给我打电话时,也总是说自己没本事,对不起妻儿老小。“啥时咱也能混出个人样,能风风光光回家就好了。”听他说这话时,我能感受到他心中的憧憬。
到了中午,我打通了辉的电话:“快过年了,咋还不回来?”
“唉,今年没挣到钱,明年好好干一年,多少挣点了再回去。”
“你就乱说吧!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你已经三年没回来了,叔婶都这把年纪了,你也不想着多陪陪他们!两个孩子也三年没见你了,再不回来,他们恐怕就不认识你了……”
我的话还没说完,辉便哽咽起来:“我想回,我想爹娘,想孩子,也想……可我……”
那一刻,我的眼睛也湿润了:“回来吧辉,要是因为没挣到钱就死要面子不回来,我会看不起你的。一大早,德叔就来找我了,老人家的身体已不太硬朗,陪老人多过几个团圆年,比你挣钱重要。别学我,26年前没回家陪老娘过年,留下了26年的遗憾和愧疚……”
最终,我说动了泣不成声的辉,他紧赶忙赶终于在除夕那天赶回了家。
生活中,像辉这种“混不出样来不回家”的人不少。大家都想衣锦还乡,可这种执念往往苦了自己,也苦了想念你的父母妻儿。过年了,家里人盼的是你安全归来,而不一定是挣到多少钱,是不是衣锦还乡,他们在意的是除夕夜是不是合家团圆,是不是一起吃年夜饭。
又是一年腊月,又要马上过年,在外打拼的你,无论挣钱多少,都一定要回家过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