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乡愁与亲情的“脐带”
——庄海君长诗《大地长夜》赏读
■张雷
大地承载着岁月的沧桑,长夜镌刻下亲情的血泪。每读一遍庄海君的长诗《大地长夜》,我都有泪目的感觉。绕不过皇天后土的眷顾,绕不过寸断肝肠的亲情,诗人只能将诸多的感念付诸长诗中。这首长诗构思奇崛,具象朴实,意象清新,脱离了传统怀亲诗的窠臼,令人耳目一新。
爱,是经久不衰的“风景”。原乡,是割舍不断的“脐带”。回望逝去至亲的过往,心底更多的是悲恸与感伤。“大地”是哺育亲情与至爱的热土,“长夜”呈现了人生的磨难和亲情的眷顾。映着月光“还乡”,诗人站在人生的原乡“遇见”了触动心扉的旧时“场景”,情感的长河瞬间“决堤”。往事恍若梦境,在“意象”里回归现实,调动所有的“通感”,尽情将大地长夜的“场景”原汁原味地复原。习惯了“孤独”的暗示,是因为心中充满了缅怀与哀思。
“她”是谁?“她”是大地长夜“核心”?随着“她”的“出场”,一切的事物和情感才得以渐次“浮出水面”。借熟悉的“景”,抒痛彻心扉的“情”,浓浓诗意油然而生,既有浓酽的乡愁情节更具含泪泣血的亲情。
睹物思人,亲情缱绻。往事并不如烟,大地和长夜始终占据心灵。诗人善于用大家熟知的意象烘托场景,用暗喻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产生共鸣。即便“又一盏路灯熄灭”,“夜的脚步声”依然清醒。“她是最后一个守夜人”,守着心中不灭的希望,守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虔诚地祝福生活的美好,满怀感恩地经营人生。
因为心中有爱,因为有着亲情的守望,“我”才不惧灾难与孤独。感恩大地,拥抱长夜,乡愁可寄,亲情可依!
春华秋实昭示着生命的规律,生离死别是不可回避的人生现实。在苦难中聚首,在成长中别离,这是一种别样的人生阅历与收获。远行是为了打开命运的另一扇窗,却亲情留下了无法弥合的硬伤。
为爱与亲情劈开一块“栖息地”,让大地和长夜给予“她”一份独有的安宁。生命走到了尽头,我们会为她“不停地烧夜”,为她点亮“回家”的灯盏。用净水为她洗身,为她洗尽所有的屈辱与苦难。留些许“尘埃”作为念想,给夜行人竖起一座“路标”。“安静的守着天空,守着巨大的慈悲”,虚实有机结合,既有具象又有意象,拓展了情感升华的空间,彰显了画龙点睛的效能。
生命回归泥土,大地就是“新家”。亲情开启新程,长夜就是“知音”。
“多少次在回家的路上,我选择了退出,选择远离这片安静的土地”,其间的纠结和矛盾,激活了读者一探究竟的好奇感。亲情不是无根的浮萍,选择退出回家的路,是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隐痛”。
在希望破灭的地方托举起新的希望,是情的坚守,是爱的不惑,是对大地的感恩,是对长夜的敬畏。“我把许下的承诺高高挂在前方,我的身体必须向着大海与高山”,其间有着暗喻和借代,不乏写实与浪漫。承诺是前行的指路明灯,踔厉奋发才能拥抱诗与远方。
无论心情多么低落,依然要“捡起一些光”,把希望点亮。“一定会输给时间”,是无奈,是慨叹?不在乎岁月无敌,依然要铭记“她”的悲悯与包容,依然要在大地长夜里走好人生路,努力将理想变为现实。“当一条路劈开梦境里的黑夜与白天”,意象清新脱俗,豪情荡气回肠。大地滋养希望,长夜闪耀星光。徜徉在爱与被爱的温暖里,链接乡愁与亲情的“脐带”格外清晰。
往事如昨,虚幻如我。“幸好还有更多的沧桑可以述说”,既承前启后又迸发出情感的火花。记起长夜的月光,述说岁月的沧桑,光阴没有虚掷,人生没有虚度。向光而生,向光而行,长夜从未辜负过大地。往返人生的原点,乡愁在心间,亲情在心间。倾听亲情的呼唤,沐浴爱的光芒,摒弃“邪恶的计划”,“我”行进在返乡的路上。
梦醒时分,珍藏每一份爱与亲情。为了“重温”她的音容笑貌,“我”可以“假装转身”。洞明世事多感伤,心里不能缺失了光亮。缅怀“一个人”,就是在感恩大地,就是在照亮长夜。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她不识字,却给别人写了很多的春天”,“我”的每一位亲人都活得如此敞亮而豁达,慈悲与包容赢得了“神灵”的护佑。泪水是情感的宣泄,既有亲情的缅怀,更有世事的沧桑。珍藏每一份爱与亲情,倾听木鱼为逝去的亲人诵经。时光在夜色里倒流,“我”行走在来时的路上。
大地宽厚,长夜慈祥,“正在裂开的伤痕”是人生的真实阅历,更是命运的深深烙印。“她总在半夜唱一些我听不懂的曲子”,强调了诗人始终“在场”。听不懂的曲子,是人生的困惑?置身人生的原点,故乡的大地和长夜没有把岁月的悲苦遗忘。抚摸连接乡愁与亲情的“脐带”,在大地长夜里赶路,不惧狂风暴雨,不惧飞短流长。向爱而生,向光而行,学着慈悲,学着包容,活成“她”的模样,直至真正“当我成为了她”!全诗至此戛然而止,既篇末点题又悄然升华了怀亲和感恩之情。
诗贵情真,诗贵意浓。以小见大,串线成面,透过诸多的意象和隐喻,大地和长夜的寓意不言自明。一遍又一遍阅读《大地长夜》,我顿悟了大地的情怀,触发了我对人生与命运的思索。感恩大地母亲,铭记长夜亲情,原乡与爱始终是连接乡愁与亲情的“脐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