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刘子增
扎根山区教育三十余载 不忘初心坚守育人使命
■ 在学校举办的拔河比赛中,刘子增为学生加油鼓劲。
■文/图:本报记者 周慧荷
走进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以客家文化重要象征“围龙屋”为平面布局的教学楼,宽阔、平坦、干净校道两旁的绿化树“守卫”着校园,足球运动场、地理园、生物园、艺术中心、篮球场等各项基础设施齐全,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充满生机勃勃的校园环境,一切都离不开校长刘子增的辛勤付出。
今年6月,刘子增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这个沉甸甸的荣誉凝聚了他35年来扎根山区学校、倾心教学一线的点点滴滴,刘子增将美好的青春年华、毕生的精力挥洒在山区校园里,他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和甜美的梦,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以身作则树新风
无私奉献、以身作则是刘子增的代名词。入党26年的刘子增,时刻牢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工作中时时刻刻起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今年1月,刘子增在新高考改革浪潮中重新出发,担任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校长。每天早上6时,刘子增与学生一起迎着晨曦参加体育锻炼,晚上11时30分才离开学校,在校工作时间长达14个小时以上,被学生认为是很有亲和力的高中校长。无论酷暑严寒,刘子增每日都坚持到教学楼、食堂和宿舍里巡查数次,学校的师生经常看见他在校道上、走廊边与高三学子面对面交流、谈心。
“刘校长非常注重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在平时会慰问生病或是家庭经济困难的老师。”这是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的老师对刘子增的评价。一个冬天的夜晚,一名教师发烧,刘子增知道后把他送到医院治疗,待到回家时已是次日凌晨2时多了,这一举动得到了全校教师们的点赞。
刘子增自担任校长以来,要求老师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不能做的事,他首先不做。有一次,刘子增由于家事而上班迟到,学校教师都不以为意,可他却在考勤本上登记,并在教师例会上公开道歉。正是刘子增这种严于律己的做法,感召着学校的全体师生。
党建思政两手抓
刘子增重视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开展党建工作为主线,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促使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好党员队伍,学好理论,提高素质,带动党员教职工爱岗敬业,争当先锋,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把党建和思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政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切实推动学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促进了学校“三风”的良性循环。
身为一名党员,刘子增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注重学校老师的思想政治、师德师风队伍的建设,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同时,为学校教师打造党建活动中心,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
每月,刘子增定期为团员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让广大团员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增强党的意识;带领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让他们积极弘扬中华“孝”的传统美德;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团员学生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提升学校朝气与活力。
科学治校出成效
“今年我校共有342人考取本科,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高考指标任务。”刘子增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担任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校长的7个月时间里,刘子增开启“以校为家”的工作状态,带领老师日夜钻研新高考改革理念、选课走班管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等,常常废寝忘食、夜不能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终于获得了丰收。
刘子增荣获“全国模范教师”“中国时代模范人物”“全国百名优秀中学校长”“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南粤山区优秀教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市、县优秀党员,“河源市十佳校长”,市、县 “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当选河源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刘子增扎根山区,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真实写照。刘子增表示,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党务工作者,将矢志不渝、不忘教育初心,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导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