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优秀共产党员彭志华
患者的健康高于一切
■本报记者 刘永菲
彭志华是东源县中医院副院长、大内科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从医15年来,他先后在急诊、胃镜室、内科、消化内镜中心工作过,本着“患者的健康高于一切”的初心,组建全市首个消化内镜中心,填补了我市消化内镜技术空白。作为该院的学科带头人,彭志华不仅致力于学科建设,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毅然前往本院隔离区进行新冠疑似患者的收治和诊疗工作。去年,彭志华被授予 “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今年,他获评“河源市优秀共产党员”。
钻研医术 填补技术空白
彭志华于2008年5月调入东源县中医院上班。当时,他发现我市消化道疾病患者逐年增多,但现有的消化道疾病的诊疗技术较为落后,多项消化道疾病相关的诊疗技术还处于空白,老百姓奔波广州、深圳等地就医,造成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
“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 彭志华见此现状,于2009年、2017年先后两次赴广东省中医院进修脾胃病及消化内镜的诊疗技术,并在东源县中医院开展了消化道疾病相关的诊疗项目。
为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填补我市消化内镜技术的空白,东源县中医院于2017年4月组建了我市首个消化内镜中心。作为该中心的学科带头人,彭志华率先开展了在我市首例无痛胃镜检查、首例胶囊内镜检查、首例消化道肿物ESD、消化道息肉EMR、超声内镜检查等多项技术,推动了我市消化疾病诊疗技术的发展。
消化内镜中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人才是关键。在此期间,彭志华主持举办了多场大型的消化道疾病学术会议,以及现场的手把手培训班;在科室内每周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团队成员在消化及消化内镜诊疗的实操技术。经过4年的团队建设,该中心形成了拥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完整人才梯队。
2018年至2019年,彭志华还带领团队在我市率先获得国家消化道肿瘤防治联盟中心认证,成立了我市首个消化道早癌筛查中心,并于2019年6月开展广东省精准扶贫东源县贫困地区无症状消化道早癌筛查工作。在彭志华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东源县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成为我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科,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
奋勇战“疫” 展现党员担当
去年初,东源县中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承担着该县疫情防控和救治的重要任务。面对疫情形势不明朗、防护物资紧张以及人手不足等情况,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不小。作为该院的一名“老兵”,彭志华率先报名成为抗疫志愿者,同时被任命为第二批医疗组组长,带头深入一线落实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
从去年1月31日开始,东源县中医院开展改造隔离病区行动。彭志华带领6名医护人员,将医院的感染楼改造成“三区两通道”的隔离病区。临时组建的医疗组严格按照新冠肺炎防控指南和相关技术规范,完成了隔离病区改造,并规范了出车、出诊、院内消杀等制度。隔离病区改造完成,意味着东源县中医院疫情防控完成了硬件准备,也具备了接诊患者的条件。
为减少交叉感染,彭志华和内科医生周骑、黄东豪全程负责患者的收治和诊疗工作,3名医生在感染楼一待就是73天。其间,彭志华全程负责出车收治疑似患者、核酸取样及消杀、情况汇报等工作。彭志华说,收治新冠疑似患者时,他会沉着应对,安抚病人情绪,带领医护人员认真落实每一项防疫措施。
直到我市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彭志华的“隔离”也结束了,重返工作岗位,继续带领团队开展学科建设,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一道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