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优秀共产党员高献荣:
医生既要看病,也要“看人”
共完成心脏手术近700台,救治急性心梗120多人,冠脉介入治疗230多台次……这是源城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组建两年来的一组数据。
“科室要有特点,个人要有特长。”源城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高献荣,是该科室的创建者之一。两年来,高献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致力于科室建设,培养骨干人才,打造出一支业务强、成绩突出的心血管内科团队,为源城区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先后获得该院“最美医生”“优秀工作者”等称号。今年,高献荣获评“河源市优秀共产党员”。
勇当“头雁” 创建特色科室
近年来,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步升高,死亡率跃居各类疾病首位,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满足百姓的就医需求,填补该院没有心血管内科的空白,源城区人民医院在政府、医院党委的支持下,于2019年组建心血管内科。高献荣介绍,两年前的源城区人民医院,在心血管内科领域较为薄弱,基础、技术、人员都是“零起步”,要建设一个科室,意味着要克服重重困难。
高献荣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17年,擅长急性胸痛的救治。一个科室要发展壮大,不仅需要“领头雁”,还要有团队的力量。如何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作为学科带头人,高献荣从人才培养开始“破局”。
在团队建设上,高献荣更重视品德的培养。在他看来,医生不仅要看病,也要“看人”。他常常和医护人员说,在治病过程中,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建立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信任,让病人从心理上获得更好的就诊体验。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在对青年医生的培养中,高献荣关注到他们的成长性和可塑性,鼓励年轻医生关注国际前沿理念,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并在实际工作中躬亲示范,一边“放手”,让年轻医生有实践的机会,一边紧盯各项操作,亲自带着住院医生值夜班,将自身技能倾囊相授。
经过两年的团队建设,如今源城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现有医护人员16名,形成了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完整人才梯队体系。引进西门子大型DSA造影机、多导电生理记录仪、多参监护仪等先进设备,科室可24小时全天候救治急危重病人,2年内共完成心脏手术近700台次,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多人,完成冠脉介入治疗230多台次。
开启胸痛救治快速通道
高献荣是怀着理想来到河源的。“百姓健康是最大的民生。”他说,不仅让本院的医护人员掌握心血管知识,还要提高区域内的救治能力,带活心血管疾病救治这盘棋,为更多患者开通救治的“快速通道”。2020年6月,高献荣再次牵头启动源城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创建工作。胸痛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病症,主要包括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一旦发病,随时可能夺走生命。为了让医生能在第一时间识别患者,提高救治率,高献荣带领全科医务人员多次下沉基层医院开展业务培训,让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能第一时间识别急性胸痛患者,及早进行施救,并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衔接源城区人民医院,开启生命救治的 “快速通道”,达到第一时间救治的效果。此举不但加强了区域内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规范了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有效促进了全区业务水平的提高。
2021年3月29日,源城区人民医院一次性通过省级胸痛中心认证,标志着源城区人民医院救治急性胸痛患者达到了省级标准,开启了该院介入治疗的新篇章。
“源城区心血管领域的救治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和科室成员的付出。”高献荣表示,行医之路还很长,作为一名党员和医务工作者,要时刻牢记职责使命,在医疗工作中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刘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