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人大常委会聚焦立法、执法、守法、普法等多方面工作系统发力
立法“直通车”满载民意
■本报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邹菡萏
“通过培训,我们对如何引导联系对象提出高质量立法建议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近日,和平县人大常委会举办和平人大学堂第三期暨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员和信息员培训班。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负责人李艳华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基层立法联系的“江海经验”,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让联络员和信息员切实掌握了引导联系对象提建议的技巧。
这场以“江海经验”为案例的业务培训,是和平县人大常委会自2019年被确定为省人大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深化立法效能的众多举措之一。近年来,和平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参与立法、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等方面工作系统发力、务实笃行,不仅让立法建议质量显著提升,更让法治温度在基层实践中持续升温。
园区设点听企声 法治纾困解民忧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产业建设“大会战”这一中心工作,和平县人大常委会主动对接产业“大平台”,积极服务园区“主产业”,率先创设产业园区基层立法联络单位,为园区的企业和员工开辟了诉求直通立法机关的绿色通道。
据和平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区基层立法联络单位设立后,一方面定期联系、走访企业,及时收集企业员工急难愁盼的问题;一方面通过聘请法律专业人员、邀请人大代表定时接待群众等方式,为企业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真正将园区基层立法联络单位打造成服务园区发展、护航企业成长、维护员工权益的综合载体。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基层立法信息员刘丽萍在产业园区基层立法联络单位接待群众时,收到了职工陈炳阳的求助。陈炳阳反映,他在勤增科技(河源)有限公司普工岗位主动辞职后,企业未将其工资及时结清。刘丽萍当场详细记录了陈炳阳的工作起止时间、岗位信息、辞职原因及未结清工资的具体情况等关键信息。“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劳动者付出劳动后有权按时足额获得工资。”刘丽萍当即表示,并将该问题转交给县工业园管委会及相关部门。
收到问题后,县工业园管委会迅速行动,联合人社部门等相关单位,要求勤增科技(河源)有限公司提供工资支付台账、考勤记录及与陈炳阳签订的劳动合同等相关证明材料。相关部门还依据《劳动法》中关于工资支付的规定,向企业负责人阐明按时支付员工工资是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若违反将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在各部门的监督与协调下,企业与陈炳阳进行了面对面沟通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解决方案,企业在3个工作日内将陈炳阳未结清的工资全额支付到其个人银行账户。
陈炳阳难题的快速、依法化解,生动体现了基层立法联络单位的价值。“问题的解决,有效提升了员工对园区法治环境的信任度,同时也促使企业在协商和监督过程中,深刻认识到遵守劳动法规、保障员工权益的核心要义,起到了规范用工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双重作用,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的法治动能。”和平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开门纳谏集民智 普法乡音润民心
推动基层“好声音”转化为立法“金点子”,做好立法建议转化工作是关键。为了当好群众意见的“征集员”,和平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开门听意见和上门听意见的方式,综合运用“调研视察+工作评议”“普法宣传+执法检查”“座谈+走访”等方法,面对面座谈、点对点征询收集群众立法需求和立法意见,同时汇总梳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归纳整理立法意见建议,使群众的诉求和呼声能够“原汁原味”真实反映,报送上级立法部门采纳吸收。
2019年以来,和平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对全国人大及省、市人大常委会拟出台的42部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建议,受省、市人大委托开展立法调研12次,收集整理征求意见建议334条,向省、市人大常委会报送立法建议项目15件,努力做到让法规草案“到群众中去”,意见建议“从群众中来”。
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是法规草案征集的“民意直通车”,也是法治宣传教育的“示范窗口”。
充分依托省、市两级基层立法联系点、3个法治公园和26处法治专题宣传栏,和平县人大常委会在构建起立体化普法网络的同时,还根据基层立法工作需要,成立了由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单位人大代表组成的专业人大代表小组。“在日常的普法活动中,专业人员及时将‘法言法语’转换成‘客家乡音’,让基层群众对法律草案的了解更深一层,有效推动各项法律法规更好普及。”和平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近年来,和平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全县17个镇248个村居开展立法宣讲,对我市的暴雨灾害预警响应、恐龙地质遗迹保护、生活垃圾治理、革命遗址保护和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的立法意义、立法目的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宣讲,更好地让广大群众知立法、支持立法、参与立法;全面推进“八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20场,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向宪法宣誓仪式31次,举办《民法典》《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专项法规宣传活动63场,营造了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