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创纪录,农业降成本,治理提效能
东源低空经济“腾飞”
■今年的万绿湖文化旅游周期间,“万里挑一·星河入湖”无人机灯光秀创下“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吉尼斯世界纪录。本报记者 杨坚 摄
■本报记者 雷宇烁
■通讯员 蓝碧猛 肖嘉伟
今年以来,东源县建成一张可远程调度的政务无人机覆盖网;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突破15万亩次;开通低空观光线路3条,“万里挑一·星河入湖”无人机灯光秀创下“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吉尼斯世界纪录。
东源县紧抓建设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的契机,主动融入低空经济发展浪潮,在产业、农文旅融合和基层治理中不断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把低空经济打造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新引擎。
政策筑基
形成长效机制
今年,东源县委、县政府将低空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东源县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整合发改、应急、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成立县级低空经济发展专班,统筹项目落地与空域协调,形成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
为实现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布局,东源县构建“1+1+2+7+N”低空起降体系:逐步实现1个指挥中心统筹全域,1处测试场孵化技术,2处飞行营地激活场景,7处空中客运枢纽串联城乡,N个起降点实现全域覆盖。指挥中心集中管控起降平台、通导监系统、无人值守系统、能源补给设施和飞行器,全面提升飞行服务监管与空中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产业聚势
助力农文旅发展
在东源县,与低空经济相关的市场主体加速培育。2025年低空经济产业合作签约活动中,该县与14家头部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东源县国投集团联合深圳飞行科技龙头企业组建低空经济发展公司,重点开发低空政务、文旅、智能集群无人机、空中出行等核心业务,为产业起飞奠定坚实基础。
依托万绿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源以万绿湖低空星舰基地为核心,打造空中交通网络,把环湖的分散景点串珠成链,推出低空游览、航拍航摄、航空运动等多元产品,实现低空文旅体融合。今年五一假期,3条低空观光线路首飞,带动万绿湖风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31%。
万绿湖文化旅游周期间,“万里挑一·星河入湖”无人机灯光秀创下“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吉尼斯世界纪录,吸引18.68万人次现场观看,拉动旅游收入超过2390万元。
在农业领域,东源县坚持“宜飞则飞、应飞尽飞”,把植保无人机广泛用于粮油、果蔬茶连片种植区的病虫害防治和施肥作业。全省最大的水稻无人智慧农场——万绿智慧无人农场携手华南农业大学共建无人农机培训与试飞基地,30架植保无人机覆盖播种、巡田、植保、运输全流程,人工成本降低30%。
无人机在柳城镇下坝村大显身手,1小时即可完成2000亩农田的长势分析,图像识别与变量施肥技术让农业生产更精准高效。东源县同步实施“飞手归雁”计划,建设无人机培训基地,设置飞行训练区、模拟飞行中心和指挥车,已完成三批学员培训,为农业植保、吊运输送专业人才。
场景赋能
提升工作质效
无人机让东源基层治理插上“空中翅膀”。东源联合中国铁塔河源分公司在21个乡镇布设无人机机库,建成覆盖全域的政务无人机网络,广泛应用于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和风貌提升,实现集约化作业。
应急救援同样实现“低空速度”。森林火灾中,无人机实时监测火线态势并精准投送水泵、水带、油料等物资100余次,累计投送物资约1吨;抗洪抢险中,无人机40余次抛投救生圈、救生衣,改变传统舟艇救援模式,时效性与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安全生产巡检也迎来“空中革命”。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按既定航线巡查,精准捕捉建筑垃圾堆积、房屋隐患等问题,配合地面网格快速处置,替代人工攀爬排查的高风险作业,风险识别与隐患治理效率大幅提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