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吴氏家训传600年
“家训+”激活善治新密码
2025-08-05 10:35:20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方新苗
■实习生 罗宇璋
“一厚伦理;二尊王法;三救急难;四和乡里;五勤本业;六莫非为;七周贫乏;八谨祭祀。”镌刻在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吴氏宗祠家训文化墙上的“吴氏家训”已流传了600多年,其所蕴含的客家人遵纪守法、讲信修睦、拯危济困的宝贵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遥相呼应。
近年来,司前村将家训文化嵌入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家训文化、宗族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创新构建“家训+”模式,打造基层自治阵地,推进乡村平安稳定和谐。司前村制定了包含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相处、婚姻家庭、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村规民约”,并依托传统节日花灯节,在全村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学家训、明村约、强文化、树新风”等活动,对积极践行家训,表现突出的村民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激励村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全村营造积极传承家训文化、崇尚道德模范、争做司前好人的浓厚氛围。
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司前村着力构建“家训+自治组织”协同治理体系,成立了同年会、宗族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禁毒禁赌会、妇女互助小组、群众事务党员代办站、妇女儿童之家等自治组织,以家训和村规民约为依据,动员党员干部、退役军人、青年志愿者等积极投身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和参与村务民主管理。近9年来,村民自治组织调解民事纠纷39宗。
司前村还扎实推进“家训+法治”融合实践,积极开展“普法村村行”“宪法在身边”等系列活动,依托驻村律师专业力量,为干部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重点做好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工作。通过推进构建普法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切实解决村民法律需求“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上一篇:从“多头跑”到“帮您跑”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