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突出区域特色、持续以“头号工程”力度——
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全面突破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今年以来,源城区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各项工作成绩可圈可点。2025年,源城区将突出区域特色,持续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实现全面突破。
大抓产业发展
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走进特区建工钢构(广东)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操作各种机械,现场一片忙碌的景象。该公司是源城引进的重大项目之一,总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国家级钢结构装配式示范基地、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成为华南地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钢结构制造基地。
产业兴百业旺。源城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和富民兴村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抓农业提质效,走好走实现代都市农业之路,持续培育“一颗番茄”“一棵树”“一盘菜”“一条鱼”“一只鸡”等“五个一”特色产业体系,高标准建设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畜禽农业产业园。抓旅游业聚人气,用好用活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游玩观光、餐饮民宿、娱乐休闲等产业,辐射带动全区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不断壮大。
加强典型镇村培育
推动人居环境建设
初冬,走进埔前镇陂角村,在春沐源到蔬香园不到2公里的村道上,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在陂角村投入30亿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设咖啡厅、温泉酒店、龙骨乐园、心型稻田等网红打卡点,每年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游客超20万人,农林文旅融合成了陂角村最亮丽的品牌。
接下来,源城区将紧扣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融合“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确保典型镇村培育、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任务如期完成。进一步深化改革,把农村“三块地”改革作为“百千万工程”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大力推进,持续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效激发镇域发展活力动力。内外兼修答好环境综合整治、风貌管控、美丽圩镇建设、绿化美化“四道题”,全面推进农房外立面提升改造,扎实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作,持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全域推动实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抓好街道社区建设
焕发新活力实现新提升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源城区将大力抓好街道社区建设,着力打造商旅消费、休闲美食、农贸集散、文教产业等多功能街区,推动街道、社区高质量发展。
源城将强化党建引领,强党建聚合力,加强社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打造党建工作特色亮点,健全完善民意速办工作机制,推广运用“红色订单”等好经验好做法,为群众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精准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社区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此外,源城区将坚持兴商业促发展,谋划打造休闲营地、夜市经济、网红打卡点等新业态地标,推动文旅商融合创新发展。坚持优服务惠民生,以“七有”综合网格管理机制为基础,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坚持保安全护稳定,做好岁末年初安全稳定工作,用基层善治为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源城区将对标“一强四好”标准开展社区“百千万工程”工作,持续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本公共服务、综合网格化管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继续深化推进综合网格治理,不断创新多元高效的社区治理新方式,努力把风险隐患、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社区;要加力培育典型社区,加力培育“小切口、大变化”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新的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提升。(本报记者 李建华 林梓楷 特约记者 吕鹏 通讯员 刘旭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