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我市创新推进双向“飞地经济”建设

激发产业联动效应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12-26 09:55:11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王亚娇

近日,深河合作园区管委会与爱康、钜宝模具、乔丰模具、金宣发包装、康泉生命、芯友微电子、居天科技、千农技术等8家企业进行了签约,8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28.6亿元。

“飞地经济”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吸引力,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资源和力量。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抢抓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重大机遇,以深化深河对口帮扶协作为契机,着力推动双向“飞地经济”建设,探索政府引导、优势互补、优惠叠加、利益共享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实现新突破。2023年度广东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工作考核我市获评“良好”等次,获得省财政8000万元资金奖励,主平台建设加力提速。今年1月至9月,市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00.92亿元、同比增长2.02%,规上工业增加值155.76亿元、同比增长8.74%。

强化要素保障

推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

在推进双向“飞地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市通过建立完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工作机制,印发实施《河源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出台《促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财政支持若干措施》《河源市助推高质量发展暨促进产业有序转移的生态环境保护支持措施》《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自然资源支持方案》等系列配套政策,以强化“飞地经济”政策支撑。

去年12月,《深圳市—河源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规划建设方案》明确“一年谋划、三年成效、五年成势”总目标,在主平台内规划建设深圳市—河源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由深圳方负责主导园区运营管理,形成“深圳总部、深圳研发+河源智造”区域协同联动的产业分工格局,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投资布局。今年,深河合作园区管委会设立并实体化运作以来,已基本完成队伍建设、决策机制、建章立制等方面工作,园区内有中兴通讯、农夫山泉、白象食品、华润怡宝、紫泉饮料等重点企业,以电子信息和水饮料及食品为主导的产业集聚态势基本形成。在2023年度广东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工作考核中,“深圳—河源”获评“优秀”等次。

今年1月至9月,我市深入落实“一把手”招商制度,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2个“1+3”产业集群开展精准招商,全市新签约项目178个、投资总额359.44亿元,其中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33个、投资总额285.78亿元。

打造“飞地经济”样板

区域帮扶协作不断深化

去年2月,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率先迈开与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共探“反向飞地”发展的步伐,全省首创“反向飞地”园区——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挂牌成立。目前,我市各县区累计在深圳市设立9个“反向飞地”,实现“反向飞地”县区全覆盖。

深河两地党委政府以深化“双向奔赴、双方联手、双优叠加、双双发展”的飞地经济模式,聚焦两地存在资源互补、产业互联的合作基础,围绕双方主导产业,建设集双向流通、资源共享、研发集聚、产业培育、合作交流为一体的科创中心,探索“前店后厂”“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的产业合作模式,对入驻的企业、机构给予1+1+X政策,并享受专项扶持政策,打造对口协作的示范点。

我市通过建设反向“飞地经济”项目,将河源优势产业“送进城里去”,在异地培养本地发展的新动能。截至今年9月,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已有10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1家从龙川“飞出”的企业——深圳市瑞邦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和1家“飞进”龙川的企业——深圳喜乐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已出租面积26700平方米,厂房出租率达100%;入驻企业产值15701万元、税收131.21万元。该中心还通过吸引高端企业入驻,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为龙川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目前,深圳市三品正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曼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均有意向到龙川投资,实现孵化在深圳、成果转化在龙川这一路径,该中心作为龙川企业“融湾出海”的桥头堡、宝龙共育未来企业的加速器、宝安新型对口协作的示范点,为深河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一篇: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