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和平县人民法院打造“传统文化+人民调解”运行模式,运用“和和来”调解法调处案件

以乡音为钥打开纠纷之锁

2024-12-25 10:13:22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徐晓曦 曾钰矞

“和”文化作为和平县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其所蕴含的“谦和礼让”“和为贵”文化内涵与和平县人民法院全面落实双赢多赢共赢、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司法理念相契合。为此,该院深度挖掘“和”文化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寻找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结合点,将传统文化智慧运用到诉讼调解工作中,打造“传统文化+人民调解”运行模式,总结提炼出“和和来”调解法。

“我们的‘和和来’调解法立足本土文化,以‘仁’‘礼’‘孝’‘信’‘善’‘和’为核心,通过‘听、辨、借、让、和’五个步骤,引导矛盾双方树立‘以和为贵’的情感认同,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调解员裴春晴介绍道。

亲还在而子不养

倾心调解唤孝心

“当初妈还年轻,你让妈住你家帮忙带娃做饭,承诺她老了之后也由你伺候,现在妈真的老了,干不动那么多活了,你又让我们一起养……”一提起这件事,在外打拼事业的陈涛(化名)就控制不住情绪,指责弟弟陈建(化名)出尔反尔。

今年6月,陈姨因两个儿子不愿意赡养自己,欲将两儿子一纸诉状告至法院。陈姨所在的村委会得知后,邀请裴春晴帮助陈姨一家消除矛盾,让亲情重新回归。

“妈不是我一个人的,不应由我一个人赡养。”“说什么都没有用,反正就是你不讲信用。”裴春晴走进陈姨家里,陈家兄弟正为这事争吵。陈姨坐在一旁默不作声。为照顾陈姨的情绪,裴春晴搀扶陈姨进房间回避,然后招呼两兄弟坐下,慢慢谈心,进行疏导。

裴春晴没有评判陈家兄弟俩谁对谁错,而是通过王阳明调解父子矛盾的故事,引导兄弟俩多从对方角度出发,反思自己的行为。“古人尚且能向舜学习,反省自己,陈姨抚养你们长大,还帮你们抚养下一代,真的很不容易的,作为子女不尽赡养义务,是不是于法于理都说不过去?”裴春晴边给兄弟俩添加茶水,边从道德和亲情角度反复劝解,兄弟俩低头不语,有所触动。

“当初我不应该把话说太满,这件事我确实有错,我也不是不愿意赡养,就是想着兄弟分担一下,我可以花多点时间做生意赚钱养家。”陈建先缓和下来,迈出化解矛盾第一步。

“我也不是不愿意赡养,就是看你出尔反尔,说话还理直气壮,气不过罢了。我们可以轮流赡养,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陈涛看陈建软了下来,语气也变得舒缓,还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两兄弟坐到一起,说开之后都好办了,每人轮流赡养一个月。”接手案件后,裴春晴也没想到纠纷不到两小时就调解成功了。

在后续的回访中,陈姨笑吟吟地对裴春晴说:“我们家的事当初让你费心了,现在两个儿子轮流照顾我,我吃好睡好没什么烦恼,安心啰。”

赊购烟酒引纠纷

倾情调解促和谐

走进“和和来”调解室,王阳明家训“以仁礼存心,以孝悌为本”所体现的“仁”“礼”“善”“和”等宣传展板映入眼帘。在展板旁边是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为民解忧办实事,耐心调解暖民心”。

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起债务纠纷。“兄弟兄弟,叫得亲切,上次说这周还,这次说下个月还,大半年过去了,欠我的钱拖了又拖,我看你就是想赖账。”李忠(化名)经营着一家烟酒商店,谢敏(化名)经常在店里以赊账的方式购买烟酒。李忠想着谢敏是多年老友,便默许了其赊账行为。然而,积少成多,只赊不还,截至今年6月,谢敏的赊账金额达到了20余万元,李忠多次催讨无果后,便向和平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考虑到双方是多年好友关系,有调解基础,和平县人民法院引导李忠先到“和和来”调解室解决纠纷,李忠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同意了。

“下周我就把钱转给李忠,你放心,不用催。”“不好意思啊,这个月下旬一定把钱转过去,再给我一个星期。”“等我周转一下,下周一定一次性给齐。”裴春晴在接到案件后,频繁与谢敏通过电话协商沟通,但谢敏多次拖延还款时间。

正是在调解当日,谢敏又称家里有事不方便到现场。裴春晴不想错过好不容易协调好的调解时间,便通过电话一步步指引他进入调解平台,进行远程调解。在裴春晴的主持下,李忠与谢敏进行视频连线协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劝解及释法明理,谢敏也不好再推脱,在裴春晴引导下,双方主动换位思考作出让步,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和平县人民法院将“枫桥经验”与“和”文化相结合,今年1月至11月运用“和和来”调解法调处各类案件2022件,调解成功973件,调解成功率48.12%,让因地制宜的特色调解落地生根,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使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来到“和和来”调解室都不是事。

    上一篇:税费服务下沉 产业提质向“新”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