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200多名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
宝妈工作带娃两不误

■文/图:本报记者 苏勇军
前日,位于源城区龙岭工业园内的河源市航嘉源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航嘉源)共富车间里,30多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她们都是附近的宝妈,也是共富车间的首批员工。目前,她们结合家庭实际,采取灵活时间就业,自此开启了“工作带娃两不误”模式。
据介绍,源城专门成立“百千万工程”社会力量协作专班,统筹广大社会力量助力全区“百千万工程”。在实际工作中,源城采用共建共营模式、投资收益模式、爱心捐助模式、荣誉冠名模式、技术服务模式、乡贤助力模式、就业帮扶模式等7种模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引领民营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其中,航嘉源以就业帮扶模式参与这项工作。
成立就业帮扶示范基地
4月22日,源城区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就业帮扶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航嘉源举行。
据悉,成立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就业帮扶示范基地后,航嘉源以“就业帮扶”的模式与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帮助附近村居闲散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精选80个较为容易操作的生产线岗位,组建灵活用工生产示范点,并安排老员工带新员工,村居闲散劳动力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到岗工作,待遇以计件方式发放,多劳多得。待后期生产运转成熟后,航嘉源将逐步增加200多个岗位,将灵活用工模式长期稳定推行下去。
陂角村村民叶仕满原来是航嘉源的员工,结婚生子后,就从公司辞职了。航嘉源开设共富车间后,她每天可根据自己的时间上班,也可以随时下班回家照顾孩子,“而且每个月还有3000元的收入,我十分高兴。”叶仕满说。
航嘉源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耕就业帮扶模式,以村为单位开设生产专线,集合农村闲散劳动力,为源城区“百千万工程”注入生机与活力。
200多名剩余劳动力
实现灵活就业
目前,源城区通过成立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就业帮扶示范基地,开设宝妈生产线、共富车间等灵活用工模式,实行随来随开工、按劳取酬,解决2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源城区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共富车间的开设,不仅帮助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宝妈们获得了居家创业的技能,还实现了碎片时间的价值化。未来,源城将充分发挥就业帮扶模式辐射带动作用,努力为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营造更友好、更充分的就业环境。
据介绍,就业帮扶模式是源城区推动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亮点之一。近日,为加快推动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源城还上线“点亮百千万”微信小程序,第一批上线项目71个,项目总额1.82亿元,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参与方式,推动企业更高效地参与“百千万工程”,动员企业认领并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实现政企携手共建、互惠共赢、共谋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