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名检察官覆盖全市乡镇综治中心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邓莹莹
近年来,河源检察机关加快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选派75名检察官进驻全市101个乡镇综治中心,以高质量检察履职促进基层社会多元共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其中,和平县检察院延伸检察服务阵地,扎实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有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3年以来,和平县检察院共依法处理各类群众信访120件,用心用情接待来电来访群众504人次。
延伸检察服务阵地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构建“一站式”联调联处格局。和平县检察院注重加强与法院、公安、信访、镇综治中心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在县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中心设立检调对接工作室、“和护未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构建集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司法救助、心理疏导于一体的涉法涉诉信访“一站式”联调联处格局,就地参与矛盾化解,使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入驻以来,检调对接工作室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通过讲授法治课、发放普法宣传手册等形式,聚焦防范养老诈骗和电信诈骗、未成年人保护等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
形成“一镇一检察官”共建共治模式。和平县检察院通过整合检察办案力量,组织检察官全覆盖挂点全县17个乡镇,形成“一镇一检察官”共建共治模式。挂点检察官加强与镇综治中心沟通协作,对排查到的各类涉法涉诉信访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及时互通信息,共商矛盾纠纷调处措施。同时,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依托“千警进万家”等活动,由检察长带头深入挂钩镇村,摸排镇村平安法治建设情况及群众法律需求,引导纠纷排查化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化解、及时消除。
凝聚各方综治力量
画好纾困解难“最大同心圆”
和平县检察院严格依法办理各类案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发生,坚持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和态度,积极引导各方综治力量同频共振,更加有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积极推进“检察听证+”工作。主动接受各界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人民监督员、听证员、特邀检察官助理、志愿者等人员参与检察听证。2023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案件检察听证66场次,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
深化多元化司法救助。2023年以来,和平县检察院共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3件,发放司法救助金22.57万元。其中,救助未成年人10人、困难妇女11人、残疾人3人。
构建法律监督模型
锻造诉源治理“最强动力轴”
和平县检察院充分发挥大数据赋能司法办案、助力检察履职的作用,逐步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整治,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今年以来,通过建立公租房租赁管理法律监督模型,助推28套违规使用的公租房得到规范管理;通过调取、比对社区矫正对象行程轨迹等数据,核实发现8条脱管漏管线索,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和监督意见书8份;通过分析研判近3年来办理的盗窃案件相关数据,向有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不断提升盗窃犯罪治理效能。
接下来,河源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要求,坚持“四大检察”协同发力,以“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把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贯穿司法办案全过程,积极探索多元化调处矛盾纠纷新路径,努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