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旗背后故事多
——驻紫金县苏区镇帮镇扶村工作队3年帮扶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谢全建
“现代货郎,情倾茶匠”“服务标兵,帮扶模范”“真诚助企业,倾力促发展”……走进驻紫金县苏区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办公室,四面墙壁悬挂着一面面锦旗。每一面锦旗,都有一段动人的帮扶故事。这些锦旗背后,是工作队3年来倾情、倾力,认真履行帮扶职责,大事能干,小事常做的坚持。
工作队由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办事处牵头,深圳市龙华排水有限公司、河源日报社、紫金县委政法委等单位参与。自2021年7月进驻苏区镇后,工作队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动力,动员、携手社会力量一同助力苏区的建设、发展,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支持教育,关爱留守儿童,解决群众“急愁难盼”问题,积极推销农副产品,上马“造血”项目,推动苏区镇“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赋能乡村振兴。3年来,苏区镇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茶园面积增至2000多亩,全镇8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万元的目标,不断添“红”加“绿”,使苏区的“红+绿”发展定位顺利推进,且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帮扶工作走在紫金县前列。
支持教育 关爱学生
7月25日,2万元善款转入苏区镇教育发展促进会账户,用于支付该镇炮子村困难学生黄如春大学第一学年学费。这笔善款是工作队牵线观澜街道一位爱心人士捐出的。此前,该爱心人士资助黄如春完成了在东源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的学业。今年,黄如春考上大专,该爱心人士表示,将资助黄如春大学3年的学费。
这是工作队支持教育、关爱学生的一个缩影。学校缺少哪些教学设备设施?学生家里存在怎么样的困难、有什么小梦想?工作队总是想方设法帮忙解决、实现。他们积极发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对困境家庭及其子女进行资助,从一对一模式到多对一模式,从短期资助到长期资助,并逐渐扩大受益面和覆盖面;先后邀请河源市光明慈善服务中心志愿者团队、深圳爱心团队、深圳嘉族平台IN36团队开展帮扶活动,更换教室破烂窗帘,赠送校服、学习卡、炉灶设备、电脑、打印机及体育器材、学习用品用具等,总价值66多万元;筹资12万元砌起青溪小学校门前的护坡,拓宽门坪,竖立栏杆,解决了该校多年想办而未能办成的事,既方便了师生、家长,又消除了安全隐患,深受师生及家长的好评。
驻村第一书记开设“红色苏区大讲堂”,走进苏区中学为学子传授“如何以最低成本实现成长成才”,并现场辅导写作;讲授“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苏区故事”主题党课,被评为河源市20个精品党课课件之一,打响了苏区镇党建品牌。
每逢教师节,工作队总是主动募捐,连续两年为苏区镇庆祝教师节暨奖教奖学活动募得13万元;筹集爱心资金137万元,捐赠物资折款146万元。
苏区镇有脱贫人口184户592人,防返贫监测户1户7人。工作队发挥苏区镇教育发展促进会作用,对困境家庭子女给予教育帮扶、对优秀教师和优秀学子给予奖励。
解决苏区的
“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苏区镇提出“红+绿”发展定位,但苦于没有外力帮助和推动,步履维艰。
工作队围绕“百千万工程”,投入帮扶资金大力发展产业,入股紫城工业园,为每村每年增加13.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使全镇8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万元的目标;成功建造黄布村陶瓷厂光伏发电站,此项目每年为全镇9个村(居)增加约1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工作队队员发挥各自的专业、行业、兴趣爱好等优势,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献计献策、贡献才智。苏区圩镇没有农贸市场,炮子村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建设资金不足,青溪村龙颈桥、禾仓桥遭遇暴雨损毁没有钱修复……工作队队员筹资一一援助。他们还助力铺筑水泥道路4.2公里,增设路灯150盏,兴建文化广场4个,修建排水沟2.4公里、河堤350米、排水管网和水渠200米。
疾病长期困扰着全镇唯一一户防返贫监测户一家人。工作队队员通过个人人脉资源,带着深圳一名中医多次上门义诊,免费配药,使其病情大为好转;“沐林听风”“青林峰”2家茶企需要建设企业文化,扩大宣传,队员义务创作“茶歌”;驻村第一书记下田劳动,复耕撂荒耕地,为青溪村办起葛根基地;当地民间老人文艺队要编排节目,队员予以帮助、扶持……帮扶经验被推荐为典型案例并被提交至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典型发言材料;多次参加深河两地乡村振兴主题歌唱大赛均获得优异成绩,一名女干部于去年获得广东省驻镇帮镇扶村“优秀巾帼队员”称号。
在龙华与苏区之间
架起“连心桥”
工作队团结协作,大事能干,小事坚持做,甚至把茶企的困难,当作自己的事。
苏区茶好喝,但出现销售困难的问题。工作队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人当起现代货郎,持续推进消费帮扶,卖出紫金(苏区)农副产品318万元,被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列入深圳市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个人(单位)先进典型案例。其中,消费帮扶最多的是茶叶。
茶场在苏区镇青溪村的紫金县青林峰茶业有限公司法人钟铁戈感激地说:“如果没有工作队的大力帮扶,我种的茶叶就会滞销。”
日前,新一批工作队队员进驻苏区镇后,超过一半的老队员留了下来,他们将与新队友一起,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