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质量提升月”活动

强化暑期食品安全监管 保障市民游客“乐游河源”

2024-08-06 11:12:41 来源:河源日报

2024年暑期“乐游河源”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结合2024年河源市食品安全质量整治提升“三大行动”(即河源即食类特色食品安全质量整治提升行动,旅游景点、高速路出口及服务区食品安全质量整治提升行动,餐饮业食品安全质量整治提升行动)要求,于7月至9月期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质量提升月”活动。通过集中时间、精力和力量,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频次和抽检监测次数,加强暑期食品安全特别是旅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市民、游客“舌尖上的安全”,确保暑期“乐游河源”活动顺利实施,助推‌我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充分报道活动措施、进展情况和有关示范店、点、街的创建成效,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健康消费习惯;在保持高压整治态势的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将河源高品质的餐饮美食及特色食品等推送给游客,不断提高河源食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助推河源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食品生产环节监管

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

强化食品生产风险防控。结合暑期“乐游河源”活动部署,聚焦五指毛桃鸡、肉丸、茶叶、河源米粉、板栗等地方特色食品生产单位,加大监管力度,持续加强综合治理,防范化解风险;组织开展食品生产行业专家“诊脉”帮扶行动,帮扶企业提升质量管控水平,助推地方特色食品行业发展;持续开展“湿粉统一查”行动,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强化食品生产监督检查。结合年度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动态调整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强化对五指毛桃鸡、板栗、茶叶、河源米粉等重点品种的监督检查。对暑期“乐游河源”相关的旅游食品、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100%建立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提升食品生产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督促落实食品生产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按规定要求设立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指导食品生产企业按要求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

强化食品销售环节监管

严查假冒伪劣问题食品

压实食品销售者主体责任。督促经营单位保存完整进货票据及供应商资质证明,确保经营场所环境卫生,餐饮具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消毒清洗,经营现场不得销售、使用过期、腐败变质、假冒伪劣等不符合安全规定的食品及原材料,坚决杜绝销售过期、腐败变质、假冒伪劣等问题食品。

加强食品销售环节整治。督促旅游景点食品经营单位亮证亮照经营,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单位需打印纸质备案凭证公示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对无证无照经营的,依法严厉查处。

开展示范店创建培育。按照《广东省放心食品经营店评价标准》,在全市各县区全面启动“放心食品经营店”创建活动。

助推名优产品消费。鼓励旅游景点食品销售单位设置本地名优产品或地理标志产品销售专区,大力宣传推广河源米粉、龙川山茶油、和平猕猴桃、连平鹰嘴桃、东源仙湖茶等地理标志产品,促进河源本地地理标志产品市场流通和品牌提升。

强化食品餐饮环节监管

营造良好社会共治氛围

加强暑期餐饮消费提醒宣传引导。通过微信公众号、LED宣传栏等媒介向公众推送暑期餐饮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多形式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知识进景区等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

开展“查餐厅”直播活动。以暑期“乐游河源”涉及的餐饮服务单位、网红餐厅、无堂食外卖餐厅等餐饮单位为重点,开展“查餐厅”直播活动,邀请社会各界参与监督检查。

强化餐饮安全风险分级监管。落实暑期“乐游河源”涉及的餐饮服务单位动态风险A、B、C、D档定级,按风险等级科学有效实施行政许可审批和日常监督执法检查,提升餐饮服务单位服务水平。

开展美食名街(区)培优创建。结合实际制定美食名街(区)培优工作和建设指南指导意见,组织开展美食名街(区)培优创建工作。

提升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持续加强暑期“乐游河源”涉及的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提高其法律、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

强化食品安全抽检监测

确保整改落实处置到位

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围绕市民、游客关心关切,聚焦河源特色食品、旅游热销食品等重点品种,旅游景点、码头、车站等重点区域,加大监督抽检频次和密度。活动期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少于2000批次。

组织开展“你点我检”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渠道开展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线上线下广泛征集市民、游客关心的食品品种、检测项目、抽样场所等信息,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定风险监测计划,以发现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为目标,监测消费量大、风险等级高、社会影响面广的食品品种,主动发现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加强抽检信息公示和不合格食品处置。按“时、度、效”原则公布食品安全抽检结果信息,及时有效处置不合格食品,努力实现将不合格食品和问题食品控制到位、原因排查到位、整改落实到位、行政处罚到位、信息公开到位,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100%。

(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马晓桐 戴小茜)

    上一篇:增长率全省第一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