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各县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38”具体安排,亮出“作战图”“路线图”

全力以赴谋发展 奋楫扬帆阔步行

2024-02-02 10:40:16 来源:河源日报

编者按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随着“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等不断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动力更足、势头更强、成色更好。今年市两会期间,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围绕贯彻落实市委“138”具体安排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全力以赴谋发展,亮出高质量发展的“作战图”“路线图”,奋楫扬帆,阔步前行,努力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河源实践注入强劲动能。

市人大代表,源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勇

加快建设绿色崛起现代化枢纽城区

市人大代表,源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勇表示,市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确定的目标科学合理,提出的举措切实可行,既是鼓舞人心的“成绩单”,更是催人奋进的“动员令”。接下来,源城将认真落实市委“138”具体安排和市两会精神,坚定扛起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中当先锋、作表率的使命任务,加快建设绿色崛起现代化枢纽城区。

“源城将继续抓好“百千万工程”这个头号工程,认真落实市委“133”工作法,大力实施进位行动,壮大城区经济,今年源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5%、按照6%努力。”邓勇表示,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打好这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决战”;培育一批省级、市级典型镇和典型街道,建设好典型村、典型社区;深入实施“五美”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三大革命”,加快推进源南下坝、源西“岭南首第”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打造现代化的岭南新乡村典型;坚持抓村带组、抓组带户、党建到组,加快推进村民小组规范化建设,争创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和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新建富镇强村公司7家以上,推动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城区。

近年来,源城持续发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贯彻“制造业当家”战略,推动产业蓬勃发展。邓勇表示,将推进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园、水主题产业园、低碳产业园等“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建设,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十亿级水经济及食品饮料产业、十亿级先进材料产业,提档升级模具、现代轻工纺织、钢铁等传统产业,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同时,坚持“制造业当家”和“商贸业旺区”双轮驱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多样化升级,支持坚基、万隆城、丽日、太平古街等服务业载体能力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专业化水平,引进一批生产服务性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着力打造工商并举、具有独特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典范城区。

为高水平高质量推动源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邓勇表示,源城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高标准推进“四横一纵”和村道沿线绿化美化提升工程,让“林城相依、林人相融”成为更加鲜明的源城特色;推动年产值达10亿元的华润怡宝项目在今年3月份正式投产,打造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带,壮大油茶、五指毛桃等优势特色林业产业,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着力打造“绿富双赢”典范城区。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邓勇表示,将持续深入实施“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作机制,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统筹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工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本报记者 陈星 李建华)

市人大代表、东源县委书记秦卫民

加快典型县建设,探索“绿富双赢”发展之路

市人大代表、东源县委书记秦卫民表示,市政府工作报告立足河源实际,极大提振了全市上下“一心干事业、齐心谋发展”的信心和士气。东源县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全面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按照东源提出的“1177”具体安排,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一”政治保证,锚定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建设这“一”核心工作,深入开展“制造业提质攻坚”“治水大会战”等七大行动,聚力“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绿美东源生态建设”等七大攻坚突破,大力推进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建设,确保今年GDP增长5.5%以上。

“百千万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对此,秦卫民表示,东源县将始终坚持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聚焦强县促镇带村,以典型县建设为核心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一是紧抓县域关键纽带,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51个补短板强弱项建设项目,持续提升县城承载能力。二是激活镇域发展动力,深入开展美丽圩镇建设,实施“一镇一策”,提升乡镇规划建设水平,打造特色典型镇域;健全35家富镇强村公司运作体系,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创收和农民增收致富。三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力建设干净、整洁、和美乡村,做大做强茶叶、板栗、油茶、生猪、丝苗米等特色优势农业,加强典型培育,着力塑造“土特产”品牌优势。

东源县将聚焦市“1+3”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聚力抓好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要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认真落实好县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持续办好系列主题经贸活动,确保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16个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要抢抓“主平台”建设重大机遇,全力推进“三期扩园”、“商转工”、生产生活留用地开发等工作,持续抓好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拓展园区产业空间。要全力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确保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全年产值分别超100亿元、15亿元、7亿元。要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加强科创平台建设、科创主体培育、工业技术改造,力争全年新增高企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家以上,推动实施技术改造企业15家以上。

“东源县将深入推进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六大行动’,进一步筑牢粤东粤北生态屏障,努力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绿色发展动力和绿色GDP,探索‘绿富双赢’发展之路。”秦卫民说,将全面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植绿护绿,力争建设“企业林”“乡贤林”“巾帼林”“双拥林”等亮点纷呈的主题林,打造“绿美东源样板”,同时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开发碳普惠项目,全力推进绿美环县路建设,优化环县路景观,打造融合东源特色产业、展示东源文化、构建林城相融的旅游公路,带动沿线乡镇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王亚娇 李成东)

市人大代表、和平县委书记邓卓文

奋力争当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生力军

市人大代表、和平县委书记邓卓文表示,和平县将围绕市委“138”具体安排,认真落实市两会部署要求,以样板的标准部署工作,以样板的意识强化工作,以样板的自觉推进工作,以“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绿美生态建设为主抓手,统筹推进“融湾”“融深”、乡村振兴、平安法治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提升县域承载力竞争力吸引力、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今年实现GDP增长5.5%的目标任务,奋力争当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生力军。

邓卓文表示,和平将认真落实市委“133工作法”,创新发展“123”工作机制,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上持续发力、取得新突破,为实现“三年初见成效”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大力实施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工程,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扎实推进中核汇能、和平药业二期等46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百盛广场、印象新天地等商圈提质升级,不断提升县城辐射带动作用和要素集聚能力。二是强化乡镇节点功能。推动县城优质资源要素辐射至各镇,深入开展“百镇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彭寨县域副中心规划建设,高标准打造省市级典型镇,培育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圩镇。三是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开展“清洁乡村”“千塘万渠”清淤等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厕所、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三大革命”,充分发挥典型镇村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美丽宜居宜业村庄。

在产业发展方面,和平将持续发展壮大新材料、新医药、腐竹等“六个十亿级”主导产业,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大力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确保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以上、力争工业投资增长65%以上;大力推动实施扩园提质工程,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北扩项目、广东供销天业(和平)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园区闲置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清理行动,确保完成400亩土地平整和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第三年度行动283亩任务,提升产业园区承载力;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县领导同志挂钩服务重点项目制度,用好省产业有序转移招商引资对接平台,开展以商招商、以链招商,推广“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模式,力争引进超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10个以上。

和平还将深入开展绿美和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县镇村绿化行动,持续推进2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确保完成2024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分优化任务5.93万亩,加快建设森林县城、森林城镇和森林乡村。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全面落实河湖林长制,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大力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行动,守好护好和平绿色家底,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积极推动实施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重点抓好“以竹代塑”政策机遇,加快上陵镇低产低效竹林改造,着力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打造省内知名品牌;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挖掘林业碳汇资源,推动实现“绿富双赢”,奋力打造绿美和平“实景画”。

(本报记者 谭绍丁 叶春雨)

市人大代表,龙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朱以威

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中推进龙川全面振兴

市人大代表,龙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朱以威表示,市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实事求是、改革创新、鼓舞人心的好报告。接下来,龙川将锚定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中奋力推进龙川全面振兴的使命任务,巩固和增强向上向好态势,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创先争优,力争GDP增长5%以上。

实体经济是立市之本,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朱以威表示,龙川将继续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实施“产业兴县20条”措施,持续推进“3个1平方公里”计划,扎实推进景旺三期、远征、精智等制造业重点项目,推动高铁新城产城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百亿级、十亿级产业集群,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企业“服务员”“推销员”“保安员”,用好乡贤资源平台、做好“侨”的文章,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全年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2个以上,在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中争创一流。

“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关系着全市人民群众福祉。“龙川将加快推进幸福新城建设,疏解转移老城区人口、产业和服务功能,打造容纳10万以上的新中心区。”朱以威表示,将答好人居环境整治“四道题”、落实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要求,做大强村公司、富民工坊,培育壮大油茶、丝苗米、茶叶等特色产业,全力推进佗城典型镇、13个典型村建设,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中争创一流。

秉承“绿了自然就美”理念,朱以威表示,将深入实施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突出抓好用地、苗木、资金保障,抓好县镇村绿化,倡导开展“百万人百万树”活动,加大碳普惠交易的推广力度,继续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在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中争创一流。

在改革创新方面,朱以威表示,将扎实推进县属国资国企改革,大力推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国家级专项整治、佗城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试点工作,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建设短板弱项提升行动,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吸引各方投资,促进合作共赢。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朱以威表示,要狠抓民生保障工作,落实“面对面”机制2.0版本,用好“龙川民声通”书记、县长信箱,实施龙川县促进就业创业十二条措施,优化城乡集团化、乡村片区化办学模式,加快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依法妥善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持续实施喝好水、走好路、上好学、看好病等系列工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平安,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期望。朱以威表示,龙川将持续开展“7+2”百日攻坚行动,落实好县领导每日一调度、交通安全“龙九条”、周三消防夜查、周五交通整治等行之有效的机制,推进网格化智慧管控巡查平台系统建设,建强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队伍,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朱以威表示,将深入践行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坚持“周一计划、周五总结”“三重四化五个一”工作机制,全力抓执行促落实,让重实干、勇争先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坚持依法行政履职,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让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树牢过紧日子思想,让廉洁自律、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本报记者 陈星 陈小玲)

市人大代表、紫金县委书记黄春彭

坚定实施产业兴县,争当绿色崛起先行地

市人大代表、紫金县委书记黄春彭表示,紫金将深入贯彻市委“138”具体安排和市两会精神,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县域经济、绿美生态建设、“融湾”“融深”、民生事业、统筹发展和安全、党的建设等七个方面为具体抓手,奋力推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四个走在全市前列”,力争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争当全市绿色崛起先行地。

如何进一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黄春彭表示,将加快打造品质县城,深入开展品质县城三年提升行动,加快老城区更新步伐,大力推进新“三馆一中心”、国际商贸城、上楼安置小区以及文福路、文新东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县城不断扩容提质。加快培育典型镇村,紧密对接省纵向组团帮扶工作队、深圳横向对口帮扶工作队和“双百高校”服务队,集中各方资源力量,加快完善高水平的镇村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省市典型镇村培育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同时,加快建设和美乡村,以“三基三主”为抓手,加快推进“三村三带”建设,持续开展“千塘万渠”清淤行动,全面推广运用“禾坪说事”“积分+”等治理模式,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强县域,关键是强产业,产业活则县域活。紫金县将坚定实施产业兴县战略,深入实施园区建设争先行动,加快广东省紫金产业园扩容提质步伐,积极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全市首个预制菜产业园、义容新材料产业园、水墩水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等高质量发展平台建设,推动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提档升级,构建“多点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实行县领导挂钩服务招引项目机制,加快金盛兰二期、智能制造抱团等项目建设,推动大阳电工、立国制药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支持天高公司上市,推动2023年新签约近200亿元的三大产业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做大“产业蛋糕”。持续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开展全域招商引资行动,加强专业化招商、以商招商、以链引商、联合招商,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

围绕绿美河源生态建设,黄春彭表示,将立足紫金生态优势,推进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着力在“增绿、管绿、用绿”上下功夫,让绿色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不断深化“绿富双赢”的紫金实践。具体举措为,围绕“增绿”拓展生态优势,突出抓好林分优化、林相改善,声势浩大推进县镇村绿化工作,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留白增绿,切实让大地“绿起来”、环境“美起来”。围绕“管绿”筑牢生态防线,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管车、降尘、治污、禁烧、控放”多措并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质增效,筑牢紫金生态屏障。围绕“用绿”提升生态效益,创新绿色发展的思路举措,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试点项目和碳普惠项目建设,切实让“含绿量”赋能“含金量”,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作出紫金贡献。

(本报记者 陈思芬 田红秀)

市人大代表、连平县委书记邓小强

加快培育“6个10亿级”产业集群

市人大代表、连平县委书记邓小强表示,连平县将认真落实市委“138”具体安排和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县委“168”目标任务,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主抓手,重点在做强县域经济、打造特色镇村、实现“绿富双赢”、激发活力动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筑牢安全稳定等六个方面上聚焦发力,力争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百千万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就如何推动这一工程取得实效,邓小强表示,连平将充分运用好“八个一”工作法,狠抓强县促镇带村,加快形成声势浩大抓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一是做强县城“龙头”。实施国道105线县城段东移、“三河六岸”景观提升项目,加快建成体育公园、“三馆一中心”“就业创业一条街”项目,新建县三小、城北幼儿园,加快引进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和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不断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二是做特典型镇村。坚持“一镇一策”推动5类镇差异化发展,打造一批省市典型镇村。大力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加快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完善圩镇“三圈”功能。三是做活特色产业。认真做好花生、火蒜、鹰嘴蜜桃“连平三宝”等“土特产”文章,打响“三谷一缘”(蝴蝶谷、李花谷、峰林谷、桃花缘)农文旅品牌,积极开展“每月一主题”文旅消费活动。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振兴。连平将深入实施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具有连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大抓平台培育。做大做强国资、园区、共建、社会等四大工业发展平台。支持县属国企参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工业园、城东工业园、隆街物流园扩能增效,争创省级特色园区;高质量抓好连平与南山“双向飞地”平台建设,引进更多高端项目落户连平;充分用好万洋众创城制造业集聚平台,“以商招商”加快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入驻。二是大抓“当家产业”。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制药、矿产、家具等“6个10亿级”产业集群,打造连平的“当家产业”,推动水产业、钢材等传统行业加快转型,积极谋划新能源、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三是大抓项目建设。坚持抓项目扩投资,推进2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申报专项债券项目35个以上,年内完成投资27亿元以上。

连平将牢固树立“绿了自然就美”理念,深入推进绿美连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着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一是着力提升“含绿量”。计划新造林1.84万亩,新增义务植树12.7万株。加快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深入实施“河力绿美”县镇村绿化专项行动,争创国家级森林县城。二是着力提升“减碳量”。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完成第二轮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反馈问题整改任务。三是着力提升“含金量”。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扩大毛竹、五指毛桃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连平模式”。

(本报记者 谭绍丁 刘永菲)

  市人大代表,江东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志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力争今年GDP增长5.0%以上

  市人大代表,江东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志表示,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细实,措施有力,紧紧围绕市委“138”具体安排,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确定了今年的“任务书”“作战图”。江东新区将认真落实市委“138”具体安排和市两会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实施“三个年”活动,推进“六个五”行动,做好“九个拼”重点工作,力争今年引进超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20个以上,GDP增长5.0%以上。

  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杨志表示,要“上中下”齐手,区、镇、村尽锐出战,强化顶层“战略安排”,重视执行“战术谋划”,推动区、镇、村“精准攻坚”。要“点线面”发力,“点”上做好典型镇、村的培育工作,着力培育1个典型镇5个典型村(其中省级2个、市级2个、区级1个),着力打造一批镇、村示范点;“线”上重点抓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坚持以2条区级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面”上重点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一批亿元级企业、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同时,做好“政企民”联动,统筹政府、社会、群众三大主体,全力推动“奋战百千万 大家一起干”专项行动,同心协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强县域,关键是强产业,找准产业发展“赛道”至关重要。杨志表示,今年将拼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电子信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配件、食品健康产业“五大产业”,推进“五园合一”,打造具有江东特色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拼发展空间,开展“平台优化年”活动,大力推动产业园区平台拓空间、优环境,高铁新城平台优规划、抓产业,城市起步区平台打基础、造环境,临江圩镇平台做示范、树典型,古竹圩镇平台破瓶颈、促商贸,着力把“五大平台”打造成为产业强区的主引擎;拼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力争全年新增签约亿元制造业项目20个以上,投产项目8个;拼营商环境,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运用好“e江通”政企服务平台,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机制,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杨志表示,将抓好“两山两路两带两点”规划,围绕梧桐山森林公园、越王山森林公园,东环路、河紫路等增绿护绿,持续推进梧桐山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建设,提升江东新区“含绿量”。大力实施绿美江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六千工程”,全面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积极动员千名党员、教师、儿童、青年、妇女、乡贤开展植树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积极推进“绿富双赢”,大力推进越王山发展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生态种植等康养产业,把生态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资源。同时,积极探索林业产业发展,培育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业龙头企业,实现绿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陈思芬 张平)

  市人大代表、河源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骆世文

  争做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标兵

  市人大代表、河源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骆世文表示,河源国家高新区将深入贯彻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市两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138”具体安排,结合高新区实际,提出“‘争做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标兵’定位,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打造攻坚年等‘四个年’行动,纵深推进招商引资等‘八大攻坚战’”的“148”落实措施,以“头号工程”力度落实“百千万工程”,全力推动园区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河源加快打造“1+3”产业集群、实现绿色崛起作出高新区新的更大贡献。

  “积极抢抓机遇,在扩大开放中主动承接‘双区’产业外溢和延伸”“集中资源做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聚力打造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园”……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对高新区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平台建设等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骆世文说,河源国家高新区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好产业链上下游带动作用,大力招引一批优质项目,持续推动三大主导产业聚集发展壮大。

  骆世文表示,河源国家高新区将全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打造攻坚年行动,争做产业能级提升、产业培优立柱的先锋。全力推动西可通信等企业转型发展,推动京泉华、禾望等项目快速满产达产,攻坚引进龙头企业项目;推动农夫山泉三期、白象、紫泉等项目加快建设,支持今麦郎等企业增资扩产,推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展冲压模等领域,推进爱康等项目动工建设。纵深推进招商引资攻坚战,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二是深入实施产业空间拓展突破年行动,着力加快跨江发展和食品深加工园区建设见效。加快跨江融合发展,争取今年三季度前提供连片成熟工业用地,确保落户项目今年四季度动工。攻坚水经济产业园开发建设,围绕中储粮加快推进食品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围绕饭饭得重点发展预制菜聚集区,协助推进集中供热等配套项目建设,把“一线三区”打造成为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重要聚集地。三是深入实施主平台建设攻坚年行动,在打造引领型产业集聚区、支撑型产业园区上创先争优。强化主平台沟通协调机制,用好省扶持资金,发挥产业引导基金杠杆作用,努力支撑完成承接产业转移项目50个以上。抢抓新一轮深河帮扶协作机遇,加快4.94平方公里深河产业合作园区规划建设和“反向飞地”合作,打造升级版深河产业共建园区。四是深入实施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强化提升全覆盖企业服务水平和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一会三专班”企业服务机制,协调解决项目从落户动工到投产扩产等全生命周期各方面问题,加快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上规。纵深推进创新人才协同发力攻坚战,加快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狠抓国企改革攻坚,完善工业物业管理服务等机制,持续优化园区环境,着力打造高质量幸福园区。

  (本报记者 王亚娇 邓燕琴)

  市人大代表、河源灯塔盆地农高区党工委书记钟志坚

  打造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合平台

  市人大代表、河源灯塔盆地农高区党工委书记钟志坚表示,河源灯塔盆地农高区将认真落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精神,努力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引领“百千万工程”。

  钟志坚表示,河源灯塔盆地农高区将锚定一个目标、取得两大突破、实现五大提升。即,打造引领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合平台目标,在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农高区、灯塔实验室通过省考核评估取得突破,推动实现五大提升。一是提升园区接纳承载能力。推进园区扩容提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新城。二是提升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度。以岭南丘陵绿色低碳农业为主线,大力发展立体生态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农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深化与涉农科研院所交流合作,高标准建设灯塔实验室,形成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科技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四是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推进“美丽经济、美丽乡村、美好生活”三美建设,深化“龙头企业带农、科技平台联农、公共服务为农”三大联农带农富农模式,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五是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强化党建引领,完善机制体制和干部队伍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为园区开发建设起好步、迈大步提供坚强保障。

  钟志坚表示,河源灯塔盆地农高区将立足自身优势特色大力发展岭南丘陵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产业项目建设,抢抓发展机遇,用足用好政策红利,精益求精优化企业服务,全力推动产业项目落户、动工、投产。加大招商力度,以精准化为导向强化招商引资,以广弘、东瑞、太二、美林等区域领军企业为主体,导入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引进一批绿色低碳、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浮萍高效种植与部分替代饲料豆粕技术项目、广东供销天润河源粮食仓储物流基地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经营活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探索“双区”与灯塔盆地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

  “河源灯塔盆地农高区始终把‘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科技创新创业活力,在乡村振兴中注入新动能、发展新业态、培育新模式。”钟志坚说,在实践中,河源灯塔盆地农高区探索出“三美建设”(美丽经济、美丽乡村、美好生活)、“龙头企业带农、科技平台联农、公共服务为农”等联农、带农、富农途径,形成乡村经济增长新手段,有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示范。

  (本报记者 王亚娇)


    上一篇:坚持文化自信自强 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