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广东和平黄石坳省级自然保护区

厚植生态底色 书写绿色篇章

2025-10-27 11:06:22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黄石坳保护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

■文:本报记者 陈星

■图:本报记者 欧阳柳

青山映着绿水,绿水点缀青山。近日,走进广东和平黄石坳省级自然保护区(下称黄石坳保护区),群山叠翠、溪流潺潺,云雾升腾缠绕于山间,参天大树拔地而起,翠绿藤蔓盘根错节,珍稀动物隐居林间……黄石坳保护区像一块绿色翡翠镶嵌在和平大地上,如诗如画的美景,也是众多珍稀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近年来,黄石坳保护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加强保护区生态保护、管理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引导和督促群众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持续擦亮生态保护名片,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孕育生物多样性

坐落于九连山东麓的黄石坳保护区,地跨阳明、热水、合水、青州(黎明林场)4个镇,总面积8096.8公顷。这里森林资源丰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珍藏着无数珍宝,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自然环境极具保护、观赏和科研价值。东江一级支流——浰江由西北向东南贯穿而过,区内河长20.5公里,两岸绿树成荫,山水交融,风景如画。

黄石坳保护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目前,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1417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伯乐树、红豆杉;有脊椎动物148种,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小灵猫。2023年,广东和平黄石坳兽类及鸟类重要栖息地入选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今年已巡护785人次

近日早上6时,天蒙蒙亮,护林员黄日皓的身影已经出现在黄石坳保护区的山道上。他仔细寻觅着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为巡护区域内的红外相机更换电池和数据卡。“每年4月和10月,我们就会更换红外相机的电池和数据卡,并将数据卡交给专业人员进行整理,记录拍摄到的野生动物。”黄日皓说。

红外相机被誉为“大自然的千里眼”。黄石坳保护区共布设了35台红外相机,积极开展红外相机野生动物调查与多样性项目监测,并将相关监测数据整理成完整的科研电子、纸质档案,上传到广东省自然保护监督管理平台。在青山绿水间“站岗”的它们,为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让更多人得以窥见自然的奥秘,更深刻地理解守护绿水青山的真正意义。

黄石坳保护区良好生态环境的背后,离不开护林员日复一日的默默守护与辛勤付出。为提升监管和保护能力,保护区加强护林员培训、监管工作,提升护林员综合素质,形成了一支有素质、有效能、纪律性强的护林员队伍。此外,还组织护林员持续加强对野生动物的分布、种群动态及人为干扰活动监测,继续加大对热点、重点区域的巡护管理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盗猎和破坏自然环境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区共开展日常巡护89次,出动巡护人员785人次,出动各类巡护车426辆次,巡护里程达1.1万公里。

“这几年,保护区周边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山里的动植物也越来越多,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黄石坳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保护区将聚焦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科学保护、依法保护,全力强化资源管护工作,推动科研监测水平提升,加强绿美生态建设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生态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富马合金拟晋级“小巨人”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