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刘济民:

从名校课堂回到家乡诊室

2025-08-26 10:07:05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林梓楷 通讯员 程子跞

自“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河源以满满诚意筑巢引凤,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奔赴而来,逐步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其中,龙川籍年轻医师刘济民从中山大学学成归来,入职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才与家乡的双向奔赴,成为政策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归乡之选】

情怀与政策双向召唤

“选择回河源,是情怀使然,更是政策感召。”刘济民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河源人,学成归来服务家乡始终是他的初心。在中山大学完成学业后,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医院的就业机会,将目光投向正在快速发展的家乡医疗事业。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河源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中展现出来的引才诚意。“了解到家乡为高层次人才打造了‘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从住房保障到职业发展都有明确支持,让我看到了扎根的可能。”刘济民回忆说,在实地考察时,他发现河源医院有着与广州医院基本一致的诊疗规范,部分学科的诊疗水平甚至可以与一线城市同台竞技,“差距是客观的,需要高层次人才补短板,这正是我的发展机会。”

【成长护航】

政策托举与平台赋能

入职一个多月,刘济民已能熟练驾驭病房接诊、术后管理等工作,这离不开市人民医院的“传帮带”机制和政策保障的双重助力。“从精准用药到病情跟踪,每位前辈都毫无保留地指导,让我快速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刘济民说。

医院提供两年免租住房、政府与医院联合发放安家费……在待遇保障上,政策承诺也正在一一落地,这让刘济民感受到家乡实实在在的爱才诚意。市人民医院在育才方面也下了“血本”——支持带薪进修、学费全报,未来读博深造也有明确保障。除了真金白银的支持,患者和同事的热情相待,更让他深切体会到“回家”的温暖,“政策给力、氛围融洽、患者信任,这些有利条件让我更能沉下心来提升自己。”

【医路耕耘】

技术与培养双向发力

“我的目标很简单,做乡亲们‘家门口’的好医生。”刘济民深知,要想缩小河源与大城市之间的医疗差距,更多在于经验积累和信任建设。“我们要敢于挑战高难度手术,通过一个个成功案例告诉大家:不用跑广州,在家门口也能看好病。”

在他看来,助力河源医疗高质量发展需要“双向发力”,一方面要提升个人技术,计划在熟悉工作后开展复杂手术,填补本地技术空白;另一方面要参与人才培养,将名校所学的规范诊疗经验传递给年轻医师,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团队。“医学是经验学科,我们要通过精准服务积累信任,让更多患者选择本地就医,形成诊疗全流程的良性循环。”

从名校学子到家乡医生,刘济民的选择印证了“百万英才汇南粤”的深远意义。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他正用专业与坚守,让优质医疗的种子在河源扎根生长,用医者初心为家乡健康护航,成为河源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温暖而坚实的医者力量。

    上一篇:市图书馆关爱残疾人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