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全省率先应用基因检测技术预防先天性残疾
最大限度从源头控制或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性残疾的发生
○本报讯 记者 苏勇军 冯晓铭 记者昨日从市残联获悉,近年来,我市从源头控制或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性残疾的发生,在全省率先应用基因检测技术预防先天性残疾。
据介绍,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深入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一项项服务保障举措扎实有力,一个个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残疾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做好残疾预防,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强残疾预防是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任务,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推进残疾预防工作中,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同步推进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疾病致残防控、伤害致残防控、康复服务质量提升“五大行动”,并将残疾预防工作纳入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通过构建协同体系、推进精准服务,我市已圆满完成25项核心指标任务,有效降低致残风险,残疾预防工作成效显著。
目前,我市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残疾预防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全民残疾预防素养明显提升,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得到有效防控,残疾人康复服务状况持续改善。
技术支撑方面,我市已构建“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依托线上平台持续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康复医师培训;同时,成立职业健康质控中心,新增多家技术服务机构,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强化基层慢病管理培训,让群众就近享受高质量服务,为行动实施注入科技动能。
关注源头,才能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近年来,市残联积极发挥残疾预防工作牵头作用,最大限度从源头控制或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性残疾的发生,我市在全省率先应用基因检测技术预防先天性残疾。
在关爱残疾儿童领域,我市创新打造“预防+保护”融合新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三个妈妈”和“河·护苗”行动,将残疾预防与未成年人保护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卫健、教育、民政等部门资源,构建“预防—筛查—干预—保障”服务体系,形成残疾预防工作合力,为残疾儿童成长提供全方位保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