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全力保护好森林资源
为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本报记者 陈星
日前,2025河美共赢篮球联赛第三届“林长杯”篮球赛落下帷幕,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角逐,新丰江林管局队斩获冠军。此次赛事是“林长领航·绿韵守护”活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有效激发了各级林长与林业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凝聚了全市力量推深做实林长制,为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我市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聚力实施“林长领航·绿韵守护”行动,进一步发挥市、县、镇、村四级林长领航作用,强化林业资源管护,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实现“林长制”促进“林长治”,推动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守护绿美保护地
提升生态“高颜值”
近日,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工作人员穿梭于林间,采集植物样本、拍摄影像资料,详细记录植物生长特征和情况,有序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
“目前我们主要开展了动植物监测工作。”保护区管理处林业高级工程师钟智明表示,去年底完成了昆虫的初步监测,共记录到1400多种昆虫。同时,针对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纹兜兰开展了野外调查、人工授粉、保育和回归工作,培育了上千株的紫纹兜兰,并野外回归紫纹兜兰500株。
保护区坐落于东江中游的生态腹地,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基因库,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直以来,保护区通过科技赋能、科研创新、自然教育等多维举措,积极探索高水平保护的创新路径,不断深化与高校科研所的技术合作,高水平建设乡土植物园活的种质资源基因库,持续开展生态监测,重点做好珍稀濒危植物的保育核心技术,努力构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样板。
近年来,我市在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多点发力,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地、湿地保护管理,加大保护宣传与巡护巡查力度,开展“清风行动”等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快建设示范性自然保护地、郊野公园和山地公园,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
目前,我市绿美保护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东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结合绿美点建设,打造“无痕森林公园”,建成自然教育科普馆、自然教育径、小微湿地等;河源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两林一径一基地”总体目标基本完成;国家中华穿山甲研究中心和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基本建成,预计今年可以正式开展观测研究;5个郊野(山地)公园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保护古树名木
留住“绿色乡愁”
走进紫金县黄塘镇嶂拔村的古树公园,一株320年的古榕树枝繁叶茂,树下几名村民坐在石凳上闲话家常。古树公园内设置了休憩座椅、凉亭、党建长廊等设施,四季常青的古树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村里挂牌的古树共24株,包括雅榕、红锥等种类。”嶂拔村村委会主任陈志豪表示,公园以古树群为核心建设,通过古树复壮、绿化提升及汀步园路建设等措施,科学修复古树生长环境,提升了公园的生态品质。
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黄塘镇从制度层面明确了古树名木保护的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一树一策”保护原则,通过完善保护机制、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提升保护效果,并建立了定期巡查、病虫害防治、挂牌保护等一系列保护制度,为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了全面的制度保障。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活化石”“活文物”,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是珍贵的森林资源、宝贵的景观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市以实现古树名木有效保护为目标,通过“1+2+N”工作法,依托全面推行林长制这“一套机制”,开展“两块宣传”,建立检察机关司法介入、村党员干部进网入格巡护、明确具体管护责任人等“N项机制”,坚持全面保护、依法管理、科学养护的方针,扎实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目前,全市调查发现并录入系统的古树名木共2278株,古树名木保险在保率100%,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向“绿”而行
织就林海“守护网”
在龙川县鹤市镇莲坑村,护林员们驾驶着摩托车上山,开始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在山林间,护林员叶振东拿出巡护机,点开“护林员”App打卡,并沿着山路步行,仔细地排查林地安全隐患,查看森林防火情况,确保林区安全。
“巡护机会自动记录巡林轨迹和时间,如果在巡护中发现有乱砍滥伐、违规野外用火等情况,就可以用巡护机拍照上传,有关部门就会来管理。”护林员叶振东表示,全镇护林队伍有34个人,采用网格化管理,每名护林员都有自己的管辖区域,主要工作是森林巡查与资源保护、森林防火宣传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村里建立了巡山护林日常制度,重点检查乱砍滥伐、违法占用林地等情况,每年森林特别防火期和节假日等重点时期,还会组织村干部在山口值班值守,并配备风力灭火器等设备,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好森林资源。”莲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级林长黄如广说。
作为全省林业资源大市、省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我市落实“四单两函”林长解决问题机制,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林长巡林、部门协作、工作述职、林长会议等系列配套制度,通过狠抓制度常态长效执行,保障林长制规范高效运行。同时,创新建立“林长+”协作机制,建立“森林法官”工作室,组建“森林义警”队伍,招募民间林长,凝聚起护林强大合力。
目前,全市设立林长4612人,落实基层监管员2048人,聘请护林员3817人,全面建立市、县、镇、村4级林长体系。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林长制抓手引领,以“林长领航·绿韵守护”工程为核心抓手,进一步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持续提升林业治理能力,切实推动从“林长制”向“林长治”的效能转化,为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