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从假期状态切换到学习状态

教师支招“收心攻略”:“渐进式”调整作息,化解焦虑,分年级施策

2025-08-25 09:59:37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邹茹玉

暑假进入尾声,如何帮助学生科学收心,平稳过渡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市新河实验学校团委书记赖文煊和市三小教师冯雪分别从中、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出发,给出了针对性的“收心攻略”。两位老师均表示,开学前一周是假期状态切换到学习状态的“黄金缓冲期”,需要做好“重建规律”和“心理预热”这两方面工作。

初中生:

从“作息、学习、心理、

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整

赖文煊针对初中生,提出了“作息、学习、心理、生活”四位一体的调整方案。在作息调整上,他建议采用“渐进式”回归规律节奏,比如按开学后“早上6时30分起床、晚上 10时30分前休息”的作息表执行,坚持3至4天即可让身体适应规律节奏。

学习任务方面,赖文煊建议从“被动赶工”转变为“主动规划”。对没有完成的暑假作业,学生可以先花1小时盘点剩余作业,按学科难度、耗时多少拆分任务,用便利贴记录进度,通过可视化任务减少拖延。作业完成后,可以用2天时间回顾上学期重点,重做错题本中的高频错题,避免开学后复习时“一脸懵”。

如何化解焦虑,并转化为“开学动力”?赖文煊建议可在纸上写下新学期想实现的3个具体目标,有了明确方向,抵触情绪会少很多;主动找同学聊天,缓解社交焦虑;可以用生活细节上的“仪式感”唤醒学习状态,例如自主整理书包,新笔记本按科目分类贴标签,准备错题本与计划本。此外,每天的运动也能帮助孩子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小学生:

分年级施策培养习惯

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和自理能力差异,冯雪给出具体建议。对于一至二年级学生,她主张家长与孩子一起绘制卡通作息表、准备新文具,逐渐恢复规律作息;每日安排15至20分钟亲子阅读;多用“马上能见到好朋友”“新学期有你喜欢的美术课”等积极语言,提升孩子对开学的期待感。

三至四年级学生,重点在于“习惯培养”和“自主意识”的建立。冯雪建议,让孩子自主制定一周计划,整理书桌和学习用品,逐步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学习上每天安排30分钟回顾旧知识,如默写字词、练习计算,避免接触大量新内容;鼓励孩子主动联系同学,通过结伴阅读、体育活动等方式增强返校动力。

针对五至六年级学生,冯雪则强调“学习策略”和“信心建立”。家长可引导孩子预习新学期内容,检查暑假作业质量,侧重查漏补缺;同时,通过开展阅读、下棋等活动进行专注力训练。家长应该与孩子平等沟通,倾听他们的担忧与目标,共同制定新学期计划,培养自我激励意识和责任感。

“收心需要耐心,而非一蹴而就。”上述两位老师均表示,只要每天做好一件小事:规律一次作息、弄懂一道错题、整理一次文具,积累一周后就能明显感受到变化。家长也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开学过渡期,多鼓励、少施压,用陪伴和引导帮助孩子找回节奏,迎接新学年的挑战。

    上一篇: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岗位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