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奋力打造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近年来,河源以创建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和制造业当家,立足本地产业发展需求,聚焦“1+3”产业集群培育,推动实施中职教育产教融合“6621”专项行动,进一步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加强人才精准供给,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河源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为河源加快建设绿色崛起示范区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入选试点城市 河源产教融合按下“快进键”
今年3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市正式出台《河源市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6621”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快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拉满弓”。
2022年,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公布,河源成为11个试点城市之一。按下了河源产教融合“快进键”,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我市已有20家企业纳入省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储备库;河源市推进建设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2所,建设省级“双精准”示范专业5个,申报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及实践中心项目建设3项;协助本地企业申报专利61项,申报各级各类课题65项,共建省级工程中心12个,市级工程中心20个;本地实习实训基地近180个,技术改造64项,全市年均培养技能人才1.5万人,为本地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对照产业需求 加快与本地经济联动发展
产教融合是将教育与社会需求、产业需求挂钩,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的有机衔接。
为此,我市职业教育全力对接河源电子信息产业、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现代高效农业等“五大产业”,有效对接“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灵活调整优化职业院校招生专业,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相契合。
与此同时,我市根据本地产业需求,积极推动高水平职校建设、专业群建设和省“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如河源理工学校、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全力建设高水平中职学校;河源理工学校重点打造电子商务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重点打造计算机应用专业群;着力推动河源市卫生学校“护理”“药剂”、河源理工学校“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幼儿保育”等省“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
目前,全市高职院校招生专业覆盖14个专业大类,建有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全市中职学校开设应用电子与信息、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等13个大类57个专业,建有省级“双精准”示范专业5个,基本对接河源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产教融合 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产教融合要将教育和企业紧密联系起来,这需要一个能连接企业和教育的纽带。2023年12月,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由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在内的136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河源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肩负起政校行企之间的桥梁作用,开启了河源产教融合的新格局。
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主线,河源市积极打造政校行企命运共同体及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目前,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我市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牵头申报的河源市国家高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现代园艺生产与经营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3个申报项目均已获省教育厅同意推荐;申报的广东省深河产业转移智能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河职院&中兴通讯5G+智能制造场景应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获得省级立项。
此外,我市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冠名班人才培养,实践“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本地中高职院校积极与中兴通讯、客天下、农夫山泉等多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现代学徒制和订单班培养,累计完成33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专业验收工作,为企业发展、产业转型持续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目前,我市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全市职业院校与省内外700多家企业实行了联合办学,校企共建本地实习实训基地近180个,开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近1000个。其中,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与河源客天下国际旅游度假区建立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与中兴通讯(河源)有限公司建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等6个基地协同育人成效突出,获批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实施精准培育 支持本地人才供给
6月27日,在市教育局、河源国家高新区、相关县区工业园的大力支持下,河源理工学校成功举办“助力‘百千万工程’ 服务‘制造业当家’”政校企供需见面会,为学生和企业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13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769人。
这是我市职业院校实施精准培育、支持本地人才供给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扩容、提质、强服务”等职教改革措施促进下,我市职业院校招生就业实现“进出两旺”,中高职院校学生精准培育成效明显,毕业生就业率逐年稳步增长,初次就业(含升学)年均数近1.4万人。在2023—2024学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高职学生获省级奖项99项、总数位列全省第二,中职学生获省级奖项64项。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通过深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6621”专项行动,推动全市中职学校加强与本地高新区、县区工业园的互动合作。如河源理工学校、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与西可通信技术设备(河源)有限公司、广东省西勤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地企业对接开展“订单式”培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产业学院等合作项目,河源市卫生学校与广东立国制药有限公司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等。据统计,2024年全市中职学校新增本地合作企业33家,新增本地实习基地22个,开展“订单式”培养1329人,新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等招生专业13个,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服务制造业当家,为河源加快建设绿色崛起示范区贡献更多优质适配的人才资源。
■文/图:本报记者 邹茹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