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对口帮扶河源市驻镇帮镇扶村第二批工作队178名干部上岗
全力助推河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本报记者 陈鹏 通讯员 彭文蝶
近日,深圳市对口帮扶河源市驻镇帮镇扶村第二批工作队178名干部(其中35人是上一批继续留任的干部)奔赴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44个乡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接续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力助推河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无缝衔接,站好“最后一班岗”
2021年7月以来,深圳市对口帮扶河源市驻镇帮镇扶村第一批工作队勇挑重担,冲锋在镇、村一线,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推我市44个乡镇乡村产业、教育医疗、农文旅融合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基层战斗堡垒进一步夯实,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工作要求,今年7月以来,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下称深河指挥部)高度重视,积极稳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干部轮换工作。7月8日,深河指挥部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帮扶协作工作双月调度会暨第二批驻镇帮镇扶村干部轮换工作部署会,对全体帮扶干部3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要求大家站好“最后一班岗”,严慎细实做好工作交接。
接续奋斗,实干当时。7月底,深圳选派的178名优秀年轻干部陆续奔赴我市44个乡镇,扎实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这标志着第一批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伍圆满完成各项帮扶任务,将与履新队伍进行全面深入的工作交接。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全面梳理了手头各项工作任务,列出工作清单、问题清单和物品清单,做好工作总结和项目档案、工作经费、办公物资的清理,与新一批帮扶干部全面做好资料交接、任务交接、作风交接,确保帮扶工作不脱节、不断档。”深圳市驻紫金县蓝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原队长麦志勇说。
加强学习,队员集中“充电”
为了让新加入帮扶队伍的“扶友”们深刻认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光荣使命和目标任务,快速、更好地融入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大局中来,深河指挥部于8月6日至7日,通过现场集中授课的方式,举办深圳市对口帮扶河源市驻镇帮镇扶村第二批工作队培训班。
开班仪式上,深河指挥部主要负责人介绍了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基本情况和目前帮扶队伍情况,以及市、县、镇村各级队伍的主要任务,并提出全体帮扶干部要迅速转变角色,积极投身到“百千万工程”中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创新开展工作,充分依托深圳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利用河源的生态、土地、农业产业资源禀赋,与当地一起谋划开展帮扶项目。要积极联系后方单位,努力导入各方公益力量,为帮扶地有需要的群体提供有力的支持。要拓展消费帮扶渠道,持续引导河源市的企业参加“圳品”申报,助力河源优质农产品深度“融湾”“融深”。
此次培训班以“凝心聚力增本领,深河帮扶展新颜”为主题,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深圳干部以及原驻镇帮镇扶村干部等,分别围绕“河源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初心使命”“深圳对口帮扶工作概况及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发挥深圳优势,发动社会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为新一批驻镇帮镇扶村干部“充电”鼓劲。
“推进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深圳市驻紫金县苏区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秦观表示,将加强走访调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从硬件方面助力乡镇面貌转变。同时,扶持乡镇经济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做好产业文章,初心不改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作为上一批留任帮扶干部,深圳市驻东源县双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徐新建表示,将认真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及时开展镇村情况调研,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帮扶当地发展特色瓜果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